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十二时辰的诗句

作者&投稿:官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中国古代有关时间词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2.古人对12时辰的称呼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3.古人时间的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季米特洛夫)◇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麟◇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魏·曹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唐·刘禹锡◇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贵。--李大钊◇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4.珍惜时间的古代诗句

1、《乐游原 /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话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2、《长歌行》【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话翻译: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3、《金缕衣》【作者】无名氏 【朝代】唐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白话翻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4、《赠刘景文 / 冬景》【作者】苏轼 【朝代】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白话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5、《春宵》【作者】苏轼 【朝代】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白话翻译: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

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5.古代12时辰的名称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子:23~1点;丑:1~3点;寅:3~5点;卯:5~7点;辰:7~9点;巳:9~11点;午:11~13点;未:13~15点;申:15~17点;酉:17~19点;戌:19~21点;亥:21~23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6.珍惜时间的古诗

珍惜时间的古诗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明日歌》明·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4、《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5、《杂诗》东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7、《题旅店》清·王九龄晓觉芳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8、《一剪梅》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9、《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0、《送隐者一绝》唐·杜牧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1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2、《白鹿洞二首》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13、《咏月》无名氏昨夜圆非今夜圆,一年十二度圆月。

能得几多时少年,却疑圆处减婵娟。

7.古代关于时间的词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 表示早晨的词语:凌晨 拂晓 破晓 黎明 清晨 清早 辰时2 表示中午的词语:正午 日中 午时 晌午 傍晌 起晌3 表示傍晚的词语:日暮 日落 起晌 逼晚 酉时 垂晚

8.古代有12个时辰,分别是哪12个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9.珍惜时间的古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诗:1、咏月 无名氏

昨夜圆非今夜圆,

一年十二度圆月,

能得几多时少年

却疑圆处减婵娟。

2、金缕衣

唐 杜秋娘

劝君须惜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3、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十二时辰顺口溜
答: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天干地支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十二时辰的换算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顺口溜是什么?
答: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

寅时的诗句寅时的诗句是什么
答:四、网络解释寅时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关于寅时的...

辰时的诗词辰时的诗词是什么
答:(1)中国古代计时法指上午七点钟到九点钟。又叫辰刻。二、国语词典旧式计时法指上午七点到九点的时间。三、网络解释辰时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关于辰时的诗句日过...

关于子时的诗句
答:子时指一天中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一年之...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哪些诗句?
答:《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贺知章化名何监,在剧中拥有崇高的地位。而本剧对于这首《咏柳》有一种独特的解读,认为这首诗是用来阐述太子和皇帝之间关系,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却也能让人会...

午时的诗词午时的诗词是什么
答:词性是:名词。午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午时wǔshí。(1)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二、引证解释⒈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引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

丑时的诗句丑时的诗句是什么
答:”古时鸡鸣而起,_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关于丑时...

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是什么?
答: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美妙的诗句,让人梦回大唐?
答:“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也出现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们用咏柳这首诗来描述了太子和皇上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点儿牵强,但也能引人一笑。在电视剧一开始的时候,是把“清平乐”以歌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清平乐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