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顾城的诗《病牛》??

作者&投稿:慈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病牛》:但愿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但愿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
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诗中的病牛,是诗人的自喻。但放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不能将它比作那些在医院里为我们的身体而操劳的医生们?

我是中医学专业出身,从小便爱看老医生治病,长大后自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

悬壶救世,妙手回春,这些美好的词汇为我描绘了医生与病患之间良好的关系。在我临行出发去实习之前,年过八十的外公将我叫住,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出一句我永生难忘的话——“医生要有医德。”

过去的医馆门前必然挂着一副对联“但愿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

这是医生们对世间所有疾苦的愿望。但如今看来,这种愿望并没有被实现。

随着经济化的提升,全心全力为人民工作的医院开始受到抨击。说着医生拿着不干净的钱,给人民所开的药也是进价便宜的劣质药。

所有的医生们都被挂上了“白衣天使”这一子虚乌有的名号,做着人事,却要像神仙一样高尚。

但其实我们都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唯一的不同只是在于,我们为了人们的健康心甘情愿在大学读了近八年的书,啃了不计其数的书本,将所有的专业名词烂熟于心,得到的却是你们的否定与伤害。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上存在坏医生,但我不希望大家以点概面,因为一个人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初进医院时志气高昂,他们会为了一个病人通宵研究病例,第二天还是一样带着疲惫上班。他们会因为在手术中做到了最好却依然救不回一个孩子的生命而痛哭。

手术室的走廊病患家属是进不去的,很多医生会因为连续了几场手术而力竭在走廊里昏睡过去。那里充斥着我们为了病人而努力的汗水,充斥着我们不甘心的哭声与成功挽救生命的喜悦。

“医生要有医德”这句话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我们每一个医学生在正式成为医生之前,我们都会进行宣誓,用自己的品德与生命发誓,为了世间的所有病患奉献我们的一切。

所以,很不好意思在这个尴尬的地方说出这样的话,但请你们相信我们,给予我们多一点信任与尊重。我们没有人会对你的病情视而不见,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愿意为你们奉献我们的一切。

赏析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在中国诗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顾城的一些介绍
答: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顾城的事迹
答: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在顾城的现代诗歌尤其是早期的诗歌中总是跃动着一个超然世外的“孩子”对生命的关崇,野花树枝、月亮星星、鸟兽虫鱼等是其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二、也有委婉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的讽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诗歌里有对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人类精神缺位等弊端的反思。《我总觉得》里,星星原本...

顾城的诗歌读后感
答:我也向往,也迷恋顾城诗中的快乐世界,所以我也要让我的眼睛,变得积极乐观,去发现,去看破一切的繁杂之事,拨开阴云,去发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为喜欢《顾城的诗》,我也要像顾城那样,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顾城的哪些诗歌作品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
答:在文学的殿堂里,顾城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诗人,他被视为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顾城的诗歌风格独特,早期作品洋溢着宛如孩童般纯真的气息,如他的名作《一代人》中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寓意深刻,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佳句,充满了梦幻和浪漫的情感。他的诗歌创作,如同童话般...

如何欣赏和解读顾城的诗?
答:终于把这一段写出来,他的故事不辩自明,他的诗常读常新。原来激流岛上没有诗人。“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感觉》激流岛,是顾城和谢烨的地方。Waiheke Island,是新西兰奥克兰以北的离岛,以阳光、海滩和...

怎样评价诗人顾城?顾城自己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赞成?是恐惧?还 ...
答:《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刘自立,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刘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立认为,顾城的创作...

你怎么评价顾城的诗?
答:桂城是属于朦胧派诗人,他写的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朦胧派的一些感觉。个人特别喜欢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朦胧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看似简单的小诗,却包含了很多哲理。人与自然的距离很近,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很遥远,让人...

顾城诗歌中的苍凉和悲哀:有谁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答:顾城有一首诗《简历》,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交代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悲哀的孩子,而且始终没有长大呢?正是因为诗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别人看“我”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悲哀的孩子,不能融入社会因此不能长大。这个悲哀的孩子在干什么呢?“我在一片淡漠的...

顾城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答:主要成就: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诗词特色: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