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二战时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

作者&投稿:桂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库尔斯克,发生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战役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这场战役不仅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其意义也非常重大,正如希特勒本人在写给当时德军将领的信中所提到的,这场战役可能将决定德国在苏联战争的成败。然而,一些史学家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对这场战役的描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德军在那场会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至于元气大伤。
在1943年4月起,德军统帅部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役准备,并制订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同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段和奥廖尔区域,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共集结了1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有2700辆坦克、2050架作战飞机,约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总兵力达90余万人。此外,德军还大量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虎”式、 “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牙还牙,倾全力与敌人对抗。苏军的战略部署是:由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率领中央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北线;巴什钦大将率领沃罗涅什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南线;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33.6万 人,配备3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总指挥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1943年7月,双方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苏军从捕获的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
然而,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认为,以前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7月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如果当时的情景确实如此,那么有关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7月12日的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12日的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会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详细介绍二战德国和苏联的著名坦克战战役
答:苏德战场著名坦克战役:马尼拉瓦村之战,德军坦克战王牌卡里乌斯经典之战,虎式坦克横扫斯大林坦克、T-34-85.还可以参考坦克伯爵冯·斯特拉维茨,冬季中他率领百余辆坦克进行转移和作战,零损失。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苏联:1、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2、中部战线,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由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

请问二战时德国和苏联两国人口有多少?
答:———苏联在1939年统计人口约1.6亿 1939-1940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比萨拉比亚、卡累利阿、波兰东部以后,人口约1.8亿。———所以,在人口资源上看,二战时的苏联是德国的2倍还多,且动员能力极强。德国如果无法在一开始击败苏联,很快就会面临人力资源枯竭、军力下降的大麻烦。后来战争的进程也证明了...

德国在二战时期与苏联的战损比是多少?
答:1.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

二战中,德国人和苏联人,谁变态?谁打仗更不要命!?
答:无疑是苏联人,这是共产主义军队的普遍特点。大部分红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打仗几乎从不退却,宁可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放过敌人!而且苏联也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去弥补损失。而德军相对而言更谨慎。这也正是为什么苏联损失比德国惨重却能胜利的原因!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哪个整体军事实力较强?
答:苏联发达的情报系统克格勃,也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战术思想方面,苏联在二战中形成了装甲集团化冲击的思想(有点闪电战的味道),强大的钢铁洪流二战后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分重视陆军火力的思路,甚至无限制的加强火力也是苏联的一种致命伤。当时苏联有一种说法,有一个角落没有...

二战爆发前后苏联对德国的绥靖
答:二战爆发前后苏联对德国的绥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在30年代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之时,欧洲几个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国,本可以协调行动,加强联合,共同制止法西斯戕害人类的行为。然而,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采取了以邻为壑祸水外引的绥靖策略,给法西斯以可乘之机。对于英法的绥靖政策...

二战时期的德国与苏联的地空大决战是如何开始的?
答:在空军的有效支援下,苏军地面部队顽强地顶住了各路强攻的德军。到7月5日夜,德军仅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楔入苏军防御区6~8公里。然而,防御战役的第二天表明,苏联空军为压制和消灭大量目标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歼击机的作战也暴露出一些缺点:他们迷恋于同敌战斗机作战,有时竟把敌轰炸机置之于不顾;有...

二战中德国与苏联的对决:战争末期的人力物资对比
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二战结束前,是苏联还是纳粹德国更接近崩溃?在每一天,两国有多少人阵亡、失踪、俘虏、伤残,还有多少人仍在服役?1945年6月,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苏联陆军和海军就有12,840,000人,其中11,390,600人在处于现役阶段;1046000人在医院;文职部门有403,200人。这已经超过了苏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