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非都留下许多古文明,但是美洲原先据说没有人类的,难道说美洲和澳洲少了像古猿这类生物

作者&投稿:马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美洲大陆没有产生媲美欧亚大陆的文明~

南美洲、中美洲已经产生了诸如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这样的比较大规模的帝国组织。但是仍然在欧洲殖民者面前一败涂地。除了军事装备、航海技术、文字文化全面落后外,也出现了来自欧亚大陆的病菌肆无忌惮地在美洲肆虐,而非相反,美洲大陆的病菌击溃了入侵者。
事实上,『较高级的』文明全部坐落在欧亚大陆。智人从东非走出,最后迁徙到了美洲大陆。甚至东非也没有凭借先发优势建立起碾压其他地区的文明,甚至在殖民时代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奴隶』源。




公元1532年11月16日 秘鲁 卡扎马哈

(本节不感兴趣可以忽略,不影响阅读,但挺有趣的)

西班牙征服者弗兰西斯科·皮萨罗带领了一群168名西班牙士兵(62名骑兵,106名步兵,十几只很难用的火绳枪)组成的乌合之众,与距离最近的西班牙部队(北面160公里之外的巴拿马)失联,战胜了8万印加帝国军队,未伤亡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俘虏了美洲大陆最大、最先进国家的专制君主阿塔瓦尔帕。在获取了足够装满一个超大房间的黄金的赎金后,皮萨罗违约处死了君主。在获得增援后,又先后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四次战役中大败印加军队,参加这些战役的西班牙人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每次击溃的印加军队则往往数以万计。而欧洲大陆带来的天花的致命传播不仅导致大规模平民死亡,王室继承人也无法幸免于难。
分析如何如此悬殊人数差距下获得的胜利绝非易事。因为,当时欧洲殖民者手中的火枪仍然十分羸弱,士兵们的主要武器还是钢刀。说殖民者拥有热兵器对抗冷兵器是无法完全解释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实力比较,也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出发,揭示不同大洲间文明发展的不平衡的终极原因。

实力比较
西班牙殖民者 印加帝国
武器 钢刀,钢制盔甲,马匹,枪炮
其中,枪的声响使美洲帝国的士兵遭到了很大惊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木棒、青铜棒、石斧、标枪、长矛、弓箭和弹弓,护身软垫。
武器装备甚至严重落后中世纪欧洲的士兵。
护身软垫完全无法防御钢刀,木棒、弹弓完全无法对穿着钢制盔甲的西班牙士兵产生致命伤害。
军事组织 皮萨罗在战前分了不同的作战小队,以亲信率领,有明确的战术任务。通过侦查和经验做战术部署。 君主一人掌握了全部的指挥权。在君主被俘后,军队完全溃散。对军事行动没有足够情报。
帝国组织 良好的统一的政治经济组织,才有能力组织航海力量和军事力量建立殖民地。 无统一的政治经济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不同地区组织管理模式不同。

经验与文化 大量斗争经验通过文字与教育传达下来,后人通过前人经验学**军事、政治。通过其他侵略者的知识和提前的侦查、调研,了解清楚印加帝国的行政结构,内部的矛盾,利用国内矛盾达到自己征服的目的。
侵略者互相通过小册子传播。胆大、冒险的人去新大陆捞金。
身为君主,还有其他高层天真相信西班牙人的承诺,没有谈判和斗争经验。多次被利用互相内斗,多次被欺骗。对面对的敌人毫无了解。一个使者看到西班牙人军队军容不整给君主口头回复说只需要200印第安人就可以搞定。
病菌 欧洲人携带的病菌加速了新大陆文明崩溃的步伐,非常大比例的人口死亡于病菌。 印加帝国刚刚结束内战。内战原因是来源于中美洲传播来的天花的流行。皮萨罗面对的是分裂非团结一致的帝国。

直接的因素就是:完全优势的军事装备,优良的文化传承的斗争经验、军事经验,统一的政治经济组织,携带的病菌,带来了胜利。

为什么这么多的优势出现在了欧洲或者说是欧亚大陆而非美洲大陆?

《枪炮,病菌与钢铁》提出了以下几点关键因素:

1. 农业作物的驯化
2. 动物的驯化
3. 技术传播与文明交流
4. 病菌



农业作物的驯化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早驯化作物的地点在西南亚的两河流域中的新月沃地。公元前8500年左右,植物(小麦)在西南亚的新月沃地广泛地得到驯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独立完成了动物的驯化。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展出粮食生产几乎与西南亚一样早。而美国东部则晚了差不多6000年。其他地区的考古遗址不足以判断其年份或者是否是独立发展的。


欧亚大陆的作物在欧亚大陆同纬度、同气候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有利于各个文明之间互相借鉴农业技术使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

美洲的作物的发现首先就晚了很多。人类最后来到的美洲,而且人类目前仍未发现玉米的驯化的野生祖先。无论是美洲的玉米、还是向日葵等,驯化难度也比小麦类的作物难许多倍。

对于人类部落来讲,狩猎采集生活与农业生活二者的选择绝不像现在的**在两个经济政策间作抉择。一个部落可能既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放弃狩猎采集。农业生活在当时不一定会比狩猎采集优越。作物的驯化是一系列无意识的改变累积而成功的,最终走向农业生产的整体并非有意识的选择。

据考古学家考证,许多地区最早的农民同被他们取代的狩猎采集的人类相比,身材矮小,营养较差,患严重疾病的较多,平均寿命较短。

农业社会在宏观上确实带来了生产力的大量提高,人口的迅速增加。当有足够的余粮供养非农业人员后,社会开始出现了分工,甚至出现了组织机构和官员。

有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指出,对个体而言,农业生产带来了阶级和剥削,按照季节固定时节的耕作,大量的农业劳动,还有劳动成果的上缴和家庭压力,对个体的幸福度来讲可能比不过狩猎采集的人。但对于人类种族而言带来了飞速繁衍的结果,同时对于那些作物的基因来讲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迟到的人类和困难模式的驯化作物导致美洲的人口增长幅度、时间都严重落后于欧亚大陆。

另一方面,提到农业就无法不提从事农业生产的牲畜,这就引来了下一个话题:动物的驯化。



动物的驯化

『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稍微改一下,可以对应我们这里的话题:『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却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对于文明的发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肉食,奶制品,肥料,陆上运输,农作,军事突击。

从印加帝国的例子和人类的战争史可以看出,骑马的骑兵所拥有的机动能力和居高临下的战斗力、冲击力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存在。

而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从上一节的图片看出,整个美洲大陆驯化的动物只有:羊驼,豚鼠,火鸡,狗。其中毫无大型哺乳类动物。

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依赖少数的几种大型陆生食草动物。可参考下图:


除了羊驼外,全部于欧亚大陆由其野生祖先驯化而来。而这些牲畜在欧亚大陆文明间广泛传播,互通有无,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生产力发展。

而对欧洲殖民者威胁最大的美洲大陆部落都是那些最先接受了欧洲人带来的马匹和武器的那些印第安部落,如北美西部的获得了马匹和骑射技术的苏族不仅对其他部落战斗形成了碾压,也对殖民者形成了罕见的威胁。

这个例子说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在获得了大型哺乳动物后也形成了可观的战斗力,而偌大的美洲大陆竟然这么长的时间没有驯化任何重要的大型哺乳动物,唯一的羊驼只在安第斯山脉等高原地区驯化、繁衍。这是很匪夷所思的。


书中总结了无法成功驯化为人类的牲畜的若干情况:
1. 日常食物。必须是能量转换率高的动物,大部分食肉动物被排除在外。
2. 生长速度。必须生长迅速。
3. 繁殖问题。许多动物不喜欢众目睽睽下**,如尝试驯化失败的猎豹。猎豹若驯化成功将比狗好用,但是却无法圈养下成功繁殖。
4. 性情凶猛的排除。
5. 容易受惊的倾向。见到人类容易紧张的动物很难被驯化。
6. 群居结构。 有等级阶级的群居社会性动物会视人类为首领容易驯化。

有如此诸多原因,成功驯化动物的难度如此之大,也无法解释潜在可以驯化为人类牲畜或者宠物的野生物种为何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却在澳大利亚、美洲大陆均如此稀缺。

此中原因还需回到人类迁徙的路线上看。



插播:人类迁徙


人类从非洲起源于公元前700万年,从公元前100万年开始向欧亚大陆扩张。不迟于公元前4万年,人类从东南亚渡船来到了澳洲大陆;不迟于公元前1.2万年,由西伯利亚越过当时非常之窄的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大陆。可能只用了不到1000年的时间,人类便遍布了整个美洲大陆。

当时无论是澳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都遍布了非常丰富的大型哺乳类、鸟类动物。澳洲大陆有各种有袋类动物,有袋的豹,大袋鼠,和恐鸟,巨蟒,陆栖鳄鱼等;北美则更类似今天的非洲塞伦格提大草原,有成群的大象,狮子,野马,还有骆驼,巨型的地懒等动物。

然而考古证据表明,无论澳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如此丰富的动物种类都在与人类迁徙来的时间相吻合的时间以异常迅速的速度被大灭绝了。除去当时可能的冰河期影响,人类的到来可能难辞其咎。

对于北美大草原上的动物,为何这些动物经历了那么多次冰河期,偏偏在人类来的时候灭绝?

目前比较可信的解释是,拥有智慧的人类部落在智力加成下,不同于其他动物经历千万年艰苦卓绝的进化才登上了食物链顶端位置,人类拥有文化与智力,能够摆脱基因的方式将经验和技能通过非基因的方式传承下去,于是人类在短短时间内便上升到了食物链的顶端。


欧亚大陆的动物经历了几百万年与人类的协同进化,已经产生了遗传性地对人类的警惕与畏惧。拥有对人类警惕畏惧的表现的基因淘汰了那些不具有如此表现的基因。而非洲大陆如今仍然保留了全球最多的大兴哺乳类动物,与非洲的动物与狩猎技巧日益增长的人类共同繁衍进化最长时间肯定有关系。

相比,已经拥有了火还有丰富的狩猎工具和技巧的人类,到了澳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同时短短几百年时间,对于这些动物来说毫无任何可改变的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人类的动物面临人类部落的猎杀与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80%的大兴哺乳类动物遭到了灭绝的厄运。

而几千年后,人类也面临着无大型哺乳动物可驯化的窘境。为啥?都被你祖先吃了!



技术传播与文明交流

前面提到了动植物的驯化。

文明b如果想要获得文明a对驯化植物x或动物y的培养技术,首先必须确保b也有x或者y类似的气候条件和适合的地理环境。



我们从世界地图可以发现,欧亚大陆跨越了大幅度的经度,维度跨越并不大;而无论是非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经度跨越不大而维度跨越大。

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同纬度地区横跨的面积大,同纬度的地区更可能拥有相似的气候条件,对于一种驯化的动植物来讲,其传播到同纬度的可能候选的潜在文明选择更多。

而对于美洲大陆,纬度跨度大而经度跨度小。一个纬度下开发出的驯化动植物很难向北或向南传播,因为气候条件不适合传播的动植物繁衍、生存。

小麦在中东被驯化后,很快的速度便传播到了欧亚大陆适宜种植小麦的地方;一同传播的还有羊等动物。

反观美洲大陆,唯一驯化的大兴哺乳动物羊驼生活在高原地区,仅仅在安第斯山脉中广泛作为当地人的驮运工具、食用、提供羊毛的动物。

而因为欧亚大陆快速传播的农业带来的各个文明的人口增长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更加丰富的文明以及互相的战争与商贸活动带来的技术与文化交流,形成了互补的、迅速的文明发展。

而美洲大陆人口增长受限于农业生产力,农业起步晚,农业耕种靠人力,无得力交通工具。同样带来的文化、经济及政治发展缓慢。

对于北美来说,情况则更严重。毫无驯化的大型野生动物。美洲其他文明的成果,驯化的动植物想要传播到北美也是极难甚至不可能的。



病菌

对于病菌,我们可能常常忽视的关系是:牲畜、作物与病菌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疾病大多数来源于与人类亲密接触的动物,尤其是牲畜或宠物。

整个人类近代史上主要的杀手——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疟疾,瘟疫,麻疹,霍乱,它们都是从动物的疾病演化而来的传染病。

奇怪的是,引起我们人类的流行疾病的大多数病菌如今几乎只限于在人类中流行。

在欧洲人入侵美洲大陆的过程中,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杀死的人远比残忍的殖民者杀死的人多得多,虽然后者的数量仍然不计其数。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病菌交流为何如此不对等?

流行疾病产生的必要因素是密集的人口。农业社会的到来使得人口变得异常密集。而牲口的使用,农业生产加大了人类感染动物携带的疾病的概率。加上密集的人口,一场流行病可能因此爆发。

不对等的原因可能的因素之一是美洲大陆稠密人口出现的时间要晚于欧亚大陆。而美洲大陆的三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安第斯山脉地区,中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并未因为经常性贸易而连成巨大的病菌繁殖场。

然而最大的因素在于我们已经提到的,人类第一次迁徙带来了美洲80%的大兴哺乳动物的灭绝,缺乏驯化的动物的原因,真正导致了美洲大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流行的疾病。

美洲,并没有多少流行疾病等待着欧洲殖民者,而欧洲人却携带着美洲人毫无抵抗力的流行疾病来到了美洲大陆。



最后

以上的原因导致了美洲大陆的文明严重落后于欧亚大陆的文明,而当年孕育着工业革命与科学觉醒的欧洲,已经是欧亚大陆文明的佼佼者。个人认为原因也适用于北美的文明。

这是一个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上的一很有趣的争论:美洲和欧亚大陆面积相差无几,为什么文明程度相差那么远?我转载时也在想这么个问题?当年的人类是怎么进入美洲大陆的?当年人类是怎么进入澳洲大陆的?我不是说白人,我是说那些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毛利人……这个问题是一个开始,我是想通过这个争论展开到其他的问题:拉丁美洲的西葡殖民和后期的英国法国的殖民,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英国人留下的殖民地一般都在后来发展成了一个繁华区,特别是美加,而原有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则基本是落后地区,比如拉美国家。先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些扯淡:近代非洲就没有英国、法国的殖民地了?中东就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了?为什么非洲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中东还有那么多落后的国家?此外,其他的争论还有,就是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把殖民地主要建立在拉丁美洲,而不是北美?就是今天的美国、加拿大一带?还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孙大炮周日看了CCTV-6的哥伦布航海,想起自己以前一直有个迷惑:美洲和欧亚大陆面积相差无几,为什么文明程度相差那么远?有请各位达人讨论 观弈书童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明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不同文明间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和拓展。在古代海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美洲大陆和欧亚非大陆先进文明进行交流显得非常不方便。虽然美洲土著在某些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成就,但是由于无法和其他大陆的先进文明进行交流,美洲土著很多方面的发展不得不处于原始的停滞状态。最后当西方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时,美洲土著只能眼睁睁的遭人驱赶了。 镜中琉璃看看这本书吧——《枪炮、病菌与钢铁》 hejzhb按“文明一源论”的说法,人类古文明起源与中东的“两河”,向外输出到周边形成“埃及”“克里特”“印度”。最后不远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五大文明古国就此凑齐。几乎与世隔绝的美洲,大洋洲,非洲类似于没有授粉的花朵。一直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kutoo观弈书童,我觉得你还是没说到点子上。反过来问:欧亚大陆为什么可以不依赖与美洲大陆的“交流”,独自产生文明?为什么美洲大陆就没能独自产生文明? hejzhbkutoo,代表古文明的是一项技术,这个东东诞生后就只能在欧亚大陆上传播几千年来美洲,非洲,澳洲愣是没能独立研究出来(博主评论:是什么呢?大家先别往后面看,先猜猜) 观弈书童还是文明之间交流便利与否的问题。相对较为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不同的文明之间频繁的交流与碰撞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之间存在着众多受中印两种不同文明共同影响的小邦国。文明之间的频繁交流造就了更多多姿多彩的文明,不同文明产生不同的技术与风俗,然后再进一步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 月冷其实我认为美洲大陆的文明成果被摧毁得太多,这都要怪万恶的殖民者的破坏!同时我想问《枪炮、病菌与钢铁》哪里有电子版本的 lubicun谁让最早的人类出现在非洲,非洲又和欧洲亚洲连着 天堂风暴按《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看法,美洲大陆可供驯化的动植物和欧亚大陆相比太少,所以很难发展出定居农业的文明。而且美洲大陆纬度跨度比较大,经度跨度比较小,在一地驯化的动植物难以移植到不同纬度的地方(因为气候不同),所以一地的发展成果其他地方很难分享。而欧亚大陆经度跨度很大,一个地方驯化的动植物可以很容易扩散到其他地方让其分享,这样文明发展的基础就要广很多。 落日圆基本上是,很早以前我也困惑过。后来分析:主要原因是美洲大陆的地形,物产相对太单纯,产生变异的复杂的“量”不足,因此延后了。欧亚大陆则复杂得多,加上与非洲大陆很接近,容易形成不同文明的多个点,相互交流竟争因此进步快。 中国sunyan美洲大陆大部分的确都不适合古代人类居住的天气,比如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属于极端寒冷,巴西很大一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古代美国西部和南美一些地方是不是如现在一样干燥缺水,这个我不清楚,没仔细查过,如果古代环境和现在的差不多,那么我认为主要是美洲大陆的可使用面积比亚欧小。 龙起东方记得《突击》有一期就提及过印第安土著在文明程度上和西方国家存在差距的原因,他们没有冶炼技术,用的最厉害的武器不过是抛石和矿石制成的武器 孙大炮嗯嗯,大家看看这个资料西半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北美洲,一个南美洲,两者合起来总面积是5166万平方千米,而亚洲、欧洲的总面积是4989万平方千米。西半球的优势在纯地理意义上超过了欧洲和亚洲,加之它的人口比较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远远超过了欧亚。另外,土地质量也超过了欧亚。亚洲有大面积沙漠:象西亚、中亚连绵不断的阿拉伯半岛沙漠、伊朗沙漠、乌兹别克沙漠;中国新疆、内蒙、宁夏的沙漠等。而美洲只有美国的新墨西哥、内华达有一点点沙漠,其他的都是非常适合耕种的农业用地或森林。美洲是养殖业种植业的天堂,可耕作、可利用的土地很多,那些干旱地区,类似亚洲戈壁的地区很少。西半球人均占有的可耕地面积远远超过了东半球。另外从资源的角度看,西半球的优势也很明显。西半球有这样几个优势:首先,它是高产农作物的故乡。那里的天时地利特别适合养人养生。它有一些高产量高品质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甘薯,单单靠引进这两种农作物就解决了中国本世纪初以来的人口的营养问题。实际上在1700年前后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甘薯已经进入了中国,还有玉米大面积推广取得的成果促进了人口的增加。除了中国水稻品种的改良以外,北方旱作物地区如果没有这些美洲作物,养活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美洲还有辣椒、优质棉花、西红柿、烟草、咖啡、可可、美洲甘蔗糖等。过去的糖主要是欧洲的甜菜糖,产量低、甜度低、味道差。后来发现美洲加勒比海海岛高温、高湿环境特别适合种甘蔗,此后蔗糖是加勒比海群岛的主要产物。现代美洲除了这些美洲本地特有的作物外,还引进了东半球的很多农作物,它们在西半球的产量超过了东半球,象大豆,主要在巴西和美国。牛肉,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利用牧草、玉米饲料养肉牛。另外是热带水果,热带水果在东半球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很大的商业规模主要还是在西半球形成的,如香蕉、柑橘等,这些年为占据欧亚市场谈来谈去。西半球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本身是商品化的,它的商品率远远高于东半球。另外,在矿业上西半球也有优势。例如货币金属白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有了追求享受的动机,而享受又受制于货币的供给。他认为古代波斯帝国积累了一些金币,作为国家富强的财源。亚利山大大帝东征时把这些财富抢夺了,把它们均衡地散布在了地中海沿岸,这样罗马人才有了追求财富的巨大动机,才有罗马帝国后来的商业贸易和经济的繁荣。美洲墨西哥的白银和阿兹台克、印加帝国的黄金,无论从那种意义上讲,都类似于波斯财富对罗马帝国的意义,波斯财富对欧洲诸帝国的兴起和工业化,起到了几乎无法替代的奠基石的作用。美洲早期的银矿,后来智利的铜、制造炸药和肥料的硝石,北美五大湖区的铁矿,还有巴西的铁矿被开发出来,这丰富了美洲的相对人均矿产资源。另外墨西哥湾周围沿美国大陆,墨西哥等沿海大陆架的石油;南美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石油;特利尼达和多巴哥沿海的石油炼厂设施,这是美洲矿源的优势。加之加拿大的有色金属优势,如镍、铬、锰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石棉、钠、钼、铜、铁矿石、钾、石膏、银、镉、钴、白金等资源性矿产都极其丰富。 中国sunyan文明最初起源的时候两河流域那一带可不是沙漠,那里的沙漠形成是人类农业行为和自然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 孙大炮代表古文明的是一项技术,这个东东诞生后就只能在欧亚大陆上传播,几千年来美洲,非洲,澳洲愣是没能独立研究出来——什么技术怎么神奇? 中国sunyan说的是冶金吧?(博主评论:——对!就是金属冶炼。) 孙大炮看看明代引进的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明朝文献中又称“御麦”、“玉麦”、“西番麦”等,原产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到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归来时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开始传入欧洲,而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6世纪时引入我国,开始时在山区种植,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都有种植。甘薯:甘薯又名“番薯”、“地瓜”、“金薯”等,分红、白、黄、紫等多种。甘薯的引进,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为了纪念陈振龙,人们将他誉为我国的“甘薯之父”,国际上也将他带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马铃薯:大约在1573----1620年传入我国。由于它高产,成熟条件要求低,因此成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解决了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粮食问题。花生: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南美。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不过一直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美洲的新品种传入以后,它才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向日葵:又称朝阳花,原产美洲,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时称“西番葵”、“丈菊”等。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经知道这种植物,古人也已经食用葵子,但它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明代引进美洲新品种以后的事了。 che《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还提出一个理由:美洲大陆上的人类进入石器时代的时间太晚,比旧大陆落后了几千年。 fengxiang看看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形态、日常劳动工具以及武器,还处于游猎状态,夏朝的社会发展水平都比他高一个档次,连大城市都没出现。倒是南美出现了古老的印加文明,不过被几个葡萄牙人彻底消灭了,这个文明也太脆弱了 龙起东方印第安人不团结啊,当时西班牙、葡萄牙的那些个冒险团人数不多但却得到当地印第安部族的帮助消灭那些势力较强的印第安帝国。 梦回秦汉这个不能苛求印第安人的,人家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概念,怎么可能团结呢? 落日圆气候地理条件变化复杂使得欧亚非的原始人的大脑先复杂起来。 雪帅住在世外桃源就是这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人家在天堂里安逸着呢,自然就不思进取了。 鱼缸养龙非洲还是人类摇篮呢 大秦猛士前面有人说了,美洲第一是物种少(因为和欧亚非不同,物种少),可供人类驯化的动植物就少;第二是南北长东西窄,而气候带基本是沿东西方向伸展的,所以驯化的动植物扩散困难,这样就无法出现大面积的农业区,文明成果无法在较大范围内交流和积累。上万年下来,差距就大了。 hejzhb对!人类进入美洲也就一万年,农耕文化就更短了。 belldandygod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啊

我准备长篇大论一番。
在分类学上,现代人的分类位置是:真兽下纲_北方真兽类_灵长型总目_真魁兽部_灵长目_简鼻亚目_类人猿下目_狭鼻小目_人形总科_人科_人亚科_人族_人属_智人。在古人类学上,“人类”一般是指人属的物种,更广一些一般指“人族”的物种。 如今,现代人即智人是仅存的人属物种,而黑猩猩属(包括黑猩猩、倭黑猩猩两个物种)与人属组成人族,大猩猩族(包括两种大猩猩)与人族组成人亚科,猩猩亚科(包括三种红毛猩猩)与人亚科组成人科,人科与长臂猿科组成人形总科,人形总科与猴形总科组成狭鼻小目,狭鼻小目(又称旧世界猴小目)与阔鼻小目(又称新世界猴小目)组成类人猿下目。美洲类人猿只有阔鼻类,没有狭鼻类,阔鼻类与人类和古猿的关系较远,美洲确实没有古猿。
现在发现的最久远的人族化石是“乍得沙赫人”,又称“图迈人”,发现于非洲乍得,距今约700万年,现在仍不确定它是不是人类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不过它的枕骨大孔在头颅正下方,这一点表明它是直立行走的,更像人类而与黑猩猩差异明显,可能说明它已经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人族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南非发现的“南方古猿”,距今约400万年,它比起乍得沙赫人有更大的脑容量,而且膝关节的结构更像人。后来发现“南方古猿”有好几种,大体可分为“纤细种”和“粗壮种”两类,其中“粗壮种”更加进步,并且与考古发现的其他数种比南方古猿进步的古代人族物种有很多相似特征。这样一来,人族除了现存的黑猩猩属和人属以外,还应包括已灭绝的地猿属、南方古猿属、傍人属,乍得沙赫人属于地猿属,南方古猿纤细种属于南方古猿属,南方古猿粗壮种和鲍氏傍人、罗百氏傍人等几个物种属于傍人属。
而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即第一种人属物种应当是“能人”,发现于坦桑尼亚,距今约180万年。而一般认为能人后来演化为直立人,中间可能还经过了“匠人”阶段。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约100多万到20万年前,是古人类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也当做一个重要物种,直立人后来演化成的“海德堡人”一般也被看做直立人的一个亚种,是其晚期的一个类型。
现在一般认为直立人曾经在距今100多万年和40万年左右时两次大规模走出非洲,到达欧洲和亚洲,从此人类遍布世界,但是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直立人到达了美洲。后来欧洲海德堡人演化成为尼安德特人,而东非的海德堡人则演化成为智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脑容量相差无几,二者之间的生殖隔离也并不彻底,因此现在有人建议将尼安德特人作为智人的一个亚种。
智人在距今约10万年前又第三次走出非洲,这一次到达了美洲。现在主流的“非洲起源说”认为,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智人完全族灭了此前生活在各地的人类,并且还造成了物种大灭绝,他们是现代人的共同祖先。但是近年来又兴起“多地起源说”,认为现在各地人类的祖先早在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之前就生活在世界各地了。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是以上两种学说的混合,因为人类演化是一个以族群为单位的复杂连续的过程,各族群间的基因交流必定很普遍。事实上,如今大多数生活在非洲以外的民族的基因组中就含有大约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这表明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智人与当时生活在欧洲、西亚一带的尼安德特人发生过种族融合,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了种族灭绝。而中国发现的“丁村人”化石特征则介于北京猿人(直立人)和现代黄种人之间,这也表明生活在中国的直立人曾经发生过向智人的演化,或者与外来的智人族群发生过种族融合。这些证据都提示我们世界各地的古人很可能因为频繁的迁徙和种族交流而存在“共同渐进”的趋势。

古猿有很多,猿人也有不少,但胜者为王的竞争之后,只有智人和发展存在到现在,也就是我们。
我们的祖先智人,是从非洲出发,环地中海到欧洲,向东过巴比伦,古印度,中国,过白令海峡当时存在的陆桥到美洲,跨过东南亚的海面,到达各个岛屿,也到了澳洲大陆。

只有非洲有古猿,人类是在非洲出现的,除了非洲以外的地方原先都没有人类。欧洲原先有尼安德特人(地中海水浅的时候过去的),但是是另外一个物种,并且也没来及建立文明,姑且就不认为是人类了。
澳洲没发展出像样的文明大体上还是那边环境太恶劣了。人类大概两万年前才通过北极进入美洲,起步就比旧大陆晚了少说两万年,不过美洲是有古文明的,没旧大陆的几个古文明那么早那么变态而已。

印加古文明

不是说人类都是从非洲发源来么,

古希腊跟古代埃及是什么关系
答:古埃及与古希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希腊位于欧亚非大陆的交汇点,其早期文明受到了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腓尼基以及其他许多民族的影响。这些文化交流和冲突为古希腊文明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大约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的出现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起点。随后,通过与周边地区的不...

历史文化研究论文: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
答: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

古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古文明发源地
答:3、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最早的人类文明出现。4、 地理位置和人类古文明发祥地 在欧亚非三洲原始大陆的北纬20度至北纬40度与东经20度至东经120度之间是一片巨大的扇面形陆地。5、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都诞生在这片陆地上。6、 文明起源的时间 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各自有什么文明成就?
答:3、古印度 早在公元前约32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帕及摩亨佐-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格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

为什么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被毁灭
答:最后形成了巨大的人口。远远超过古埃及,古巴比伦,也超过了局限在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庞大的人口使得中华文明即使被外族攻占,也很难被同化。2.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的隔绝使得中国很难被其他的同等先进的农耕文明所征服。古代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形成的大帝国,如罗马,贵霜,阿拉伯等等都很难打到中国来,...

亚洲、北非、欧洲三个古典文明衰落的原因
答:切断了东方茶叶的供应,中国之所以不知道西方都怨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为赚取丝绸之路的贸易吧当时的中国探寻欧亚大陆西部边界的使节领到了地中海,告诉中国人,这就是大陆边缘了,导致古代中国对西方的记载很少,虽然后来知道了欧洲的存在,但天朝上国的子民才不愿受罪穿越大陆跟阿拉伯人抢生意呢。)

(争论)美洲和欧亚面积相差无几,为什么文明程度相差甚远?
答:有请各位达人讨论 观弈书童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明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不同文明间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和拓展。在古代海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美洲大陆和欧亚非大陆先进文明进行交流显得非常不方便。虽然美洲土著在某些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成就,但是由于无法和其他大陆的先进文明进行交流,美洲土著很多方面的发展不得不处于...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答:在欧亚非三洲原始大陆的北纬20度至北纬40度与东经20度至东经120度之间是一片巨大的扇面形陆地。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都诞生在这片陆地上。发生前奏:人类历史已有约200万年,在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依靠现成的自然物生存,过着采集渔猎生活。在欧亚非三洲原始大陆的...

西方文明
答:西欧文明曾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本区文明也曾给西欧内部和世界带来奴役,压迫,战争,殃民侵略,留下值得深刻反思的历史教训,无论从下面或负面意义而言,西欧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历史格局中,都居重要地位。 “西欧文明”是以西欧为主要地域生长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但它的概念并不是简单...

世界史(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1
答:波斯帝国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下,轻易征服了新巴比伦,将犹太人解放,并继续扩展版图。波斯帝国的兴起标志着印欧文化与闪族文明的交融,大流士一世的统治时期,波斯成为了历史上首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但其内部矛盾和与希腊的战争削弱了其力量,最终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中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