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午海战前,清政府各处缺钱,战败赔款却能拿出钱呢?

作者&投稿:包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晚清政府虽然极度衰弱,但毕竟是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庞大帝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搞军备竞赛还是有能力的。至少要在军备竞争上碾压日本还是绰绰有余的。

例如,甲午战前,日本勒紧裤腰带才买下吉野号巡洋舰,而同期的大清朝要买个三五艘也不是问题。既然大清国有钱买,那又为何不买?非要等到战败再去赔款。原因就出在以西太后为代表的满族亲贵身上。

北洋舰队成军之初,李鸿章踌躇满志,想大干一场。他提出了设立“海军衙门”的主张。海军衙门相当于德国的总参谋部,日本的参谋本部,集战略研究、统一指挥、统筹全局于一身。按理来说,以李鸿章之身份与威望,海军衙门应由他来掌管。

但是,满族亲贵们从一开始就想把这一部门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因有二:一、自湘军兴起之后,权力开始向汉人转移,尤其是陆军方面。满族亲贵们因此感到威胁,必欲将海军抓在手,以免再落入汉人之手;二、海军衙门是个肥得流油的部门,经费动辄百万银两,这些腐败透顶的亲贵们怎么能放过这样一个大肥缺呢。于是在西太后的支持下,这个部门理所当然地落入满族亲贵之手。

两百多年的荣华富贵、游手好闲,早已将满族贵族们当年入主中原时的血气方刚磨光了,这些人已经腐败透顶,无可救药。这些无可救药的亲贵们既不可能了解海军的技术性问题,也不可能有战略性的思维或统筹全局的能力。甚至连最起码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也没有。中饱私囊,腐化堕落,争权夺利尚且自顾不暇,哪有心思购置战舰,发展军备。

1885年,醇亲王奕譞就任海军衙门总理大臣。他之所以能担任此职,全因他是慈禧的妹夫兼小叔子,光绪的生父。这位生活奢华糜烂的首号纨绔子弟当上海军衙门总理大臣之后会做什么事可想而知。

总结起来不外乎:一、中饱私囊;二、利用职务之便让亲信左右鸡犬升天;三、拿公家的钱去巴结老太后。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以昆明湖练水军为由,挪用海军公款去帮西太后修颐和园。

由此可见,让这样一群彻底腐化堕落到无可救药的满族亲贵去领导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建设,结果可想而知。要让他们认清形势,具备忧患意识,下大力度去建海军不大可能。即使真的让他们建成了,让这样一群饱食中日而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去领导,纵然底下官兵浴血奋战,也必然要失败。所以,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打败了再去赔款,反正又不用掏他们的腰包。



因为清政府剥削百姓,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战败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选择向软弱的百姓下手,最后凑齐赔款。

因为是有国库的,国库里有钱,而且还有很多值钱的东西,经过变卖肯定是可以凑出来的,还会搜刮民脂。

因为战争赔款是分期付款的,而且通过关税来支付,不需要满清政府拿出现金支出。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你知道历史上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了解一下吧。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失利的原因很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造成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有:战略战术滞后,忘危怯战思想较重,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和实战水平低下,指挥能力不强等。其中...

清政府为何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答: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

甲午海战前,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攻打日本,清政府为何不采纳?
答: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所培养出来的军队的战斗力堪忧,历史上中国远征日本的次数不计其数,但是都没有很大的成效,随意开战可能没有十足把握,万全之策,还是先不动兵为好,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日本已经侵入中国,占领琉球,而慈溪光绪并不在意,认为那是个小地方,占了就算了,对...

甲午海战,清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真的是这样吗?
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存在一定的实力差距,但战争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没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不存在实力上的碾压一说。战争初期北洋舰队其实是占据上风的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采取的战术是雁形作战,很多人说这个战术存在非常大的弊端,如果北洋舰队不采用这个作战方式的话,...

为何说“甲午海战”本是一场不该失败的战争?
答:在“甲午海战”当中,虽然当时的清政府的军队人数非常多,但因为那个时候的清政府军队属于古代军队,而日本军队已经属于近代军队。古代军队的溃败的发质可能只有10%~20%,而日军的溃败比例可以达到80%左右。在这种情况之下,日军展示出了近代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清政府的军队也处在被完全碾压的...

甲午海战中清政府为什么败给日军,真正的原因令人惋惜
答:一直以来,人们对战争的失败原因争执不休,有的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的腐朽,有的归结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也有的归结于北洋水师战术的失败。但人们往往忽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中国海军其实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和日本已经有很大的差距。那么甲午海战时中日两国海军差距有多大?从...

甲午战场上被人忽视的哪一幕,不能不提?
答: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源,于是他们想到了一直善待他们,但如今国力衰弱的中国。于是日本无端的发动了甲午战争,为的就是能够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今的人们提起甲午之战,想到的是清政府的无能,李鸿章的瞎指挥以及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屈辱。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细节 甲午海战之前,洋务运动已经初见成效,清军...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谁需要出来负责?
答:由于丁汝昌是陆将出身,他所学之战法,指挥之技巧皆来自于陆战,而海战与陆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再加上甲午海战前,清朝并未实行新政,国门依然紧闭,丁汝昌根本无法接受到世界最为先进的海战战术。因此,就导致在黄海海战时,不熟悉海战,又接受不到全新海战战术的丁汝昌在指挥上出现严重的失误,其所用...

甲午海战为什么会失败呢?
答:大清朝野震动,不获已而腼腆求和,真是丢人之极!甲午战争期间驻扎营口的中国守军 根据提问,重点应该是海战为何失败。甲午海战之前,北洋水师存在最大的弱点有两个,一是无新式军舰。所有舰艇均为1888年前下水的旧式军舰;二是无速射炮。甲午战前,李鸿章托人紧急购买的十二尊快跑,此时还没来得及安装。...

清流误国,甲午海战背后的“伪君子”到底有多可怕?
答:题目里说的伪君子,应该是之甲午期间的清流派。在甲午战争中,清流派的确是有不切实际,还不顾大局,一味党争的情况,但清流派并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反对贪官污吏、敢于揭露弊政,营救维新变法人士等积极的方面。一、光绪时期的清流派 晚清清流派是清朝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