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包括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包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预查:预查指的是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二、普查: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为详细调查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的调查报表来收集的资料,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三、详查: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四、勘探: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探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扩展资料:

勘探的种类:

1、物探:工程地质物探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结合地质资料,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物探一般包括电法、地震、重力、磁法和放射性等勘探。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2、钻探: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取地表下准确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勘察中钻探工作应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按勘察阶段、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勘探线、网,一般按先近后远、先浅后深、先疏后密的原则进行。

钻探完孔后,可把探测器放入井内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随着测井技术的飞跃发展,测井方法和它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测井资料解释的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目前常用的测井方法有电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中无线电透视、超声波及电视测井等。

3、坑探:坑探是在建筑场地挖探井或探槽以取得直观资料和原状土样,这是一种不使用专用机具的常用勘探方法。坑探的种类包括试坑、浅井、探槽、斜井和平硐、竖井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详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勘探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础)发生侵蚀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等。
地表地质作用
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线路的选择。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砾石料、碎石、块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的量、质及开采运输条件等,直接关系到场址选择、工程造价、工期长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工程建筑物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扩展资料:
这些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又分为场地地质和地基两个方面。在不同勘察阶段,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废,如在选址和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侧重在场地地质,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详勘阶段则多侧重地基问题,但也要对场地地质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是对建筑地区,场址选择,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密切关系和影响,必须在工程建筑设计前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先查明。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
答: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地层岩性是指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层岩石性质,包括岩石的类型、成因、时代、产状和分布规律等。例如,岩石可能是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这些不同的岩石类型在工程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沉积岩中...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
答:5. 地质灾害情况。主要指工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了解地质灾害情况有助于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灾害的措施设计。工程地质条件涵盖了上述诸多方面,每一项都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工程设计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地质包括哪些内容?(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
答: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研究内容涉及岩土体作为工程的承载体、作为工程荷载、作为工程材料、作为传导介质或环境介质等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工程地质研究内容有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渗流有关的问题以及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四个方面。1、区域稳定问题讨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中产生的,并影响到广大区域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活断层、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掌握这些问题的规律性,对规划选场,或者说对...

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
答: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地形地貌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它决定了地表形态和地势起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在山区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地形陡峭、沟谷纵横,需要采取特殊的工程措施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2)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性土;(3)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类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
答: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成因、时代、岩性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表地质作用(滑坡、崩塌、岩溶等)、天然建筑材料(粘性土料、砂性土、碎石...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其涉及哪些方面?电大
答:1.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影响工程建筑利用和改造的地质因素的综合。2. 这些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布局、地下水状况、地应力分布、地表地质作用以及自然建筑材料的可用性等。3. 工程通常指的是建筑、水利、采矿等领域中,按照一定计划和进度进行的大规模工作。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
答: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否则可能导致基础工程失稳。综上所述,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概念,它涵盖了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地质作用、动力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和评估这些条件的影响,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
答:风化特征、软弱层和接触带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力学属性等。3.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性。地质构造,特别是那些形成于近期且规模较大的主要断裂,对于控制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沉降和变形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