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意义何在

作者&投稿:左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细胞学说(1838-1839)
2、能量守恒定律(1842-1847)
3、生物进化论(1859)
19 进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指证明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重大发现,同时证明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统一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三大发现具有决定的意义。

扩展资料
1838-1839年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证明了除原生质外,一切有机体都是从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中产生、成长起来的,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1842-1847年关于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规律。
1859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进一步证明了整个有机界,包括人类在内,都是某种机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长期发展的结果。
这些重大发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沉重地打击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因此,恩格斯非常重视并高度评价了这些重要发现,认为“有了这三个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20世纪三项最伟大的发现分别为: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与电子和X射线的发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其中电子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19世纪末,阴极射线是物理学研究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4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纸袋中,关闭了实验室灯源,他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用一本厚书,2-3厘米夺取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他一连许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和他夫人拍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初步研究》。伦琴在他的通讯中把这一新射线称为X射线,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
自伦琴发出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 H. 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 L. 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地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结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

1、X射线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由于X射线与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跃迁有关,这说明了物理学还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领域,X射线本身在医疗、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实用价值。

2、放射线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放射线。卢瑟福继而开始研究放射线,他分别研究了三种射线的穿透本领。结果是: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差,β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α射线强一些,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片。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1.3厘米厚的铅板也只能使它的强度减弱一半。

3、电子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一切原子都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若干电子组成。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如金属导线中的电流。

利用电场和磁场,能按照需要控制电子的运动(在固体、真空中),从而制造出各种电子仪器和元件,如各种电子管、电子显微镜等。

扩展资料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典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均发展到了完善、成熟的阶段,随着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建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经典物理学达到了它的顶峰,当时人们以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物理世界的清晰、完整的图画,几乎能完美地解释所有已经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由于经典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当时不少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物理学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完成,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解释已经达到了终点。

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的问题都已经解决,剩下来的只是进一步精确化的问题,即在一些细节上作一些补充和修正,使已知公式中的各个常数测得更精确一些。

然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

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这些实验结果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有尖锐的矛盾,经典物理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经典物理发生“危机”。

由此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革命。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结果,成为革命开始的时刻。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海森堡、薛定谔等一群科学家创立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射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射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



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19世纪末,阴极射线是物理学研究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4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纸袋中,关闭了实验室灯源,他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用一本厚书,2-3厘米夺取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他一连许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和他夫人拍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初步研究》。伦琴在他的通讯中把这一新射线称为X射线,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
自伦琴发出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 H. 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 L. 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地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结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原创首发]智慧与思想的光芒——品读生命科学经典文献系列(3):伦琴与X射线及人类第一张X线照片

如今我们到医院拍张X光片已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19世纪末X射线刚发现时,却被视为世界科技革命的一声号角!

X射线,即伦琴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于1896年发现的。它与放射线和电子的发现并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现代物理学发轫的标志。X射线的发现让人类社会,特别是生命科学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美国《时代》杂志曾介绍了2000多年来对世界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17位关键人物,其中一位就是伦琴。

1895年11月8日,50岁的伦琴在威茨堡大学的实验室(The Physic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Wurzburg)用克鲁克斯管做实验时发现工作台上的氰亚铂酸钠纸屏能发出荧光.他分别用纸和书本遮住纸屏,纸屏仍然发光.使伦琴更为惊讶的是,当他把手放在纸屏前时,纸屏上留下了手骨的阴影.经过反复的实验,伦琴认为从克鲁克斯管中放出的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他一连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当时因不详其性质,他称之为“X”射线。

同年12月22日,伦琴好奇地用这种射线给自己的妻子Ludwig拍摄了一张手部照片,照片清晰地显示出她的左手掌骨骼和无名指上金戒指的轮廓,这也是著名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体X光骨骼照片( "the first X-ray picture" and "the radiograph of Mrs. Roentgen's hand. " )。12月28日,伦琴向威茨堡市物理医学会递交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 Uber eine neue Art von Strahlen); 1896年1月4日论文和这张X线照片在柏林大学物理系的“柏林物理学会5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展出;1月5日奥地利《维也纳日报》在头版以《耸人听闻的发现》为标题的独家新闻第一次报道了X线的发现,引起全球轰动。伦琴也因发现X射线及对其性质的深入研究,荣获了第1届( 19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关资料表明,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也曾有几位科学家偶然发现过这种现象,可是他们认为它是干扰,只是想方设法去排除它,没有人像50岁的伦琴这样以高度兴趣、锲而不舍的精神去钻研并发表出来,因而错过良机。而伦琴却能认真对待这种偶然性的发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最终发现了引起学术界轰动的X射线。

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自然规律。这个进程是曲折复杂的,不可能完全遵循某一条预定的途径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一个偶然性发现和必然性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谁善于捕捉意外事情,谁能透过大量纷繁复杂的偶然性客观现象揭示其必然性规律,谁就能有所发现发明,登上科学的高峰。X射线虽然是伦琴无意的发现,却改变了人类世界,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取得终究归功于伦琴的智慧和努力,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为纪念伦琴对物理学的贡献,后人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并以伦琴的名字作为X射线和r射线等的照射量单位。

注:主要资料来源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放射科编辑《放射医学百年史话(A CENTURY OF RADIOLOGY)》一书。

1897年汤姆森发现的电子,与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并列为19世纪末的三大物理学发现之一,并由此揭开了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揭开了现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ytffuygfhjghj455

如何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
答:面对物理学危机,一些抱残守缺的物理学家悲观失望,唯心主义趁虚而入;但更多的是科学家对经典物理的突破和打破原有束缚的创新。在科技的发展浪潮之中,我们和多时候会遇到类似20世纪初的那种新的发现而引起新的理论革命,而带来一系列的经典物理学危机,这一系列的危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就是在...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无法说明的实验事实主要有哪些_百度知 ...
答:黑体辐射和以太学说。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W·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

如何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
答:而且,他又断然否认物理学本身存在危机,这就使他无法对症下药。因此玻耳兹曼虽然早先为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在世纪之交物理学大变革时期,他却看不到变革经典理论及其基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未能对已经出现的物理学革命的形势提出有预见性的见解。1905年之前,爱因斯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物理学研究发生划时代性变化的两大成就是
答: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是什么?
答: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 发现电子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一、X射线 19世纪末,阴极射线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德国的维尔芝堡大学,治学严谨的伦琴(1845-1923)教授,也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1895年11月8**晚,伦琴用黑的厚纸板把阴极射线管子包起来,意外的发现1米以外的荧光屏在闪光,而这绝不是...

20世纪初期物理学的三大成就是什么?
答: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以这一时期物理学上的三大成就为基础,构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一个更加伟大的科学新时代开始了。这三大成就是:牛顿力学概括了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现象的本质和统一性;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能够较完满地解释物质的宏观...

什么是经典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
答:上节课我们说了,经典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也说了牛顿到底有多牛,最后我们还说了,在19世纪末,也就是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大厦上空飘着两朵乌云,远处还能隐隐约约看到有几朵小乌云,正在缓慢地袭来,给人造成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这些萦绕在经典物理学大厦上空的乌云,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困境”。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1、细胞学说(1838-1839)2、能量守恒定律(1842-1847)3、生物进化论(1859)19 进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指证明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重大发现,同时证明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统一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遇到哪些难题
答:黑体辐射中的紫外灾难。按照经典统计力学,黑体的紫外频谱的能量是发散的,而这是不可能的。当时经典统计无法解释。

开尔文所说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中是哪一朵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答: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人们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此作出说明,但都难以自圆其说。看来,人们原先对光传播所构想的物理图象是不正确的,使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