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教什么

作者&投稿:殷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散文教学教什么 王荣生 pdf~

1.“怎么写”和“写什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通过把握“怎么写”来理解作品“写什么”。
2.体式:体式指的是文本的个性特征,是由“内容”(内蕴之质)和“形式”(外显)相统一所构成的特定的言语体系。
“体系”不等于“形式”,更不等于“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
3.散文的阅读:需要依据体式,即通过把握文本个体的“外显之形”,去理解其内里所蕴蓄的丰富的“内蕴之道”。
散文的阅读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去实践和实现这一阅读过程。
合宜的散文阅读教学内容:阅读过程中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散文阅读知识。
4.品味语言:广义的,包括文法、章法、句法、词法等,对阅读教学而言,重点是句法和词法,对篇章的理解必须通过具体的字词句的解读来落实。
5.散文教学的核心标志:把对特别句子的诵读转化成对作者个性化情思的感受。
读散文的关键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作者的个性化情思。
散文的语言就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不能把语言和思想内容剥离开。
6.散文教学要把“这一篇”的独特之处教出来。
7.品味语言既是手段,也会目的。当我们把它当作手段时,它就是教学方法;当我们把它当作目的时,它就是教学内容。
8.散文阅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分享要区分人我,不能用读者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分享不是“占有”、“具有”,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所传达的感受不可能完全吻合,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阅读的起点,也表现在阅读的终点。
我们不能占有作者的人生经验,但我们要通过作品中作者的语言,体认那种独特的情怀。
9.体认:体会并认识到,而不是感同深受。
10.散文阅读教学的原则:(1)散文教学设计理念,要依据散文的体式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征,还必须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质来。(2)散文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依据散文的体式特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3)散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4)散文教学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文本细读,增长自己的语文经验。

激思创新。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把握思维机制,还要设法引出这种机制,这是在训练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所必须注意的。所谓思维机制,不外是学习过程中萌动的求知心理。“求知”是核心内容,“萌动厅需要机遇、条件。这就要求教者审时度势,从教材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在好奇、疑惑、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多思、深思,使大脑皮层处于健康的兴奋状态,使对事物的认识从表面进入实质,从而提高欣赏能力,领略课文意境美。

专业阅读 笔记

——《散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 主编)

一、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背景常识

1.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教材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文学性的散文”。

2. 广义的散文——(语文教学界)文学性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语文教学界的“文学性的散文”含义: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议论文(社论、报告、演讲)、科学小品等。

3. 文学性散文在人教版教材中所点比例

教材

语体文

散文

第一册

25

24

第二册

25

22

第三册

20

17

第四册

20

19

第五册

8个单元

3个单元

第六册

4. 语文教学,绝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自然,阅读教学的问题,自然聚焦在散文教学中。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无疑是改善课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

5. 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关键是合理的文本解读。而合理的文本解读,基于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研究。而散文解读理论,远远落伍。这就是教师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二)对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1. 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1)其他学科教学,“课文”仅是学习材料(途径、媒介),而不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中的“这一篇”,既是学校材料,又是学习对象。

(2)“这一篇”是独特的文本,学生面临的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2. 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

(1)散文有“外在的、可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其与“诗歌、小说、戏剧”(纯文学作品)的区别。

(2)散文文学特性是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散文不尚虚构,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其所感所思,也极具个人色彩。

(3)文学性散文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是与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的区别。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后者是需要公认的。散文不需要公认。

(4)散文阅读,始终在“散文里”,其外在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和散文教学的视野里,与外在对象的关联,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3. 我们通过作者的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即,我们散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

学生已有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    ——不同的

作者独特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    ——不可能相同的

(三)问题:散文阅读“两个外跑”或“走到……之外”。

1. 脱离文本,是散文教学的积弊,原因有两个:一是忽视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二是漠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体认作者感受,恰恰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品味。

2. 把文本当作跳板,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                 (文字)

所指(作者见闻/人/事/景/物)            (外跑)

外在言说对象(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  (外跑)

3. 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                                                (文字)

所指(作者的所思所感,即抒情议论)

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外在言说对象具有的/学生应该具有的)      (走到……之外)

4. 教师课堂里额外地讲东西,或抒情化地讲述由此生发的感想、感触、感叹,或指示学生讲,讲一些似乎是老师愿意听的大话(课结尾环节的“拓展延伸”,是最常做的事)。“走到课文之外”,“走出作者之外”,实际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上成了“非语文课”。

语文课(散文教学)应该是两者的整合:

“语文经验”——独具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

“人生经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独特的认知情感

5. 散文教学,两个统一的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人文性目标);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工具性目标)。

学习思考:我们常说,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或“不脱离文本”,如何理解?

(四)解决散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 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即“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处,都是散文”,王荣生认为此分法欠妥,应该调整发下:

“纯文学(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性散文”+“实用性文章”

2. 凡是体裁和文体特征认识比较清楚、已形成相应读法的文章,宜从“散文”中分化出来而专门对待,如新闻、通讯、报刊文章、报刊文章、传记、回忆录、科普小品、演讲辞、审议、童话等。

3. 关注散文文类特征,形成与“散文”相匹配的解读方式,或散文解读的基本取向,形成散文文本解读的思路。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思路,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只能借助名家教学实录,在典型课例研究中总结归纳。

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

(一)散文的文类特征

1. 散文文类特征是“无特征”。

(1)散文“被剩余”,散文非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是用“排除法”得来的,即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入“散文”的框里。中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中小学称为“文言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

(2)散文“无规范”,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无边。散文形式上“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现代散文张扬个性,“带有叙传的色彩”。散文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梁实秋)“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二)“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1. 散文介于文学与实用性文章之间。

有文章的特性,主要指其写实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有文学的特性,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里,作者的见闻感想是个人化的,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的“荷塘”。

2. 文学性散文的“主体”和“客体”。

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是记叙、描写的客体。散文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背影》的关键点,是“父亲的爱”,还是“体认到父爱的那又眼”?《老王》的关键点,是“老王的善良”,还是“作者发现老王善良的那副心肠”?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他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3. 文学性散文的日常与独特。

散文是用常态的心境叙写日常生活,所以,读来有亲近感,会唤起我们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乃至忘记了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4. 文学性散文的言和意。

意,是散文表现的内容,即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言说对象和思想感悟)。

美的散文,无不追求精准的语言表达,“文字就是思想”(朱自清),思想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只取思想,忽视语言文字,是不足取的。

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独特的情感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精准的言语表达



散文在初中教材里占有一定量的篇幅,教好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效果,是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话题。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知道,散文难教,但教散文过瘾。教散文最能展现教师的才情,最易与学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与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走出课堂,有不可言说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散文的这种教学境界,试图建构自己课堂教学的理论,最终找到一条出路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经得起应试的检验,同时还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没有契合点呢? 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教学上,应按照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处理。文学作品的鉴赏,首要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就某一篇文章来说,散文的教学无外乎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就单元教学目的来说,应该通过某篇范文的教学,教给学生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掌握该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散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另外,初中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先读通顺,再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悟。积累也不容忽视,名家名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说起来,这是教学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感情真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洗练,朴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学的基本套路。由于散文常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情绪变化、心理体验表现得形象生动,因此散文教学要抓线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注意形象与精神情感的结合。第三,要教好散文还得要具有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教师较高水平的范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感染学生调动学生。 举凡操作性的东西,总得讲究个方式方法和先后顺序。散文教学,我以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通过阅读文本,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如杨绛的散文《老王》(初中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通过阅读梳理可以发现,前半部主要写他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从老王蹬三轮的职业、残疾的身体、简陋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着笔;后半部以时间为序,回顾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四个片段(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D、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写老王的为人,着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质。 2、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比如《老王》一课,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3、赏析语言。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散文的教学难得面面俱到,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语言的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那么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揣摩咀嚼的过程有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读《老王》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老王送鸡蛋一事上要浓墨重彩地刻画老王的外貌?为什么要着意表现他的弱不禁风?文章是这样写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作者为什么要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他的外貌和形态呢?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获得答案的过程,既是对文章的反刍,也是对自己思维的开发。揣摩咀嚼还可以借助联想,围绕文章内涵作发散思维。这样的品赏,也可以说是读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过程。 当然,在依次研讨形象、情感、语言的过程中,朗读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贯穿始终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尤其要读,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优美的篇章与文段

关于散文教学?
答:的确如此,散文的世界应是一个生命的世界,在其中有声、有色、有味、有光,有生活情趣和人的体温。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让散文的教学具备“美”的特质。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应该作为我们进行散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听张全胜老师对名篇《散步》的教学,从中汲取精华和亮点的同时,我也找到了以后进行散文...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散文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从抒情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场景渲染,人物形态,心理活动进行描绘。2、从寓意的角度,散文除了抒情之外,也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可以围绕文章的历史意义,道德意义,纪念意义,社会意义等来提炼中心思想。3、对散文中的优美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含义,并能熟练运用。4、引导学生写一篇...

(读书)散文教学我们应该教什么
答:继而我又想到,似乎高考考主题、技巧的并不是散文,而是小说。那么这就不影响了。可是转念一想,我又想起了今天开始读的《小说教学教什么》这本书,书里对归纳主题相当反感,认为读小说并不需要可以去想主题,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小说所展现的另一种人生。当然,此书才开始看,后面的内容还未知。但...

散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答:1、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秦牧的《土地》比较典型。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枣时间上从今天延伸至,近代,上一世纪,2600多年前乃至100几十万年前:空间上扩展到平原高山,边疆岛屿乃至世界各地。内容涉及历史掌故,现实风貌,风土人情,...

散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答:培养学生研究命题者的意图,领会作品内涵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因为它选材范围广...

小语课例研讨:散文教学怎样教?
答:在我看来: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像于老师这样,同时重视了散文的“这一类”和“这一篇”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必然能脱离散文阅读教学当前所处的困境。焦校长的对这两篇课例的解读,从散文教学教什么的理论角度上,着重分析了于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我经常跟随课例组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抒情散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关键句、哲理句的含义。3、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4、掌握抒情性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优美语言。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考点扫描 1、筛选、整合文章的重要...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
答: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并在形象地体验中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样理解合理吗”,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感受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颂。本课教学于情感处落脚。总之,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

小学散文教学方法
答: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明确散文的真情不仅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有赖于情感的驱动,全无什么情感模式。这样才不会抹杀散文的真实性,才能揭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坦诚心灵。 二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 散文创作主体要最大程度地表现自我和人生的审美特质,决定了散文不仅有真情,而且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邃、独特、创新,表现...

散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答:散文因其独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教材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怎样充分发挥散文在教学中的价值,怎样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散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散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散文教学要选好突破口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是个人独特感受的独特表达。它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