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有哪些启示

作者&投稿:毕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喜欢时事政治和军事适合做什么工作~

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做老师,做研究,做分析评论员;另一个是考公务员吧,不过这两个都需要一定的底子哦,后一个更是,不到一定程度作用不大

国家通缉的百明红通人员是指逃往国外的,重大贪污犯,他(她)们曾经在政府部门,集团上层,科技部门,军事部门等担任要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数目惊人,畏罪潜逃国外,国家要追逃人员。

我认为国家安全战略《孙子兵法》上就有,而且比较完备。 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一条是解决好国家民族人民的生死存亡问题。《孙子兵法》计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理解就是。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好国家民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比如手握大杀器,是干什么的?就是保卫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国之重器。 第二条消除生死存亡的威胁。《孙子兵法》中的“非危不战”,意思是不到危害极大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开战。什么是危害极大呢?我认为就是对我方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构成极大威胁这种情况。我方则动用战争手段消除对我方生死存亡的威胁。使危机威胁远离我方生死存亡之地。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消除生存危机而战的。 第三条是争强好胜。我的理解应该是富国强兵的意思。兵家没有不争强好胜的,没听说过兵家有争弱好败的。所以这个争强好胜的提法,是从《孙子兵法》这类兵法,兵家提炼出来的。争强好胜不是贬义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没有最起码的争强好胜这点精神不配在世界上立足。“好胜”想打赢这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排在“好胜”前面的是“争强”。就是在与敌方强弱的争夺上胜出才行。“争强”胜出以后,“好胜”也就是打赢才更有把握。这个“争强”不仅仅指的是,战场上经过策划调动以后,兵力实力上的我强敌弱。真正的“争强好胜”中的“争强”指的是富国强兵。就是和平时期“争强”上的富国强兵,才是战争时期“好胜”上的最好,最大有利条件,最好最大有利态势。 这第三条争强好胜,在战争没有打起来之前是威慑性质的,不是防御性质的这一点必须明确。什么是威慑?就是叫敌人害怕得不敢与我对抗,敌人害怕什么呢?主要是我方军队强大的,无坚不摧进攻破坏能力。怕我方坚强,强大的领导核心。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司马穰苴斩庄贾的故事。为什么斩了庄贾立威以后,前来进攻的五国联军就害怕得不战而退了呢?我想主要是害怕齐国军队领导核心的强大。这就给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武器系统?什么样的军队?建立什么样的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给制定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军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方向。反过来说,防御性的军事战略,防御性的军队,防御性的武器系统,软弱懒散腐败的领导核心对敌人没有多大威慑力。 国家安全战略的第四个条是保护利益与争夺利益。《孙子兵法》上说的“非利不动”就是权衡利害得失以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动战争的意思。有为保护利益而战与为争夺利益而战两种倾向。到底应该以哪种倾向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的应该在能有效保护我方利益不受侵犯,保证我方利益边界与延伸的基础上,去争夺利益。就是说自己的利益都保护不了,没有实力,没有办法去争夺其他利益。可能以上的解读与《孙子兵法》中的解读有出入,但是我想这是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去进行解读,有点小的出入不是问题。 可以说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一条生死存亡。第二条消除生死存亡的威胁。第三条争强好胜。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第四条保护我方利益不受侵犯就没有底气就没有保障。就更谈不上争夺利益了。所以不难看出《孙子兵法》中已经把国家安全战略写得很清楚了。和平时期以第三条争强好胜和第四条维护利益与争夺利益为主。当然暗中或者适当的时候也可能以第一条第二条为主,如果经济等等实力足够更可以四合一,三合一。备战临战战争时期以第一条第二条为主。 我为什么讨论国家安全战略的时候把第四条利害得失,第三条争强好胜,第二条生死存亡的威胁,第一条生死存亡分开来讲呢?主要是为了强调利害得失与生死存亡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以前说过如果把战争中弱小一方最大的利益理解为生存,弱小一方被强大一方一面倒的进攻,一直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战争中最大的利益对于弱小一方来说,难道就是为了体会逃活的乐趣吗?所以我要说利害得失与生死存亡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问题。如果最大的利是生存,最大的害是死亡,我看《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完全可以改成“兵者,国之大事,利害之地,得失之道,不可不察也”。很显然这样改动不可以。我的意思是说利害与得失是一个层级的问题,生死与存亡是比利害与得失更高层级的问题。不能混淆了。因此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顺序是第一解决好生死存亡的问题比如独立建国。第二消除生死存亡的威胁。第三争强好胜。第四维护利益与争夺利益。不难看出因为和平时期第一,第二条的争夺不紧迫,所以和平时期表面上看第三,第四条的争夺是常态。战争时期则正相反因为可能每时每刻都有生死存亡的争夺,所以战争时期第一,第二条的争夺是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和平时期社会要实行和平体制。战争时期则立刻转入战时体制的原因。

谁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答:《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 “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

为什么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始终是被动的且提出的军事思想缺乏系统性...
答:本人认为至少应包括一个国家现有的安全状态分析、未来实力扩张的方式与方向,以及军队建设的思想三个方面。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事思想跟不上时代,那么他的发展必定会是困难重重,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谈到中国的军事思想,我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

常识积累:国防知识130条
答:历史与现实:从陈化成的英勇抵抗,到《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5年的军衔制度中,元帅们的赫赫功勋记录着辉煌历史,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则肩负着军队党的建设重任。军事变革与科技进步: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体制的调整,预示着军队现代化的...

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何建议
答:学习北方的邻居就好。自力更生!还要该强就强。有一定的威慑力!还要搞好廉政建设军民同心。

孙子兵法对教育的意义?
答:《孙子兵法》对如今社会生活有哪些启示 孙武的国防观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孙武的国防思想,对加强我们贯彻新时期国防建设方针的自觉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防的根本在于重视政治与民心 《孙子兵法》开篇就点出了国防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世界十大军事名著都有那几种不同表述
答:这十本军事著作,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兵学...

关于国防的名言
答:自觉履行国防义务5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1 没有稳定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安宁2 全党同心人民江山千秋固举国合力华夏儿女系国防3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邓小平 4 提高;第1条 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第2条 故国如尘,...

请问可以用哪一个故事来引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在线等,挺急的。_百度知...
答:请问可以用哪一个故事来引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在线等,挺急的。你的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有很好的回答,知乎链接可供你参考网页链接 1、孙子兵法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怎么理解呢?“无恃其不来”是说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是说而要寄...

“不战而胜,安国安军”是什么思想?
答:哦这是孙子兵法里的句子`是我国古代国防斗争策略。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

中国古代兵学的现代意义
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经过悠久的历史考验和古代军事家们长期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宝贵的价值。因此我认为,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或称中国古代兵法),对于现代战争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只要人类还有战争,其中的众多政治军事原则就将是永远适用的。 有人可能认为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