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中的成本价格是什么

作者&投稿:漫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哲论述题什么是生产成本?什么是利润率?~

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报酬,资本家对有力投资场所进行竞争,竞争手段则是进行资本转移,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
生产利润率高的产品,或是把新的资本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
2.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3.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商品是以生产成本加千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
4.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5.从阶级整体上接漏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阐明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不是个别人的利益冲突。
6.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必须练个起来,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
a.创立了唯物史观;
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列宁: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       
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其中:
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   
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
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生产物质内容   m
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形式 g 社会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4、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新增)
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内容,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符合社会生产为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更好地符合和推动拉力的发展。
5、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新增)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层次:
①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
我们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的条件下,必须对其具体形式(经济体制),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改革、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重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a.以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b.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任意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
c.对人们的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又有自身特点:
a.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自然规律-随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b.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自然规律-可以不依赖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c.经济规律-带有阶级背景,即与一定的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自然规律-无阶级背景。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 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二者的关系:
①二者统一,缺少任何一个都将不能成为商品
②二者矛盾:
a..同一商品的生产消费者,二者不可兼得;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是历史的范畴。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①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
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②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
③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④生产管理的效能;
⑤生产的适度规模;
⑥自然资源的丰度。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
②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为主;
③是资本家(企业)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即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东路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价值不断增殖的需要。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个阶段:
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价值形式;
④货币形式。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决 |
定 |====>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
④世界货币;⑤世界体货币
3、货币的流通规律
货币的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的           规律。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
=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间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
4、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可用于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如:银行券、支票、汇票、期票等。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
通货紧缩:与前者相反。
它们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价值规律
1、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
    基 础      影响
价值 价格 <---供求关系
  货币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是商品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
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主要作用:
①自发调节社会经济资源;
②刺激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优胜劣汰。
4、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具有客观性、有效性,但也有局限性(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时间滞后性),从而造成资源使用的浪费,必须将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
(新增)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
a.科学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斯大林都根据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的特点、任务,建立和运用、发展劳动价值论,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c.今天我们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同样要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新现象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新任务,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又是时代发展、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的要求。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a.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①“总体工人”创造价值。②“总体工人”的范围不断扩大,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要求我们对劳动的种类的认识不断拓展。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在直接生产劳动上面。
b.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创造精神财物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要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3、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前 提
价值创造 <--- 财富生产
\ /
生产活动的结果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又不完全等同:
1、①财富(使用价值)-生产物质内容(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②价值-人类劳动的结晶(不饱含任何自然物质)
2、二者并不是同比例增长的:①财富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成正比;②价值的增长不一定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的总公式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
①流通形式不同
W-商品  ;G-货币
商品流通形式:W-G-W
资本流通形式:G-W-G
②流通目的不同
商品流通的目的:为买而卖
资本流通的目的:为卖而买
③流通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中:交换的是等价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中:起点与终点的货币量不等,终点大于起点。
      G-W-G+Δg
资本总公式:G-W-G'(G+Δ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矛盾: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在流通领域价值不能增殖;但是资本经过这个流通过程,却产生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
原因: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①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另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特点: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重要特点:
①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②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2、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
①必要劳动时间;
②剩余劳动时间。
3、资本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意义
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C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V
意义:
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的源泉-可变资本;
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奠定了基础。
5、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土地没有价值,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是劳动产品,有价值。它们与劳动力结合将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以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的保存或转移,都是劳动的结果。
6、剩余价值率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m'=m/v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它们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两种方法常常是被同时被用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个别资本家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
于社会价值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具有暂时性。
9、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
劳动力: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商品。
劳动: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能成为商品。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者劳动的剥削。
原因:①它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②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任何社会再生产都饱含两方面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分为:
①简单再生产-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②扩大再生产-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和劳动力。其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形式-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劳动力 
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4、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
资本积聚: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区别:
①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
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其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数额的限制从而增大比较缓慢;
资本集中-不存在这种限制,从而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

联系: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越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5、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要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据点比重缩小-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或绝对减少。-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对人口过剩。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周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一、资本循环和周转
1、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的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①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②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3、资本的周转
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揭示价值增殖;
资本周转-从资本周转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速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以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和辅助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区别:
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②周转速度不同:固-慢;流-快;
③价值回收方式不同:固-分批;流-一次全部回收;
④实物更新方式不同:固-短期内不需更新;流-不断更新。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之间的关系
①划分依据不同:
不变可变-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固定流动-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②划分目的不同:
不变可变-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固定流动-揭示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5、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按其磨损原因不同分为:
①有形磨损(物质磨损):使用时间、自然力作用引起;
②无形磨损(精神磨损):生产率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
折旧:按固定资本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逐步提取累积补偿的办法。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资本价值叫折旧费。

6、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构成。
周转次数: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7、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①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8、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①加快资本周转可节省预付资本;
②加快资本周转可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社会总资本运动
单个资本运动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点:
①运动内容相同:包括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消费;
②运动形式相同: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③运动过程相同:三个阶段;
④运动目的相同:为了价值的增殖。
区别:
①单个资本运动只包含生产消费,而不包含个人消费;
 总资本运动二者都包含。
②单个资本运动只包含资本流通,而不包含一般商品的流通;
 总资本运动二者都包含。
3、社会总产品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替换)问题。

5、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①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I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II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②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 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剩余价值(m)构成。

6、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I(v+m)=IIc
②I(c+v+m)=Ic+IIc
③II(c+v+m)=I(v+m)+II(v+m)
7、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①外延扩大再生产: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扩大生产场所;
②内涵扩大再生产: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及生产要素质量。
8、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前提条件:
①为了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第I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②第II部类一年中所生产折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定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等于第II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9、资本运动和再生产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
撇开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此,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利润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
②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成反比
③资本周转速度;与利润率成正比
④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其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其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
②利润率不同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的大小。
4、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规律也发生作用。
5、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①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②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③从整体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要解放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
6、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
其实质是这些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及其职能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职能: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2、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资本家通过购销差价,按平均利润的要求,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3、资本主义的商业形式
①批发商业;
②期货市场;
③零售商业;
④消费信贷;
另外还有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1. 成本价格(cost price)

  2. 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3. 成本价格k=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4. 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是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的补偿价值。亦称“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

  5.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之间彼此竞争的基础。对资本家来说,成本价格是至关重要的。精明的资本家无不把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突出地位上。其他条件相同,资本家在竞争中能否取胜,就在于能否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售价去占领市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成本价格,他就能获得利润。在资本家看来,成本价格似乎就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内在价值,而剩余价值似乎不是商品的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倒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从而,剩余价值似乎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然后通过商品出售而得到实现的,倒好象是在流通过程中从商品的出售本身产生出来的,这显然是一种颠倒。

  6. 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强弱。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成本价格愈低,竞争能力就越强,便愈有可能击败竞争对手,占领较大市场。



马哲问题
答: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是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到我国发展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

马哲政经关于垄断的几个概念解释
答: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内在诉求和外在因素。首先,生产力由于其内在诉求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迫使其自身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特别是垄断生产力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必须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对生产资料的配置控制成本,以提高生产力的利用效率和水平,使其自身在恶劣的垄断环境竞争中保持不败...

马哲关于劳动时间价值与效率的问题,跪求马哲高人
答:我感觉不应该降低,劳动价值降低但是商品的产量曾加,劳动效率增加,所以创造的总价值应该是曾加的,呵呵高中生而已,不对的地方别见笑

求马哲题答案:如何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答:我不知道老马讲的什么理论!但是我用一个道理可以告诉你怎么办!首先钱是花出来的,别不信,如果全世界人都多花一块钱,那么全世界人会多挣60多亿块。顾客是上帝,谁是顾客员工可也是啊!让上帝有钱,他才会花钱。

急~~~用马哲思想论述“金融危机下的剩余价值分配”。
答:而实际上,在竞争的市场中,这种“微扰”作用总会放大,打破市场的均衡,因为该企业的成本低,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使同类产品出现供大于求,一些仍采用传统技术、成本高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只有当这种更先进的新技术又迅速扩散并最终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时,这种更先进的新技术又会决定一个...

商品价值量 与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 的关系
答:这个所谓的商品价值量是个伪概念,是马哲政治经济学的古老概念,就象传说。好比现在人都登月球了,还说上面有嫦娥。依据马哲政经学的学说回答你的问题,只为应试。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不是转移到了商品中去了??是的。它在商品中算什么?成本。为什么不计入商品的价值量中?计入了。包括...

运用马哲原理解释竞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看作社会存在。竞争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于是,人们纷纷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已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和优势。企业也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稳定存在。(唯物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原理,也可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论证)对于竞争,我们要...

评析: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答:此观点错误。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劳动...

关于战争促进社会发展的问题
答:注:所谓“崛起”是要发展的比人家快。别跟我提什么“聪明”、“吃苦耐劳”的事,能做到这一点的民族多了去了,我们凭什么比人家快?还不是有代价的提升效率,在环境和进步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要忘了,所有保护环境的技术都是在变相提升成本,降低竞争力,清末倒是环境保护的比较好,下场叫做“东亚病夫...

想考马哲研究生,请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两个专业有...
答:两个专业本身就不属于一个大类,马哲属于哲学类,马原属于法学类,但是他们都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严格来说,马原包括马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对这三块的知识加以了解,可以读读马恩全集。如果觉得太累,可以选择里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