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到底做过什么啊?为什么他那么出名?

作者&投稿:戚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这件丑闻传了八百多年,为什么大家都相信是真的?~

文/刘诚龙
提起“朱熹”这个名字,自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明、清两代,俨然成了唯一官方指定思想,高大全得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在朱熹的一生中,却也有一桩怎么也抹不掉的大丑闻,直到今天也是剪不断理不清。
别看大宋朝文化繁盛,顶级文人层出不穷,但文人之间的龃龉也是不绝如缕,比如朱熹就被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了,甚至被扣上了十顶大帽子:“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等等。
但更让朱熹狼狈的是,沈继祖还抖搂了朱大师的不堪丑闻,说朱大师“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而最具杀伤力的则是这句:“家妇不夫而孕。”
如果说朱大师与尼姑算是风流韵事的话,那么他与儿媳妇不明不白,那就是突破人伦底线,不堪人类了。
“家妇不夫而孕”,说的是朱熹儿子亡故,儿媳妇肚子被弄大了。这是一句有根有据的话,也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说其有根有据,就是他儿媳妇肚子肯定鼓起来了;说其没头没脑,是这句话不缺宾语却缺主语:是谁把他儿媳妇的肚子弄大了?
按常理推断,其实有无限种可能,一、是不是遗腹子?二、是不是朱熹家仆人造的祸?三、有没有可能是朱熹儿媳妇另有相好?四、朱熹儿媳妇肚子里生了肿瘤,疑似有孕;五、很有可能是朱熹扒了灰,做了孽??
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朱熹而言,他都是百口莫辩,这种事情,越解释越是解释不清的,除了生有肿瘤那一条外,哪一条都是朱熹的家丑,家丑不可外扬。
据说,沈继祖弹劾朱熹这些罪状与丑闻之后,朱熹没给自己辩诬,只是向朝廷做了检讨,“深省昨非,细寻今是”,灰溜溜地挂了冠,辞了职,走人了。
沈继祖这话说得实在是妙,他的意思当然不是或指,而是定指,直接指向是朱熹把儿媳妇肚子弄大的。可是,你说沈继祖说了是朱熹把他儿媳妇肚子弄大了吗?沈继祖可没这么说。你说沈继祖没说朱熹把他儿媳妇肚子弄大吗?谁又都可从这话里心领神会。
朱熹儿媳妇怀孕,一切皆有可能,但在沈继祖的妙笔之下,变成了只有一种可能。什么叫春秋之笔?这就叫春秋之笔。
但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根本没有证据,为什么沈继祖却能得逞?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相信朱熹真的扒了灰?这种证据,在法律上没有名称,且容我生造一个词语吧:心证。
这个心证,最容易出现在历史人物上。因为对这个人物很反感,所以对待这个人物,我们常常信奉两个凡是:凡是这个人物有反面材料,我们都相信;凡是这个人物有正面事实,我们都不相信。
朱熹搞的那个理学实在不受人待见,还“存天理,灭人欲”,实在是把人都得罪光了,大家对朱熹特别反感,所以只要朱熹有反面材料,不管这材料是编的还是造的,不管是捕风还是捉影,大家都会很自然地相信了,根本没有人会去做考证。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赵匡义的斧声烛影,比如康熙爷传位于四子,史家落笔都类似“家妇不夫而孕”这种春秋笔法,都影影绰绰,都似无还有。大多数人都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
对法律与对历史,以前都是一种态度:疑罪从有。现在大家的法律观念渐渐树立起来了,没有切实证据,就不认其有罪,而对历史呢,只要有点影子,多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许多人研究历史,常常是疑案当真,拿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当史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儒学家,后世尊称其为朱子,我们现在有些把朱熹妖魔化了,就好像新文化运动时把孔子当作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绊脚石一样。朱熹能够被提倡这么多年,甚至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亲传弟子但是享祀孔庙的大儒,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他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朱熹最耳熟能详的思想,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在现代,尤其是一些容易浮躁的职业中,这些思想有些不现实,在明代,清代,也出现了反对这种违背人性的哲学家,但是朱熹的本意还真不是后来那样。我们看一下朱熹提出这些思想的背景,宋朝,五代十国之后的宋朝。这个朝代,大家的印象应该都是一致的。

对外战争不占优势,统治者重文轻武,但是经济繁华,皇帝也好,官员也好,大多沉浸在盛世的假象中,偏安一隅,注重享受,宋朝的冗官冗员问题也非常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提出李贽的穿衣吃饭既是天理,那官员们估计更会挥霍无度了。皇帝和百姓就真的只能找地方去哭了,这个国家就真的没希望了。

我们可以看看完整的朱熹思想,朱熹提倡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佛教,道教。反对当时对外议和,希望内修政事,不要宠信佞臣,自己创立了“中和新说”,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验证要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先,其余次之。虽然个人作风可能有点问题,但是并不影响他的成就。

程朱理学家,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行状》)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同上)清人全祖望指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这些评价虽属溢美之辞,但真实地反映了朱熹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自元朝始,朱熹关于经学注释著作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熹之言,则成为不能更改的、绝对的权威。易学是是如此。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朱熹真正确立了河洛之学和先天之学在学界的地位而为后世大多易学家所认可。-------------------------------三从四德之类的,劝女子不要改嫁的,当然也和朱熹有关

进入南宋朝廷做官50年的朱熹,为什么却会辞官高达27次?
答:我曾有意无意间,对《宋史•朱熹传》中的“辞”字作过一番检索,一检索,吓一跳,朱熹传中的“辞”字竟达三十二个之多,其中除了仅有五个“辞”是文辞等他意之外,其余全部是朱熹辞官的表述,也就是说,朱熹一生至少有二十七次辞官经历,辞、力辞、又辞、再辞、辞不拜、以疾辞……这些字眼在传中几乎随处可见,...

一代名儒朱熹,为何对一个妓女严刑拷打?
答:说起来,唐仲友究竟和严蕊有没有私情,也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唐仲友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因为喜欢某个妓女就像买回家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而严蕊如此地坚决,似乎至少在对她时,唐仲友没有做见不得人的事。这件事很快被宋孝宗知道了,他也觉得对一个女人如此严酷,实在有些过分。于...

勾引尼姑,和儿媳妇不清不楚,朱熹到底是圣人还是伪君子呢?
答:并非如此 朱熹南宋时期的一个大儒,程朱理学除了说两个双程,其中的朱就是朱熹,可以想象得到朱熹的影响力是那么的大,而且在自己不清不楚的死后,辛弃疾作为南宋的一大爱国将领,亲自来送上自己的诗句吊唁,可以说朱熹真的就是君子,只不过他的理学太过于极端让太多人不感冒了而已。为什么说朱熹是君子,...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答:我们退一步说朱熹是受陷害和污蔑的,是党争的牺牲品。朱熹为何要承认“纳尼姑为妾”呢?他纳妾应该瞒着众人吧?实际他也没打算瞒过人,上任时还大摇大摆带着尼姑去上任,所以他承认这事应该是存在的。纳尼姑这事在朱熹眼中是小事吗?我觉得历朝历代,纳尼为妾都是有悖人伦的事,作为道德...

朱熹本是一代大儒,名气不亚于孔孟,后来娶了一尼姑就声名狼藉了?
答:朱熹本身也确实有问题,本来可以安度晚年,但他不愿意这样做。但最后他也想明白了,直接认罪了。为什么一代大儒会承认与尼姑,儿媳妇有染呢,他就是通过牺牲自己的名誉,保全了自己,顺利脱身。名誉高于一切,朱熹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地方来猜测。但朱熹知道,他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

朱熹真的纳了两个尼姑为妾吗?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对于这两条罪行,难以判断是御史沈继祖强加给朱熹的,还是当时真实存在的事情。不管怎样,朱熹都承认了这两条性质都十分恶劣的罪状。朱熹之所以会承认这些罪状,原因要么是他在但是官员的压迫之下不得不这样做,要么是他真的做过了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些原因都不能否定朱熹因此次事件,晚年名气大跌,经常...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文言文翻译
答: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他是徽州婺源人。朱熹的父亲是朱松,字乔年。朱熹年幼时就十分聪颖,领悟力强,刚刚可以讲话时,父亲指着天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

一代名儒朱熹,晚年不保,为何会对一个妓女严刑拷打?
答:于是宋朝官员不少往妓院跑,但人家真的只是去吃饭喝酒。唐仲友这么一个文艺咖,自然也也没少往妓院里去,在妓院里,他遇到严蕊等妓女,她们的才情让唐仲友深深折服,于是这位文艺咖,就用自己的钱财为严蕊等人赎身。这在古代并不多见,可见唐仲友是真的把严蕊等人看做知音。朱熹就是拿这个做文章,来指摘...

朱熹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并且朱熹还建立了理学。即使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先进的,是一种唯物主义。他认为“理”是存在于社会之上,包括天地万物、自然规律和伦理道德,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得当的标准,打破“理”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会受到惩罚。在此基础上,提出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是无限的,二者密不可分。这种唯物主义的...

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为何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答:他常常独自一人思考诸如“天上面是什么?四方无边到底有没有尽头?“这类的问题。朱松于是赶紧把朱熹送入学堂,上了学堂的朱熹,对儒学理论接受得也较平常人快。这使得当时仕途不顺的朱松开始对朱熹寄予厚望,这时候的他,开始相信高人的话了。孔夫子创立了儒学一派后,虽然儒学有过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