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新加题型

作者&投稿:达奚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l2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绿树村边合,口口口口口。(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 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4)口口口口口口口,西北望,射天狼。ù(苏ù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习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
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ào’àn( ) mùyù( )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分)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
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韧
按要求完成6~8题。
广州将举办第l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 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
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
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Z'1。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二)(11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
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
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
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
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
“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4e2-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
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恩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
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q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
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茶。一些盲目崇
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
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
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
(三)(15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o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
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
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
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
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
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
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
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
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
们那村,I-AAT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
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
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
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
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
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四)(8分)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
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
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B里,
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
。。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撤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官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
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又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9.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4分)
20.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4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1. 2010年山东枣庄中考作文题: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总有一些弥足珍贵或让人心仪的因素,这个因素可以称为诗意。诗意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触动,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600字左右。

2.2010年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目:
文题(1)题目:未曾说出的感谢
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拜一位方正、严格的资深编辑为师。这位编辑经常说的一句是:“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规定年轻人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章。若哪天没写,就敲着桌子催要说“文章呢?”在日复一日繁荣“就查字典”、“每日一文”中,年轻人在写作、编辑、治学方面脱颖而出。
后来,他参与了在历史上影响至深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已不再年轻的他,扔牢记着恩施“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的富有深意的教诲,他就是我们“认识”的富兰克林。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是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3.2010年广西桂林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 误会
要求:① 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② 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 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 X或虚拟名称替代。

4.2010年黑龙江鸡西中考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0分)
文题一:将题目“请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5.201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
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多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
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于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解。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6.2010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

从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变化看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题型

与07年、08年相比,0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继续维持基础、积累、综合、文言、现代文三大文体阅读、作文六大板块的结构,但板块内部稳中有变。具体说来,在保持北京中考语文传统特色的基础上,09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设置上有着以下变化:
第一大题为考察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其中,取消了07年、08年中考的文学常识题,加强了汉字考察力度,在与08年只考字音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字形考察一题(或者叫做恢复使用07年字形考察题型)。即2题:选择“选填汉字分析正确的一项”;3题由07年的选择“对病句修改正确的项”、08年的选择“对句中成语使用有误分析不正确的项”,改变为“两个句子使用同一俗语都不正确的一组”,转而考察学生对多义词或俗语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的情况。
第三大题“综合性学习”题,三个小题均有所变动。其中,7题减去了表格信息提取题只保留一个文字信息该活题,;8题改“说”为“续写仿写”。即由07年08年的考察学生在提供词语圈定话题前提下的开场白发言内容等口头语说的能力的考察,发展为续写仿写“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的后一句话的书面语使用能力的考察;9题由07年、08年对所提供材料中不符合特定综合性语文活动主题要求的某两个材料的舍弃,而上升为对考生关于特定语文活动主题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其题型设置为:“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专题校刊”三言两语话世博“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不超过25个字)”。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题,题型变化较为明显。
先说记叙文阅读。09年记叙文阅读题略有变动。一个是以结构题替代了内容理解题,即14题,由07年08年的从内容角度关注语句含义理解、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或语句作用分析题,改变为09年从结构角度设题:“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所描写的____,引起了下文所描写的_____”。这样设题,难度降低了,对考生文章行文结构方面的研究学习目标导向却更明确了,中考考查点分配也更全面更合理了。另一个是15题的语言赏析题,由08年圈定段落指定内容的赏析而改变为学生自主在全文范围内“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这样关注学生自我对文本语言的情感态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再说说明文阅读。09年说明文阅读题由以往07年08年设置三道题压缩为今年的两道。今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所选文本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内容较为简单的特点,一改07年0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连续设置两道题对考生说明对象特点、说明内容把握能力进行考查的做法,09年变为由链接题17题来替代此说明内容研究,而另外设置了一道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题(重点词语作用题),即16题:“结合第①段画线据的内容,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今年说明文选文浅显易懂不好设置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层次甚至说明方法的题以外,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对以往中考说明文设题过于集中、考查点分布不够全面的一个纠正呢?
最后说议论文阅读。09年议论文阅读题三个小题的题型均有所变动。由于所选议论文阅读材料《俯而学与仰而思》是一篇借“古人所说的”一句颇有警示作用的话来阐明观点的文章,所以本片议论文的第一道题不再设题为以往08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或者07年“本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之类的题目,转而设题为对文章论点的具体理解。即19题的“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而20题由近年来北京中考议论文的特色题型“简要分析某段的论证过程”,改变为“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个有什么作用?”这可以看作是议论文论证过程题的一个简化或者具体化。由理论上全面的繁琐的分析议论文中某一段或某几段的论证过程而简化为简要分析×段中所使用正反两个论据的作用,纯粹是对原题型难度的一个降低。这是合乎民心、也有益于保护广大中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热情的。
第六大题作文题,09年题目设置为“________并没有结束”。这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的设置,较之07年的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____”、08年的全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其命题变化,绝不仅仅表现在此题目补充内容出现在前面的设题形式上和利用此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关键词语“并”略设审题障碍上,笔者认为09北京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更表现在作文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思辨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上。从开放性上看,“________并没有结束”这个题目,内容限制更少,选材会更加宽泛,内容会更加平易近人;从思辨性上看,写作思维更为活跃,更易于写出新颖活泼的文章,思想性上,命题摒弃了说教成分,立意更为自由,思想更加多元化;从人文性上看,更观照中考考生也即初三毕业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关心他们心灵成长。这样的作文题目不仅会让他们有所写,还会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在笔者看来,这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变化。
最后说0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的题量的变化更趋简化。09年整份语文试题命题总量从07年的23题,08年的22题,进一步精简为今年的21题。这为一般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完成所有考题,把自己实际应有语文水平反映在考卷上提供了时间保证。真是让人拍手称快。
从以上题型变化内容,再结合试卷中的稳定成分,我们不难看出2010年的北京中考语文基本趋势,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复习策略
第一,命题覆盖面会将更加大,无论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察将会更加全面。命题集中且偏难的倾向会逐步改变。所以建议初三毕业班广大学生和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全面复习,切忌急功近利只按照上一年的中考题目题型进行复习,盲目缩小复习训练范围。
第二,命题侧重点会更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侧重对所学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一些靠死记硬背得分的题会逐步减少。所以复习迎考应侧重能力方面的提高性练习。包括对基础知识中常用多音字、习惯性易读错写错字、常用四字词语及俗语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提高性训练,更包括对综合性学习中概括信息能力、运用一定语言形式简明准确地表达特定要求的能力练习,还包括文体阅读中把握文体特点进行多角度快速高效阅读的能力训练,更包括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行文能力的不断演练。例如,09年作文题“________并没有结束”就暗含了对考生审题能力,思辨能力、拟题能力,以及选材、立意、构思、结构全文等能力的考察。
第三,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及文言文阅读题将继续发挥传承我们伟大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建议广大初三师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学习积累民族优秀文化和优秀思想,对联等运用一般修辞手法的语言形式要在揣摩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对古代有代表性的反映我们民族优秀思想传统文化的名家名篇要学好吃透。
第四,现代文体阅读题选文将更加注重时代性、可读性,三大文体阅读题置会在把握文体特点基础上,多方位出题考察。所以阅读训练中应引导初三学生从局部行文思路结构,语言含义作用,再到整体内容思想感情理解感悟、写法特点赏析,全面生动的复习训练。
第五,写作题将继续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个性体验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实际需要。因此复习中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对现实的体验和思考,并多选用一些具有开放性思辨性和人文性的好题目,来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等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写些新颖深刻、生动活泼、富有个性色彩的好文章,来丰富自己中考备考的材料库,以备中考考场上从容迎战。
另外,由于今年的综合性学习题目设置和说明文阅读选文在地域性特点方面不很突出,建议教师参照全国范围内其他省市如上海市重庆市等地区的优秀考题,结合我们北京的地域特点自行编题训练学生,那样会收到更好得成效。

据介绍,与2009年相比,今年的《中考考试说明》在试题难易程度、题型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部分科目有所调整。对各学科的双向细目表进行了适当合并、增删,使考查目标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对题型示例中的部分例题进行了替换,题型示例中的题目形式更加多样,更好地起到示例的作用。
语文
新增10个俗语
今年语文《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的划定更贴近课标的表述,同时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说明将“考试范围”中“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修改为“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从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北京市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内容”。
删除方言 新增10个俗语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今年的《中考说明》中新增加了10个俗语,分别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吃一堑,长一智;初生牛犊不怕虎;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删除了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词语。如伙计;不常使用的词语,如讥讽;异形词,如启程/起程。增加的词语主要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如考察、考查;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词语,如克隆、双赢;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如翘首、联袂。
对“附录五”作了部分微调,替换了64个双音节词语,4个四音节词语,还删除了2008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第20题和第22题。加入2008年北京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据了解,这样安排并不意味着删除的这两种题型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两种题型在“综合性学习”试题和其他试题中已有体现,没有必要再单独列题。
题型示例以课标卷题目为主
此外,在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以近两年北京市中考课标卷中的题目为主,也采用了其他试卷中的一些优秀试题。记叙文阅读用2008年的《乡间的庙会》替换了原有的《望柳庄》。说明文阅读中用2008年的《小品建筑》替换原有的《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增加了一篇新的说明文《年画》。议论文阅读增加 2008年的议论文试题。作文用2008年中考作文题“向前,向前,向前!”替换了2008年《考试说明》中的第一题“选择”。在“表达交流”部分中还明确增加了写“记叙文”的要求。
今年的数学《中考说明》易、中、难试题的分布为5比3比2,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考试的要求也更加具体。
从《中考说明》的试卷结构可以看到,试卷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部分知识内容的分布为60比46比14,易、中、难试题的分布为5比3比 2,与2008年相比没有变化。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十分注意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对数学思想方法及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实际应用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考试要求仍分三档次
考试要求仍为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述,其中A层次对应原基本要求;B层次对应原略高要求;C层次对应原较高要求。在各层次的表述中删去了过程性目标的表述,突出了考试的性质,使三个层次的界定更符合课标精神,更利于操作,更合理。
A层次: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有关对象的区别或联系。
B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层次: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
部分知识点要求降低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对知识和考试要求细目表重新进行了修订,调整了一些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层次和语言表述,部分知识点的考试要求降低。例如,与去年的《考试说明》相比,绝对值、分式的运算、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多边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概率等知识的C级要求删掉或降为了B级,并调整了方程的解、解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解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C级要求。B级要求中删去的有5处,A级要求中变化的有5处。
题型示例新增探究性综合题
今年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一些题目,调整了部分题目。在复习中,同学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落实,要注意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答题中第14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若∠ABC=∠BEF=60°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 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和PC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2) 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 若图1中∠ABC=∠BEF=2α(0°<α <90°),将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G/P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这道题是一道探究性的几何综合题,题干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的,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提示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本题从特殊到一般,就是要让考生从运动变化中探究不变的数学本质,再从不变的数学本质出发,寻求变化的规律,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题的设置,考查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图形变换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 习惯用语增加105个
2009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分为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目标、试卷结构、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参考答案和附录6个部分,英语的试卷结构、题量以及分值均有变动。
听力降分 阅读表达增题
第I卷听力第二大题由2008年每小题1.5分调整为2009年每小题1分。
第I卷单项填空由2008年18小题18分调整为2009年16小题16分。
第I卷阅读理解由2008年22分调整为2009年24分。
第Ⅱ卷“语言知识运用”由2008年2道大题调整为2009年1道大题。
第Ⅱ卷2008年“阅读与表达”1道大题调整为2009年“阅读理解”2道大题。
对话题型有变
听对话选图题目上,考试要求由去年 “听对话,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将代表图片的字母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括号内”调整为“听对话,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
去年的“根据对话内容,用方框中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调整为今年的“阅读短文选词填空”。选材由对话或短文调整为短文,考查形式由要求有词汇的适当形式变化调整为不变化,主要根据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由上下文决定词汇的选择。
新增105个习惯用语和书信表达
附录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由去年的95个调整为今年的200个,增加了105个。话题项目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简约化的调整,以“中英文条目形式”出现。
书面表达由2008年“根据中文大意和英文提示词语,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不少于60词的短文”1种考查形式调整为2种形式,增加了“根据中文提示和英文书信内容,写一封意思连贯、符合逻辑、不少于60词的回信”的形式。
题型示例贴近真实生活
《考试说明》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如双向细目表中的语言技能细目、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基本按照《课程标准》的5级要求确定。在题型示例部分里,试题选材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等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倡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精神。
一部分题型示例,从考试形式到试题的设计都使语言的形式、意义、运用紧密结合,通过听、读、写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关注真实语境的设置(如书面表达题的情景设置),关注综合技能考查(如听写结合

2010年山西省语文中考题
答:2010年山西省语文中考试题 一.积累(20分)1.元代赵孟頫(fǔ)潜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心摹手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赵孟頫书法。请把他写的两个字临摹在田字格内(注重间架结构)。(2分)霜 雪 2.下列注音、书写、解释有...

2010年上海语文中考试题
答: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

2010年南京市中考题语文答案
答: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1.(10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受任于败军之际 (3)但使愿无违 (4)云生结海楼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浅草才能没马蹄 (7)无丝竹之乱耳 (8)黑云压城城欲摧(9)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空1分...

2010年徐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答:徐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0分)1.B (2 分)2.⑴浅草才能没马蹄。⑵会挽雕弓如满月 ⑶足蒸暑土气,⑷蜡炬成灰泪始干。⑸留取丹心照汗青。⑹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3.⑴A悠闲自得 B醒悟 ⑵我始终相信诚实至上,但是对这条箴言的体会,从来没有像在训练营时那样...

2010年宿迁市语文中考,要真题、真题啊!~~~(附加答案)最好不要下载的...
答:江苏省宿迁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3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3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óu ( )心沥血地从事唐诗研究。他手不shì( ) 卷, qiè( )而不舍。为了研究,他珍惜...

2o10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完整答案
答:201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 题 号 1 2 3 4 答 案 D B C B 二、填空 5.(1)答案:会当凌绝顶 (2)答案:归雁入胡天 (3)答案:枯藤老树昏鸦 (4)答案: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答案:①左丘明 ②长勺 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三、综合性...

2010年宿迁市语文中考试题
答:江苏省宿迁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校区: 年级: 分部: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3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贯穿宿迁大地,她bǔ( )育了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宿迁儿女,积diàn( )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保护大运河,我们义不容cí( );传承运河文化...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1年命题趋势
答:——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2010年中考的大幕刚刚落下,和往年一年,今年的北京市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出题,很多考生考完语文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本次中考语文试题很简单,殊不知,越是简单的题往往越不容易得分。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和2009年中考语文...

2010年广州中考题语文答案(标准)
答:2010广州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倔强、玷污、征兆、莫衷一是”读音都有误,其他我看不清,只能写出最明显的)2.D (安详、松弛、通宵达旦)3.D (“妙笔生花”指文采)4.A (这个是排除法。B中“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得到”与“深入的交流”搭配不当;C中“地区达到...

2010年金华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答:2010-06-17 2010金华市中考答案 50 2010-07-18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15 2009-09-26 求2009年金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05-20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题的最后一道题 2 2014-06-24 2010金华中考答案那里查啊 2010-09-23 201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96 2009-03-28 2003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