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统治过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有哪些?

作者&投稿:象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去哪儿了~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北方曾相继出现了不少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如匈奴、鲜卑、突厥等等。那么这些游牧民族后来都去哪儿了呢?

从商代开始,中原的北方就出现了匈奴和东胡两大游牧民族,两者共同存续了1000多年。
到了秦汉之际,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打败了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各部成为匈奴的奴隶。当然,东胡各族并未就此消亡。后来退居乌桓山的乌桓族和退居鲜卑山的鲜卑族,都是东胡的族系。

西汉王朝强盛之后,开始多次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征讨匈奴。在汉朝的打击之下,匈奴内部出现了分裂:北匈奴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南匈奴进入中原依附汉朝。

再后来,东汉末年中原内乱,匈奴被弄得半死了,乌桓也被曹操灭了,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北、东、西三大集团。其中北鲜卑的拓跋氏最为强大,后来拓跋氏将北鲜卑改为北魏,成为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北方大政权。

不过北魏虽然自己是游牧民族出身,但他也同样面临受游牧民族偷袭的烦恼。在北魏的北方,一个叫柔然的游牧民族势力越来越强大。柔然原是鲜卑的奴隶,后来扩展了许多地盘,就开始独立了。柔然也有自己的奴隶,叫突厥。后来突厥逆袭,反而灭掉了柔然。

到了唐朝时期,中原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在唐朝的支持下,回纥灭了突厥,建立了回鹘。不过到了晚唐时期,回鹘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

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一直受回纥所统治。唐末回纥势力衰弱后,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了辽国。

辽国和中原的宋朝时战时和,谁也打不下谁。但到了后期,辽国朝政混乱。一直受辽国欺凌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建立了金国,并在数年后攻灭了辽国。

公元1278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消灭了南宋。中原大地第一次被外族完全占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并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地区。在明朝中前期,北方主要游牧民族势力为瓦剌和鞑靼。

明朝末期,女真族再次崛起,并趁机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1、促进了与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从春秋战国到今天,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和个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决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2、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例如,先秦时期,除了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之外,四周还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原居北方的少数民族因政治、经济或其他原因纷纷南下,与汉族一起生活,形成了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创造了现时灿烂的中国文化。
3、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并不限于北方民族作为统治民族入主中原,甚至在风俗、语言、艺术上都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例如:长袍、马褂、旗袍等清朝服饰到现在仍然流行,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之一。

扩展资料
游牧文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中国北方边境历史的主题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恰恰是因为游牧文明与北方草原的生态环境是相适应的。说游牧民族没有文明是错误的,能在史书上出现有记载的游牧民族都是有文明的,没有文明的游牧民族都被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同化了。
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历史上匈奴、鲜卑、羯、契丹等游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湮灭,一部分融合入汉民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游牧民族

最早的是见与西周的胡人,后来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称,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匈奴,西晋以后北方草原出现了突厥、鲜卑等游牧民族。隋唐时期突厥统一北方草原。唐末出现了契丹人,在五代十国时期逐渐强盛,建立了政权“辽”,到了十二世纪前期,为新兴的女真人所灭。继女真之后就是最强的蒙古人。蒙古人统治了大半个亚洲,被明朝推翻后,逃到了老家继续称霸。明末,女真人再次兴起,统治中国东北,后来破关入主中原,建立清朝。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
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成吉思汗时的蒙古族!

呵呵,还铁木针,字都打错了,成吉思汗!!

蒙古。匈奴。突厥。鲜卑。女真。

居庸关地理位置为何如此险要?
答:在军事行动上,居庸关是游牧民从内蒙古北部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路。居庸关被山区包围,限制了游牧骑兵的正常使用。由于翻山越岭困难重重,游牧民的骑兵只能通过狭窄的沟渠进入华北平原。只要关沟还在,中原就能保证河北平原的安全。关沟路有40英里长。中原王朝的军队可以沿关沟部署40英里深的防御阵地,以梯队...

秦始皇修长城究竟是功绩还是罪行?川普要效仿吗
答:我们继续向西看就会发现这种地理、气候决定长城走势的规律不仅仅在中国成立,几乎欧亚大陆上的长城都符合这个规律。 在东亚,朝鲜长城和中国长城隔开了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和南方的农耕民族。 中国长城的西端延伸到祁连山脚下,嘉峪关的西北就是西域地区,与长城北部的蒙古高原一样孕育着游牧民族,嘉峪关的西南则是青藏高原。

简述古典文明的特征
答:印度和中国的新兴文明通常仍由起初的文明核心区域主导支配,而西方则不同,罗马凭借军事上的优势,不仅征服了希腊本土,还征服了中东的西部地区。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在欧亚核心区占统治地位。然而,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最终践踏了这些文明,从而根本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这些帝 ...

经济实力强大的宋朝,为何总是拿不下燕云十六州?
答:再就是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从本质上讲根本不愿意接受宋朝那种编户齐民式的统治方式,辽国的制度相对宋国要宽松很多,辽国属于联邦共主国家,东京是奚人政权,这个奚人是有国王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契丹人在这是属于联合共治,南京是传统汉人的豪族自治,西京的流亡沙坨人的代治,上京是草原游牧民的稀松统治。燕云...

中国古代史上三次人口迁移是哪三次?
答: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靖康之难的战争影响 1、意识形态变化 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

萨尔贡一世的个人生平
答:许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萨尔贡”仅仅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国王”的一个称号,但是近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曾起过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美索布达米亚出土的大量早期楔形文字的研究,我们对这个远古的传奇人物了解得越来越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

1099《讲谈社世界史4: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答:杉山正明,京都大学文学教授,日本著名的蒙古史、中亚游牧民族史专家,著有《大蒙古的世界》《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的兴亡》《游牧民眼中的世界史》等作品。 关于本书 站在蒙古帝国的角度回顾它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帝国阶段。蒙古帝国能够征服那么庞大的疆域,不仅在于它善用组织战、舆论战,而...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介绍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答: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县府驻城关镇。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产“咸盐、皮毛、甜甘草”着称。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盐池主要经济来源。县城北、东、西南分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盐池”。特色景观盐池古长城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

蒙古灭金的过程,元朝为什么灭亡
答:想要征服金朝领土的另一个动机,很可能因为在草原游牧民眼中,金朝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第三个动机,可能就是为俺巴孩汗的死复仇了。俺巴孩汗曾被立为葛不律汗的继承者和蒙古诸部联盟的首领。他是葛不律汗的族兄弟,也是蒙古泰赤乌部的鼻祖。他也与塔塔儿部有仇,在相互间不断的仇杀中,他终...

古代西方文明的三个源头分别是什么?
答: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历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女王克丽奥佩特拉,她和其整个家族统治埃及两三百年,但却都是希腊人,根本不会说埃及话。因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