读林清玄《黄昏菩提》偶感

作者&投稿:东野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雷阵阵,春雨绵绵,困在家中,正是静心读书的好时日。

从前听闻林清玄先生是散文大家,作为一个散文爱好者,我在西西弗购置了其所著的《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的心》,但由于前时忙于生计,一直放置书架没有拜读。今日终于可以泡清茶一壶,坐于书桌前慢阅细嚼了。《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的心》的文字充满了禅意,阅之心生宁静,让我在朴素而又真诚的一字、一词、一句中感受林清玄先生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的豁达生活观。

《黄昏菩提》是书中的其中一篇,主要是作者省思自己与诚实共同的心灵。从讨论十五岁到二十岁青年的需求,探寻都市风格、人民品质。随着时代浪潮快速发展的都市,充满了惊疑、焦虑、匆忙、混乱的人,也催生出五颜六色的都市新人类,作者忧心这些不知道有明天的街头热舞少年,却被反问,你说你们那一代忧国忧民,有理想有抱负,我请问你,你们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作者仔细思量这个问题,发现自己作为黄昏时稳重散步的都市人与这些半跑半跳的都市新人并无区别,最后在一位年老花贩口里找到些许答案,他说"有些种子要做肥料,有些种子要做泥土,有些种子天花要开美丽的花"。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困扰我多时的一个问题要有了答案。

前些日子,我与某人争论某个劣迹积重的问题,他表示既然改起来这么难,甚至看不到效果的,为什么还要做?这不是白费功夫吗?我当时语塞,一时无法反驳,今看到年老花贩这句话,有茅塞顿开之感。任何问题,如果害怕艰难而不去解决,那么它将永远放在哪里,继续累积,发酵,甚至有可能长大一个畸形巨怪,积重难返。因此,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着重去处理,即使一时看不到成果,但过往所做的工作、铺垫都将成为滋养成功的肥料、种子,为日后胜利之花的开放垫下厚实的基础。就像我们祖国的革命先辈,如他们也害怕侵略的列强,腐败的清庭,日渐强大的资本主义民主政府,没有揭竿而起,没有一个又一个前仆后继的热血志士,又怎能点燃星星之火,唤醒国人,团结国人,取得战争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又怎能有你我的岁月安好?

后来,我微信某人,将老花贩的话赠与他,并说就像你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去普法,难道一次、二次的教授就能让听众产生很好的法律意识吗?答案是否定的。要让普通的民众产生法律意识,那得靠一次又一次的法律知识、盲点的灌输,前面的普法工作室就像泥土、种子,当量变引起质变才能开出美丽之花—人人懂法的法治社会。

我相信,世上之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有些注定要做肥料,有些是要做种子,而有些则成就美丽之花,只要肯开干,则难为易,总有解厄除难,成就的一天。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
答:翻开书的目录,又是一个个耐人品味的题目:“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情绪”、“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着实让人为之痴迷不已。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要自己写,600字左右,答得好有追加分
答: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答:恬淡自然,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淡淡禅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读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不可多得的养心妙药。 散文的第一辑就取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名字——心的菩提。这一集收录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内心的感悟为主。其中《佛鼓》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尤为...

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
答: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北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

求《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答: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 卷四,同时也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后一卷,卷四的结束也象征着散文集的结束,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部从生活中体悟写作秘密,结合创作经验和美丽文字的书,他用真挚而优美的文字,作出人生...

林清玄的这十篇散文,值得中学生好好读一读
答:我想,读一篇文章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几篇就不想先入为主的评价了,直接说出来为好,第五篇:《黄昏菩提》(选自《心美,一切皆美》);第六篇:《过火》(选自《思想的天鹅》);第七篇:《刺花》(选自《感性的蝴蝶》);第八篇:《家家有明月清风》(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林清玄老师,用一生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答:林清玄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都市文明,他看到了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追名逐利。在《黄昏菩提》一文中写道“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灿烂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

谁看过林清玄的《情的菩提》?好看吗?
答: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情的菩提图书目录自序 报岁兰 黄昏菩提 飞入芒花 牡丹也者 月到...

林清玄散文集中对心灵的护岸题目的理解
答: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