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

作者&投稿:裴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就是指教师为了能够让幼儿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教育训练活动,保证幼儿在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幼儿礼仪教学相关措施分析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礼仪文化也不例外。[1]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幼儿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强化自我的认识力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手段来强化幼儿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采取单一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掌握时代要求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养成满足现代文明礼仪要求的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教师要发挥自我榜样作用
  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们很容易对周边人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学习习惯。[2]教师要能够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与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要对自我仪表和行为举止进行重视,保证穿着大方简洁;还要能够与幼儿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礼貌或者文明语言,对于他们所犯的各种错误需要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儿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三)使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保证幼儿礼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合作制度,从而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出更多的引导效果。[3]具体来分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或者礼仪小报等不同方式来保证家长与其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并叙述自己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方法,从而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需要能够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借鉴和交流,幼儿教师也需要对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或者教学难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或者指导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家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合作交流中心,举办各种礼仪教育讲座,并向家长们传授有效乐礼仪教育方法。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家园联谊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引导幼儿在家庭礼仪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状况来完成,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
  幼儿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体系进行确立,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幼儿的总体道德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礼仪和师生礼仪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交往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心理品质。[4]幼儿教师还要把各个阶段性的礼仪教学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礼仪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分为幼儿园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公告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幼儿教师还要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升华,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二、幼儿礼仪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一项工作。幼儿需要把这些不同的知识都转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若只是把这种礼仪培养当做一种知识来进行,通过说教的方式来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这必然导致礼仪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互动性、过程性以及体验性特点受到忽视,导致幼儿对各种礼仪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认知的水平。
  礼仪属于一种约定俗称的表现,也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标准,教师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时,若不能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来开展,必然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5]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尽可能降低自我要求,保证相关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礼仪教学方法。
  结语:幼儿园礼仪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引导幼儿形成健康有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作为国际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行教育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园向中央教科所提出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申请,立项后,我们根据《幼儿礼仪》教材和幼儿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将其融入环境熏陶、教育活动、主题活动、情景活动、亲子活动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 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
  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
  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
  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第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
  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
  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中央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
  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合作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改掉了,变成了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敬长辈、善交往的好宝宝。
 四、积极利用情景模式游戏的实践性作用,践行礼仪
  礼仪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根据教育目标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如:《在家在园一个样》、《做客和待客》、《参加聚会》等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的实践中,真正地理解了礼仪,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五、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方式的长期性作用,强化礼仪
  幼儿礼仪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它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幼儿礼仪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我园组织课题组成员创编了《亲子礼仪操》,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一边做,一边说,每天早来园和回家后都可以跟着做,这样礼仪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社会礼仪教育起到了作用。
  我园不仅注重在园礼仪教育,还和家长共同研究在遇到礼仪问题时的处理办法,如:"孩子见人不懂问候"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类似的还有:"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怎么办?""如何带孩子参加宴会""大人讲话时孩子应该做什么"等等。
  总之,礼仪教育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学习的时时刻刻,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和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作为国际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行教育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园向教科所提出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申请,立项后,我们根据《幼儿礼仪》教材和幼儿特点进行了综合,分别将其融入环境熏陶、教育活动、主题活动、情景活动、亲子活动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 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
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
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
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第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
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
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
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合作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改掉了,变成了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敬长辈、善交往的好宝宝。
四、积极利用情景模式游戏的实践性作用,践行礼仪
礼仪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根据教育目标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如:《在家在园一个样》、《做客和待客》、《参加聚会》等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的实践中,真正地理解了礼仪,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五、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方式的性作用,强化礼仪
幼儿礼仪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它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幼儿礼仪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我园组织课题组成员创编了《亲子礼仪操》,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一边做,一边说,每天早来园和回家后都可以跟着做,这样礼仪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社会礼仪教育起到了作用。
我园不仅注重在园礼仪教育,还和家长共同研究在遇到礼仪问题时的处理办法,如:“孩子见人不懂问候”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类似的还有:“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怎么办?”“如何带孩子参加宴会”“大人讲话时孩子应该做什么”等等。
总之,礼仪教育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学习的时时刻刻,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和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幼儿园礼仪教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答:通过一首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入园的基本礼仪。儿歌内容为:“早上来,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见朋友,要问早,向爸妈,说再见!”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幼儿们将跟老师一起念读。角色扮演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入园礼仪,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的幼儿扮演家长,有的扮演老师,通过...

如何将礼仪教育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答:一、从入、离园开始,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主动、积极热情地向别人“问好”、“问早”给别人留下良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讲礼仪获得好感的开始。早晨幼儿入园一声“老师早!小朋友早!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同伴的距离,也调动了幼儿的情绪。每天早上,孩子、教师、家长面行90度...

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通过故事书展示的方式,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礼仪教育。老师或家长可通过精心挑选的故事书带给孩子一个良好开端。例如,可以选择故事书讲述一个道德议题,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礼仪的教育。最后,让幼儿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感受真实情境,例如由几位孩子作为小店老板、小客人的...

幼儿园生活小礼仪
答: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意识。本文将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幼儿园生活小礼仪的建议,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入园礼仪每日入园时,家长应引导孩子主动与教师和伙伴打招呼,如:“老师早!老师好!”和“某某爸爸妈妈早!某某早!”。这样的文明行为不仅能展现孩子的礼...

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有哪些
答:一、幼儿园礼仪 1、入园: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3、盥洗(如厕):如厕前,先敲门,有人在,要等待,如厕后,要冲水,整好衣,把手洗。4、盥洗(洗手):洗小手,不...

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
答:幼儿园礼仪教育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礼仪 1.基本动作:站、走、坐、蹲、捡、如何敲门、门的开关、递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喷嚏、打哈欠??2.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3.个人礼仪: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脸、照镜子、剪指甲、饭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叠...

在幼儿园的礼仪有哪些方面
答:1. 基本礼仪规范 在幼儿园中,礼仪教育首先涉及基本礼仪规范,如日常生活中的问候、道别、感谢、道歉等。孩子们需要学会主动向他人问好,使用礼貌用语,懂得尊重他人。此外,还包括遵守基本的规则,如排队、不随地吐痰等。2. 集体生活礼仪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集体...

幼儿园如何开展礼仪教育?
答:l、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2、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 情景感染法就是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景,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孩子引入喜、怒、哀、乐...

幼儿园文明礼仪有哪些
答:户外活动礼仪 一、听从老师指挥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话,听从老师指挥。参加户外活动要排队,集合解散听口令,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随意乱跑。二、遵守活动纪律 家长要教育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需要遵守纪律,行进时有事需先出列,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扒护栏,不趴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