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踏勘路线及观察内容

作者&投稿:陟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野外地质踏勘~

野外地质踏勘是在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和遥感影像单元图编制的基础上,对调查区进行全面的野外踏勘,具体内容包括:
(1)影像单元岩性特征、岩石类型组合、边界性质、形成的地质作用规律了解。
(2)宏观影像单元分区与三大岩类空间的对应关系。
(3)影像单元与地层单位、岩体单位、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
(4)影像单元特征标志与地质体的关系。
(5)了解区域矿产概况,初步掌握矿产种类,矿源场类型,主要成矿类型和矿化标志。
(一)踏勘路线布置原则
野外地质踏勘方法采用影像单元-剖面法。踏勘路线及实测剖面线布置应遵循总体控制、重点突出的原则,具体要求为:
(1)剖面选择要求层序完整,露头连续,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都在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2)剖面线位置尽量选择影像单元种类齐全的地区。当受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可采取分段选线,以达到总体控制。
(3)踏勘路线选择仍以控制所有影像单元为佳。
(4)路线可以不连续,但影像单元不能遗漏。对标志特征明显,延伸稳定的影像单元,必须单独安排一条控制路线,查明其地质特征。
(二)实测主干剖面的测制
实测主干剖面的测制之目的是通过剖面测量、分析研究,以了解各影像单元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变质类型及各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填图单元,为遥感初步解译的地质图编制服务。因其填图单位构成的复杂性,不同剖面的测制要点不尽相同。
1.沉积地层剖面测量
(1)分层。实测主干剖面以“层”作为基本描述单位。它可以是单一岩石层,也可是岩石复合层,内部基本连续,与上下相邻层宏观可分,影像特征基本一致。垂向上岩性和任何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但要求分层一定要与影像标志相吻合,保持影像与岩性的一致。
(2)岩性。分层的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综合命名方式予以概括。尤其是颜色,除描述新鲜面之外,风化面颜色也很重要,对影像岩石单元标志意义较大。结构描述应注意不同岩性的差别和变化,这样对分析岩性形成的环境、成因有利。
(3)沉积-成岩构造观察。注意层的形态、层理类型、单层厚度,各种交错层理、层顶面的波痕、冲蚀痕、干裂,层底面和各类印痕,印模等描述。
(4)化石。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不仅是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沉积环境最灵敏的指示物。描述内容为化石门类组合特征、个体形态、保存状况,分析状态与岩性及沉积构造的关系,排列的优选方位。
(5)正常层序的识别和接触关系。识别岩层的顶、底方位是确定其新老顺序的关键。而许多沉积构造能够指示岩层的原始顶、底方向。如斜层理、冲蚀痕、干裂、遗迹化石等。
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连续沉积、不连续沉积。对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性如何渐变过渡;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包括平整的,起伏的,有印痕或印模等,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及变质现象,并查清不连续沉积原因。对于不整合,应注意在临近界面上下寻找地层时代的依据。
(6)样品采集和系统采样是剖面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地质情况和需要来定。通常采集岩矿鉴定、岩石化学、同位素样品等。
(7)野外记录和作图
它包括丈量记录和剖面描述部分。丈量记录包括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角等。剖面描述包括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倾向、倾角(真倾角)、取样位置及编号等。
2.变质岩地层剖面测量
变质岩地层剖面测制一般应在填图单位确定之后实施。具本内容包括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特征矿物、变质结构、单元接触关系等观察描述及样品采集记录。
3.火山岩地层剖面测量
火山岩地层剖面测制应依据火山喷发作用特点,结合影像特征显示,按火山盆地或火山机构分别布置实测剖面线。剖面测制要点为岩石类型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旋回特征及样品采集等。
4.剖面测制资料分析整理
主要根据不同影像单元剖面测制结果分析整理,建立填图单位,确定不同填图单位的影像标志及划分依据,为编制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服务。

1.踏勘路线

图9-1 实测剖面及地质路线布设示意图

a、c—平行(U型)路线;b—花瓣状路线;实线为布置剖面线,虚线为布置路线;D、C、P、T依次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
路线布设一般应尽量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图9-1);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测区区域地质填图路线的要求,但在设计编写前,由于填图单位尚未正式确定,因此不宜过多布置此类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2.系统观测路线
此阶段路线布设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地质填图最终成果的质量。要求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对路线线距和点距在基本满足填图比例尺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对地质繁简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地质路线的稀、密应有所不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凡穿越路线不能达到目的的,可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
3.检查路线
该类路线的布置以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应根据检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布置相应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此类路线可以重复原有观测路线,也可以是新布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
上述三种地质观测路线在进行野外资料的室内最终整理时,均应统一转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但不同性质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应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线画加以区别表示。

为了顺利和全面地完成梁山地区野外地质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全区地质踏勘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将为实测剖面和填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区内地质概况、实习时间安排、地质填图的需要及交通条件,梁山地区地质踏勘路线拟选定5~6条,主要观察内容和教学重点如下。

图6-14 磨刀石沟正断层素描图

(一)王项村至龚家湾路线

1.地质路线

路线起于测区东部丘陵区的王项村(王家巷)南约300m处的深沟口。沿深沟西行,经营盘梁至龚家湾,路线全长约2.5km。

2.观察内容

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可观察以下主要地质现象:①前震旦系汉南杂岩体的岩石类型、相互关系和组构特点;②前震旦系岩体与震旦系沉积地层间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③震旦系地层特征,震旦系上、下部的接触关系及砂岩中的各类交错层;④磨刀石沟正断层性质及证据;⑤磨刀石沟内震旦系岩层与河流流向所显示的“V”字形法则;⑥龚家湾至大南沟一带的倾伏背斜特征。

3.教学重点及要求

结合观察内容,重点讲授以下内容:①结合汉南杂岩体讲授岩石的基本类型,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野外鉴定标志,岩体的互相穿插关系及时代归属的确定方法;②通过前震旦系与震旦系的接触关系全面介绍岩(体)层(地层)的接触关系及系统分类,各类关系在本区的表现;③结合前震旦系至寒武系的地层层序和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分析古地理环境及其变迁;④通过磨刀石沟断层观察,归纳断层的分类及其野外确定断层性质的方法;⑤分析龚家湾背斜特征及其与北侧梁山向斜的成因联系。

(二)大南沟路线

1.地质路线

路线起于龚家湾以西的大南沟沟底东侧分水岭上,沿沟西上至中梁寺,路线全长约1.5km。

2.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内容包括:①震旦系与寒武系地层间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及生物化石界线;②下寒武统的地层层序和岩性特点;③观察并练习采集生物化石;④寒武系与奥陶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底砾岩特征;⑤中梁寺斜滑逆断层的性质等。

3.教学重点及要求

①结合寒武系地层的观察,重点讲授生物化石在地层划分方面的作用及其与岩石地层学的关系;②根据寒武系岩性、古生物面貌恢复古地理环境;③重点分析中梁寺断层的性质及其证据。

(三)下梁山后沟路线

1.地质路线

该路线起于下梁山(镇)后沟口,沿沟南上至构造台地南缘二叠系地层。路线长约1.0km。

2.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内容包括:①继续观察下寒武统地层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奥陶系赵家坝组(?)底砾岩;②奥陶系地层系统划分及古生物特征、宝塔灰岩龟裂纹特征及成因;③奥陶系与志留系间的整合接触关系及下志留统地层和岩石特征;④下志留统与下二叠统梁山段地层的平行不整合关系;⑤观察和寻找各时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等。

3.教学重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①底砾岩的形成及其在地层划分上的意义;②奥陶系至志留系地层和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尤其是宝塔灰岩和形成环境讨论;③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的生物化石特征、地层划分依据及其划分原则;④二叠系与志留系之间的接触关系。

(四)圩泥洞-吴家坪路线

1.地质路线

路线起于梁山南侧张口子河口的圩泥洞,由南而北经水磨上、张家口子、陈家村,由陈家村改向西行,经中湾子至陈家村水库西岸,后绕道水库南侧经岭背后至吴家坪。该路线较长,约5.5km。加上由吴家坪经土地岭返回上梁山路程3.5km,总计9km左右。要完成该路线的教学任务。建议在路线起点至陈家村乡(有简易公路)段增配车辆。

2.观察内容

依次观察内容包括:①张口子(圩泥洞)斜滑逆断层;②上、下二叠统地层及岩性特征;③二叠系碳酸盐岩与岩溶地貌;④二叠系与三叠系地层的沉积整合接触界线与判别及三叠系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⑤陈家村水库西岸向斜核心由三叠系地层形成的挤压揉皱现象,由轴部纵观梁山向斜构造及其地貌特征;⑥吴家坪及河沟村断层、特征、产状、性质观察与讨论。

3.教学重点及要求

该路线教学重点和要求如下:①重点讲授张口子断层特征及发生的力学机制,要求学生正确判别断层面、节理(张性、压性和扭性)面及沉积层理面,并测量其产状、绘制断层素描图;②分析总结二叠系和下三叠统地层和岩性特征,恢复其沉积古环境及海陆变迁史;③在上述四条路线观察基础上,以向斜核部三叠系地层揉皱现象为重点,总结本区向斜构造的几何特征及形成机理。要求同学们正确区分盆地、向斜盆地和向斜构造等地质地貌概念,进一步明确梁山不对称、短轴、倾伏向斜构造的基本特征。

(五)狮子山-上梁山黄龙寺路线

1.地质路线

该路线起于向斜盆地内的狮子山东侧三叠系地层,经狮子山、何家山、土地岭至上梁山黄龙寺。路线全长约4.5km。为了观察地层的系统性(由老至新),宜将路线起点放在狮子山,也可据具体情况,将起点定于黄龙寺,由北而南观察。

2.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内容有:①三叠系与古近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新近-古近系地层层序及岩石特征;②土地岭以东向斜外侧上二叠统王坡页岩岩性及层位;③土地岭斜滑逆断层;④土地岭断层以西下二叠统梁山组炭质页岩及白色粘土;⑤梁山北麓第四纪冲洪积物(洪积扇)、坡积物、残积物及黄龙寺附近汉江二级阶地、河漫滩等冲积物。

3.教学重点及要求

教学重点包括:①通过古近系地层和岩性的观察,重点介绍其沉积古环境,如古地貌,古气候和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等,古近系沉积过程与向斜构造发育的成因联系;②王坡页岩及梁山组炭质页岩的形成条件及其所代表的古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矿产意义;③通过土地岭断层断层面、擦痕及构造岩的观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野外确定断层及其性质的方法,分析土地岭断层与向斜构造的成因联系;④概略介绍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阶地沉积物的时代划分及古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塑造梁山现代地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上梁山至中梁山路线

1.地质路线

由上梁山石灰厂经土地岭直达中梁山(海拔955m)向斜转折端。路线长约2.5km。

2.观察内容

由中梁山制高点鸟瞰实习区全貌,包括地貌类型及其分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基本格架和展布规律,地层发育概况及地层与地貌的成因关系等。

3.教学重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①根据梁山地区地形图所给出的当地磁偏角(西偏1°39')或坐标偏角(东偏1°3'),磁、座偏角(西偏2°40')进行现场罗盘校正,用校正后的罗盘完成地形图定向;②概略介绍(对照实地)实习区自然地理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及主要地貌特征、类型,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梁山现代地貌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互相制约作用及不同地貌发育的地质基础;③重点讲述区内地层发育概况、展布规律及主体构造形态和空间展布特点,使同学们了解主要踏勘路线及实测地质剖面在区内的地质地貌位置,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④利用制高点和向斜转折端,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熟练地层产状的测定方法和地质点的确定方法(目估法、截距法、截线法和前、后方交会法等)。通过转折端产状和系统测定,使同学们对向斜构造有一个初步了解。

以上6条踏勘路线、观察内容和教学重点供各实习队安排时参考,可根据实习时间、天气状况及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基本踏勘路线应不少于4条。



路线三 测鱼-阳坡地质路线
答:一、目的要求 观察古元古界滹沱群南寺组、蒿亭组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及断层特征。二、教学内容 ( 1) 观察滹沱群南寺组火山角砾岩及火山集块岩的基本特征。( 2) 观察滹沱群蒿亭组岩性特征。( 3) 观察断层的基本特征,分析断层的性质。三、路线观察 No. 1 点位: 到张河湾电厂公路与石门土路交汇...

实习路线一 大石河河流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观察
答:(3)观察河流阶地沉积物的特征及绘制地层剖面图。(4)学习绘制河谷横剖面。(5)观察黄土剖面的岩性特征。二、实习要求 (1)学生须携带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簿、铅笔、橡皮、三角尺、钢卷尺。(2)出野外之前要复习河流地貌及其沉积物知识。(3)自带午饭。三、实习内容 点号:No.01 点位:辛...

路线一 赣州市章贡区水东地质观察路线
答:图4.2 河流阶地示意图 贡江东河一带阶地地貌特征,除Ⅰ级与Ⅱ级较难辨别外,其他各级都十分清楚,结合阶地面上分布的沉积物的特点不难区分。4.1.2 水东地质观察路线实习内容 (1)观察认识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2)观察认识白垩系红层及风化作用。No.1 位置:在东河大桥之上。内容:(1)...

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答:在实习中对于每条实习线路都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每天出发后,在野外记录本上记录日期、地点、观察路线号。到达观察点后,首先是明确观察点的位置,在记录簿上记录观察点的点位和构造部位,写明主要的实习任务。然后进行如下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 (1)露头描述:主要描述观测点附近的露头的出露情况、露头性质(是天然露头还是...

野外踏勘
答:在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区,可进行重点踏勘或专题踏勘,以核验前人资料为主,对存在的疑难和关键性问题进行较详细的观察,提出初步解决办法,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地质研究程度偏低地区,可进行概略性路线踏勘,要对其遥感地质解译的内容进行验证、调绘,并建立解译标志。(2)踏勘路线的野外观察 踏勘路线...

马蹄岭—驻操营地质构造观察路线
答:路线:基地—马蹄岭—驻操营—基地 任务:1)观察断裂构造。2)观察褶皱构造。预习内容:构造运动、岩石变形。No.17 位置:马蹄岭垭口。意义:断裂构造观察点。观察内容:1)二叠系岩性与层理构造。2)断裂构造。教学内容:1)观察垭口公路两侧边坡上的岩性与沉积构造。岩性为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

路线五 平涉公路养路站-测鱼垭口构造地质路线
答:( 4) 观察垭口断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规律及断层内部的变化。( 5) 观察垭口断层上下盘地层的岩性及断层沿走向对地层的切割关系。三、路线观察 No. 1 点位: 位于沿庄东部公路 U 形弯南侧。X: 4186750 Y: 0243750 Z: 490 点性: 岩性观察点。内容: 观察蒿亭组的岩性特征及三角洲沉积序列。主要...

野外地质踏勘
答:(2)宏观影像单元分区与三大岩类空间的对应关系。(3)影像单元与地层单位、岩体单位、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4)影像单元特征标志与地质体的关系。(5)了解区域矿产概况,初步掌握矿产种类,矿源场类型,主要成矿类型和矿化标志。(一)踏勘路线布置原则 野外地质踏勘方法采用影像单元-剖面法。踏勘路线...

路线六 赣州市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
答:脉岩:在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边缘带广泛发育有乳白、灰白色的石英脉及细晶岩脉,并常穿插到变质岩或花岗岩体中去(图4.17)。还有暗绿色,风化后呈铁锈色、褐黄色的基性岩脉(煌斑岩)。图4.17 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脉 (沙石镇峰山,谢文伟摄)4.6.2 峰山地质路线实习内容 (1)观察认识寒武系...

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设
答:路线布设一般应尽量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图9-1);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测区区域地质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