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自然地理概况

作者&投稿:游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文综地理试题)~

①流域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大量泥沙入河(2分);②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搬运)泥沙量大(2分);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2分);④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2分)。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有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是属于河口冲积平原河道较多,气候温暖湿润,湖泊也比较多

长江河口区上自安徽大通(枯季潮区界),下至水下三角洲前缘(30~50m等深线),全长约700km。根据动力条件和河槽演变特性的差异,河口区可分为三段:大通至江阴(洪季潮流界),长约400km,以径流作用为主,为近口段;江阴至口门长约220km,径流潮流相互作用,互为消长,河槽分叉多变,为河口段;自口门向外至30~50m等深线,以潮流作用为主,为口外海滨(图2.1.1)(陈吉余、沈焕庭等,1987;罗秉征、沈焕庭等,1994)。

图2.1.1 长江河口区分段图

长江河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有规律分叉的三角洲河口。据大通站1922~1985年间共 43年实测流量资料,最大流量 93600m3/s(1954年),最小流量4620m3/s(1979),年平均流量 28600m3/s。每年5~10月为洪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1.7%,以7月为最大;11~4月为枯季,径流量占全年的28.3%,以1月为最小。年平均含沙量为0.544kg/m3,年平均输沙量4.68×108t。口外为正规半日潮,口内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南支潮差由口门往里递减,口门附近的中浚站多年平均潮差为2.66m,最大潮差4.66m。北支由于径流弱,平面上呈喇叭形,潮波强烈变形,潮差比南支为大,往口门内逐渐递增在青龙港河段有涌潮现象,涌潮高度达1m。在上游径流量接近年平均流量,口外潮差近于平均潮差的情况下,河口进潮量达266300m3/s,为年平均流量的8.8 倍。进潮量枯季小潮为1.3×109m3,洪季大潮达5.3×109m3。在徐六泾以下,长江河口被崇明岛分为南支和北支。

近百年来,北支径流分流量逐年减少,1915年尚占南北支总径流量的25%,至1958年后已减至10%以下。径流分量减少导致潮汐作用加强,盐水入侵加重,基本上不能引水灌溉。由于北支潮差大、潮汐作用强,大潮期的盐度显著地高于小潮期,在径流分量小,潮差大时,有盐水倒灌入南支,成为南支河段盐水的重要来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因各种原因,北支径流分量有所增大,盐水倒灌入南支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在枯季大潮期,北支盐水倒灌入南支的现象依然存在。南支是长江径流排泄的主要通道,盐水入侵没有北支严重,但对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已带来严重的影响。枯季盐水入侵一般上溯到吴淞和浏河口一带。南支盐度的大小潮变化与北支不同,小潮期盐度明显地大于大潮期。其来源有二:一是海水入侵;二是北支盐水的倒灌。目前,咸水倒灌和土壤盐渍化北支比较严重。

河口地段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从整体上看,属沿海低平地区,地形开阔平坦,地面海拔高度一般为2.5~4m。地形上西高东低,由内地逐渐向海滨倾斜。由于地势低平,坡降小,径流排泄不畅,常年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都比较高。上海市郊沿江、沿海15 个国有农场的统计资料表明,地下水埋深大于80cm的占总耕地面积的44.8%,埋深小于40cm的占8.9%。崇明岛地下水位除伏旱和秋冬季节埋深在1m以下外,其余时期均在1m以上。地下水位高,不仅易酿成涝渍灾害,同时也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长江三角洲河口地段地处北亚热带南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南通市气象统计资料,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100~2200h,总辐射量为485.67~514.98kJ/cm2。河口地区雨量较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1200mm,5~9月汛期降水量600~70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雨量集中有利于土壤盐分淋洗。据江苏省启东县土壤志(1985),启东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64mm(21年资料),大于同期降水量1055.8mm,降蒸比为0.77。通常在3月份以后蒸发量逐渐增大,4~10月的平均月蒸发量在100mm以上,7月份的蒸发量最大,达203.3mm,以后又逐渐下降。全年土壤蒸发量约为954.8mm。在一年中,2~6月和9月降水量大于土壤蒸发量,其他月份降水量小于土壤蒸发量,前者有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后者不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

长江口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是我国最大的河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因此,这一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江口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量足等特点,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土、气各自然要素相互协调较好,对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十分有利。但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低平,水盐排泄不畅,加之常受海潮顶托、倒灌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常受涝渍和盐碱的影响。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蓄,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长江河口的来水条件,势必将对原来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三峡水库调蓄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平衡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江的发源地是什么,它流经几个省
答: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

长江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
答: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

长江的资料
答: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干流概况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

对比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位置、地 ...
答:1.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据1990年资料统计,黄河流域人口97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耕地面积1.79亿亩,占全国的12.5%。黄河流域很早就是中国农业经济开发地区。上游的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以及下游引黄灌区都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目前黄河上中游地区仍比较贫困,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

高中地理:如图为长江河口。
答:长江水携带的泥沙流到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沙坝。你所说的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是考虑了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的确在长江口附近地转偏向力向南岸偏,南岸水流速度快,与北岸相比侵蚀力强。但地转偏向力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南岸比北岸泥沙沉积慢。而长江口附近泥沙沉积比中...

关于长江的资料
答: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

长江入海口在什么地方
答:问题四:长江的发源地和入海口长江的发源地是哪,入海口是哪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1. 长江简介:长江干流流经青海、 *** 、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和黄河的有关资料
答: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干流概况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

长江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答:第三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
答: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是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地貌: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