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我闲静中追寻——陶渊明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鲍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独我闲静中追寻

——陶渊明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诗分析:

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位于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单篇诗歌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群诗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陶渊明,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体味一千多年前陶潜先生给中国文人营造的精神故乡。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产生直觉的质感,可将《归园田居  其三》与《杂诗  其一》放在一起,通过陶渊明不同诗集的诗选,体会诗歌的情怀和意蕴。

《饮酒  其五》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归园田居  其三》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杂诗  其一》是陶渊明写的五言律诗。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目标定位:

1.课下让学生结合相关注释和工具书,读对字音,读准字词,理解关键词语含义,做到通畅熟读。

2.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了解陶诗的特点,重点体会陶诗朴素平易的特点。

3.倾听陶渊明心声,深层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感受动荡岁月里的现世静好。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乱世里盛开的一朵菊,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被称作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被称作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他是谁呢?他就是采菊东篱的陶渊明,他就是带月荷锄的陶渊明,他就是独我闲静的陶渊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进他的诗歌世界、精神殿堂。

【设计意图】

以几个概括陶渊明生平特点的排比句直接导入,建立课堂初印象,定下课堂的文化基调,让学生产生诵读诗歌,走进陶渊明的兴趣与渴望。

二、一读陶渊明,建轮廓之思

屏显: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活动一:

1.自由读、齐读,思考交流:疏通文意、理解诗意的困惑与疑问,提出来,互相解答。

屏显:

(一)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逐:追,随着。

此已非常身:非常身,即不再是盛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聚比邻:斗,饮酒的器具。比邻,近邻。

及时:趁盛年之时。  再:第二次。

(二)稀:稀少。  兴:起床。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三)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见:看见。(读jiàn)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2.读完这三首诗,你认为哪一首距离你心中的陶渊明最近?或者说哪一首完美诠释里你印象里的陶渊明?

屏显:

我认为《杂诗  其一》距离我心中的陶渊明最近,《五柳先生传》写到陶渊明爱酒,“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这一句话与“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很相似,他平易友善,与人相处融洽友爱。这是我心目中陶渊明的样子。

我认为《归园田居  其三》距离我心中的陶渊明最近,在我心目中,他远离世俗,归隐田园,自得其乐,这首诗足以看出他在田园生活中的欣然愉悦。

我认为《饮酒  其五》距离我心中的陶渊明最近,在我心中,陶渊明热爱菊花,喜欢菊的高洁清雅,这首诗就反映出他的这个爱好。悠然种菊,志趣高雅,这就是我心中陶渊明的印象。

【设计意图】

对于三首诗的群诗而言,要让学生迅速把握诗歌信息,熟悉诗歌内容,就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宏观构架。以“哪一首诗距离你心中的陶渊明最近”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并唤起之前对陶渊明的记忆,前后勾连。

三、二读陶渊明,品诗句之意

学生活动:

1.苏轼崇拜陶渊明,“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苏轼在取号东坡,躬耕黄州之时,尤爱读陶诗。你认为苏轼是否言过其实?这三首诗里,哪些诗句极有情味,读之唇齿留香?

屏显:

示例1  我认为苏轼并未言过其实,陶渊明的诗读来易于记诵,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样的诗句表意晓畅,但又蕴含哲理,长辈们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就时常引用这句诗。

示例2  陶渊明的诗没有典故,理解通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将田园除草之事写入诗句里,雅俗共赏,在陶渊明笔下,辛苦劳作的艰难都变成了诗情画意,他很善于捕捉生活。

示例3  陶渊明的诗也很有画面感,王维是不是也很喜欢他?像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幅淡雅悠远的水墨画,散发着菊的清香,教人爱不释手。

2.细读这三首诗,你觉得这三首在写法上有无共通之处?你发现了什么?

屏显:

示例1  这三首诗都有叙事,“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作者将事情的叙述融入诗歌里,让诗歌充满生活气息。

示例2  后两首诗都写到了自然之景,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情怀在诗歌里随处可见,山、草、花、月、鸟这些意象寄托着诗人对山水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这种喜爱是物我交融之喜。

示例3  这三首诗最后一句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些诗句似乎都是作者的人生经验总结,透露着哲思,透露着体悟,很容易让读者走到他的内心里去。

【设计意图】

引入苏轼对陶渊明热爱的典故,让学生从内里对陶渊明亦产生敬仰之感,进而咂摸陶诗的妙处与情味,读出陶诗的精髓与魂骨。与此相关联,让学生进行比读发现,由浅入深领悟陶诗特点,感受陶诗魅力,领悟作诗与作文的相通之处。

四、三读陶渊明,悟生命之路。

学生活动:

1.这三首诗都写于陶渊明归隐之后,他一生的心路历程究竟如何呢?他是否一开始就选择归隐之路的呢?

屏显:

(一)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二十九岁以前是一个时代,躬耕读书;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是一个时代,出门为吏,官场浸濡;四十二岁到六十三岁,彻底归隐,远离尘俗。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早年的渊明读过儒家尊崇的四书五经,他对孔子始终怀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只不过,他的个性里,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庄放旷成分,消释了他对儒家的那点敬仰。这样一来,他从小便向往山水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时期的渊明就少了些随俗从众的气度,骨子里就喜欢那些自然纯粹的山山水水。

(二)二十九岁那年,陶渊明开启了他第二段人生经历。他离开了快乐简单的他的田园,做了小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耕种不能维持生计。为了生计,他不得以出仕。“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这样的诗句显示着他的心路历程。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担任江州祭酒的职务。江州祭酒帮助州刺史掌管的是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等,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要职。可是,渊明没做多久,就辞职了。之后又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后来桓玄兵败被杀,他又投奔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看到刘裕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又隐居辞职。直到405年,叔父陶逵介绍他担任彭泽县令,他不愿束带迎接浔阳郡督邮,毅然决然永远辞职。

——司艳平《独我闲静陶渊明》

屏显:

示例1:陶渊明一开始信奉儒家,努力读书,希望入仕为官,是因为官场的倾轧黑暗让他产生远离之心。

示例2: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频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政权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志向得不到伸展,所以选择了归隐,其实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2.透过陶渊明的经历,再反观以上三首诗歌,你认为哪些诗句透露着他对时局的不满?

屏显:

示例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他希望世间和平,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与《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一脉相承,诗人的心愿与现实的不堪形成强烈落差,所以,他毅然辞职归隐。

示例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之所以如此内心的坚定,就是因为对动乱的时代深深失望,甚至绝望,既然改造不了当权者,那就改变自己的志向吧,无怨无悔,独我闲静。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将诗歌本身与人物勾连对接,让学生的对诗人的了解再上台阶,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让群诗学习丰富、圆融、通透。

五、拓展结课

同学们,这就是独我闲静的陶渊明,追寻他的心路历程,也是在追寻一种与现实对接的人生状态。陶渊明归隐田园,看似远离尘俗,无所事事,实际上他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他创作的大量山水田园诗歌奠定了他的鼻祖地位。这样的人生不消极,不悲观,是在用对生命的另一种表达完成自我成长。读陶诗,悟人生,让我们在独我闲静里继续追寻!

【设计意图】

正确地认识古人,看待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我们爱陶渊明,不仅爱他躬耕田园,还爱他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熠熠光华,这是要给学生言明的。

描写风景十分清幽宁静的词或诗句有哪些?
答:划过天际。4、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鸟鸣涧》释义: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5、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孤云独去闲中的“闲”是什么意思?
答:像设居室,静闲安些。——《楚辞》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无遮碍。——元·张养浩《普天乐》16.空闲的时间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造句:1.别闲磨大好时光 !2.因此,我把这些邮件全都过滤到一个名为“随意查看”的文件夹,如果我闲得无聊,就打开来看看。3.雅典...

描写“安静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答: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5、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出自唐代李白的《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夜书房】在生活洪流中,感受慢的美好!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长安夜书房》 对大多数人而言,读书是一种生活状态,代表一段闲适安宁的时光。在这片光阴里,人们不再被世间的...苏东坡的悠然“慢生活”,夹存在漂泊的一生中,是在生活的缝隙中觅得的安然闲静。他在《临江仙》里感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在《水调歌头》里:...

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泰山
答: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独我一枝为谁春:失去光年后,鸟儿的归宿何处?
答:在无尽的宇宙中,我们追寻着璀璨星光,却发现,那些消失的不仅仅是光年,还有我们曾珍藏的记忆。祁素如是表达,她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鸟,不知该否依旧停驻在你的肩头。在繁茂的森林中,她如同凤凰,独自一枝,面对着沉沦的困境。凤鸣高岗,似乎在抚慰着那份徘徊的离愁。我们的青春岁月,无论是秋雨连绵的...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支藤。是什么意思?
答:出处:《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原文节选: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词句注释 1、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崦(yān):印“崦嵫”,古时传说太阳落山...

关于寂寞孤独无聊的诗句
答: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3,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出自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白话文释义: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

耐住寂寞,静候曙光作文
答: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耐住寂寞,静候曙光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耐住寂寞,静候曙光作文 篇1 “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何孤寂之人会功成名就垂千史。“寂寞”,...

《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