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行中省各是什么机构?

作者&投稿:林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书省 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曾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及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唐在中书令之下设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皆为要职.宋代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宋史·职官志》说:“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任命省、台、寺、监、侍从、知州军、通判等官员.”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并规定此后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此后即无中书省这一机构.
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京畿、河北、山东、山西)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