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溶的重要性

作者&投稿:鄘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岩溶水特点~

岩溶水(cavern water)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karst water)。其最明显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

对岩溶地貌景观的研究和对比,文中选择了几个不同的景观类型,归纳其主要对比类型和特点为:
(1)中国广西桂林地区岩溶孤峰平原、峰林谷地、峰丛洼地地貌景观与越南下龙湾海中峰林地貌景观对比。桂林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秀美、最引人注目的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发育地区。桂林有2000多个岩溶洞穴,洞穴中遗存有大量人类历史和文化淀积和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化学、生物沉积物,还有石林、喀斯特泉、峡谷等岩溶景观资源,所以桂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博物馆。桂林岩溶风光早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下龙湾海上峰林,在世界上也为极晶,它是世界自然遗产。
(2)中国云南石林岩溶地貌景观与非洲马达加斯加、贝马拉哈区剑状喀斯特进行对比。云南岩溶石林地貌成因复杂,形态多样、发育历史长、景观典型。石林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自然美著名全球。
福特(D.C.Ford,加拿大喀斯特地貌学家)、威廉姆斯(P.Williams,新西兰喀斯特学家)、沙勒蒙(J.N.Salomon,法国喀斯特协会主席),参照世界遗产标准,共同认为:①路南石林在科学上的显著特征是: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林相比,路南石林自早二叠世起的多阶段、复杂演化历史是无可比拟的:这是路南石林的显著(也可能是最独特的)地质、地貌意义。②就世界范围而言,路南石林类型的突出代表有:塔状、浑圆古堡状、裸露型剑状石林。因此,路南地区包含有所有的石林喀斯特的典型类型。路南是唯一的有几种刃脊峻峭形态的剑状石林(Shilin/tsmngy)喀斯特产出的地点,这种裸露型石芽代表了土下和渗透型植被风化的经典例子,以及人类几千年活动影响产生的效果,这使路南石林的意义更为显著。
路南石林的其他显著特点:①尽管在世界上,有几个单一类型的石林地有便捷的通达条件,如法国Montpellier-Le-Vieux的古城堡状石林,但路南的石林有比其他典型的剑状石林喀斯特地更好的旅游设施和通达条件。②路南石林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有密切联系。③路南石林有很强的美学吸引力,这已为路南石林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所证实。路南石林的多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其幽静环境为艺术家所长期称颂,由此更加增强了路南石林的吸引力。众多的湖泊增添了石林的美丽景色,幽深、洁净的水面衬映出多姿多态的石柱、古城堡状山原坡和山谷景观的远景眺望;公园内有选择的人工植被,多种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朴素的传统耕作方式的结合,增强了路南石林的吸引力,这是其他地方的石林所没有的。
世界自然遗产,马达加斯加石林以其密集和高大的剑状石林而著称于世。
(3)中国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石花洞与美国卡尔斯巴德岩溶洞穴(世界自然遗产)对比。石花洞形成在奥陶纪灰岩中,洞穴中集中了几乎所有喀斯特洞穴化学沉积物的类型和形态,洞中发育有7层水平洞穴。周口店北京猿人洞在石花洞南约10km,也发育在奥陶纪灰岩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含远古人类化石洞穴。卡尔斯巴德洞穴发育在二叠纪灰岩中,有3层水平洞穴,洞中也有大量绚丽多姿的化学沉积物。附近洞穴中留有印第安人古岩画。
(4)中国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Luse天坑对比(Nakani Mt New Britain,PN.Guinea)。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巨型天坑群。具有典型的,几乎完美的天坑特征和极高的观赏性。大石围天坑口部直径600~420m,最大深度613m,底部有大型地下河,原始次生林。Luse天坑口部直径为300m,最大深度420m,底部有洞穴、植被茂盛,是世界上最知名天坑之一。
(5)中国四川黄龙沟边石坝彩池群岩溶景观与美国黄石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边石坝对比。黄龙钙华滩流全长2500m,宽约30~170m,海拔3650~3100m。沟中是金黄蜿蜒的钙华滩流,连接着八君2331个千姿百态,斑斓夺目、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钙华彩池。其中高6.8m的世界最高地表石坝。黄龙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喀斯特钙华堆积地貌,最大的钙华滩流和最美丽、壮观的彩池群。
美国黄石公园位于中部高原上,平均海拔2440m,在黄石公园众多的温泉泉口附近形成了数千个钙华边石坝彩池,其中锰犸彩池边石坝彩池覆盖面积达1平方英里,可与黄龙钙华滩流对比。此外土耳其希拉波利斯·帕姆卡莱边石坝彩池也可与黄龙沟彩石坝比较。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类型齐全典型、保存完整、有各时代不同系统,不同成因的典型类型和世界罕见的特殊类型,如湖南古丈红石林。所以中国是世界上岩溶地貌景观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中含有古人类、生物、学信息和文化内涵。
地质地貌、化学沉积、环境变化等大量中国岩溶地貌景观形态多姿、造型优美、峻险壮观、美学价值高,其中有许多是世界级的极品,是旅游和观赏的最佳地方,其旅游和经济价值极高。
岩溶地貌景观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千方百计保护、爱护它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面积达34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强。从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到湿润,我国的岩溶类型发育齐全。加上我国岩溶发育的四大优势:①碳酸盐岩古老坚硬(三叠纪以前为主),孔隙度小;②水热配套的季风气候有利于我国岩溶的发育;③新生代地壳抬升;④大部分未受末次冰期的刨蚀作用,使得我国岩溶不仅形成了挺拔俊美的地表形态,多姿多彩、规模巨大的地下溶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是全球少有的“天然岩溶档案馆”:在这里既蕴藏着过去环境和生态变化的记录,更包含有不同地质、气候、水文、生物条件下,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特征及运行规律,也使我国岩溶动力系统类型在全球有很好的示范性。因此,许多国外知名的岩溶学家(如加拿大的Ford,英国的Sweeting等)在观察了中国岩溶发育特征后指出:国际岩溶学新理论的形成将在中国得到启示。我国岩溶学家袁道先院士连续3次成功建议并组织完成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299“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和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充分显示了我国岩溶研究的优势和在国际岩溶研究中的学术地位。

岩溶环境是一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恶化。1983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第149届年会上,人们将岩溶视为与沙漠边缘一样的脆弱环境。同年在我国贵州也召开了类似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而制约岩溶生态环境的岩溶动力系统是一个“CO2-H2O-碳酸盐”的三相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碳、水、钙(及其他生命元素)循环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引发岩溶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旱涝频繁、地表水缺失、地下水深埋、土壤浅薄贫瘠、岩溶石漠化、塌陷多发、地下水源易被污染等。这些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对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岩溶作用动力学的掌握。



结语———中国岩溶地貌景观的特征和保护
答:中国岩溶地貌景观形态多姿、造型优美、峻险壮观、斑斓夺目、美学价值高,其中有许多是世界级的极品,是旅游和观赏的最佳地方,其旅游和经济价值极高。岩溶地貌景观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千方百计保护、爱护它的生态环境。

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广泛和典型?
答: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广泛和典型。是因为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喀斯特地貌受岩石透水性、流水作用和气候影响。

国内外对比结语和中国岩溶地貌景观的保护
答:地质地貌、化学沉积、环境变化等大量中国岩溶地貌景观形态多姿、造型优美、峻险壮观、美学价值高,其中有许多是世界级的极品,是旅游和观赏的最佳地方,其旅游和经济价值极高。岩溶地貌景观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千方百计保护、爱护它的生态环境。

中国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
答:岩溶洞穴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有许多著名洞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的洞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的则是近年发现和开发的。中国洞穴资源中有25%分布在西部地区,洞穴分布射击性、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关系。我国大中型洞穴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广东...

储层岩溶和裂缝形成机制
答:有关古岩溶储层的重要性在国内外早已引起高度重视,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对碳酸盐岩古潜山的油气勘探,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古岩溶作用对储层的形成、发育和油气的聚集有直接或间接控制作用。特别是与不整合面有关的古岩溶碳酸盐岩储集层可以形成大型渗滤空间,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著名沉积学家叶连俊先生曾...

我国喀斯特地貌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的五大地貌
答:“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2014年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
答:二、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由于碳酸盐岩溶解、沉积过程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图1),使岩溶动力系统在两方面对全球变化研究作出贡献,其一,碳酸盐岩的溶解消耗大气/土壤CO2,产生碳汇效应;其二,携带气候环境变化消息的、碳酸钙饱和的岩溶水迁移至地下洞穴,发生碳酸钙沉积,并...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原理,形成条件,特点,影响(从地理角度来,不要百度上...
答:。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流水作用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优点?
答:喀斯特地貌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地貌,美学价值较高,许多喀斯特景观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如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广西桂林和环江,联合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喀斯特溶洞是屏蔽放射性辐射的安全场所,在战争时期既可保护国家的重要档案和物资,又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