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作者&投稿:柯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朝初期的七位名人雅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他们这几个人但是都喜欢在竹林里一起玩耍、喝酒、吟诗作赋,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都是非常有个性而且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虽然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品德和道行都是很高的。当时那个朝代还能酣畅淋漓的在竹林里喝酒,不理朝政的文人真的是值得钦佩的。
阮籍和嵇康他们的思想都是偏向于老庄之类的道教学说,而王涛和王戎他们两个人虽然也是支持老庄的言论,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受到了一些儒家学说的影响,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家了。向秀就和他们都不一样,他支持的是教与自然合一。这七个人都是非常不拘小节的人,他们不像普通得读书人那样拘泥于礼法,他们想干嘛就干嘛。
他们经常聚集在竹林里高谈论阔,喝酒赋诗,而且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在讽刺当今朝廷的虚伪。朝廷多次的想要收纳竹林七贤,但是这七个人根本就不理睬朝廷,所以朝廷一气之下就对他们展开了追杀。嵇康因此被杀,阮籍装疯卖傻逃过一劫,山涛和王戎被迫投奔朝廷,因为朝廷的干预,竹林七贤就地解散。
对于竹林七贤的竹林还是有争议的,有些学者觉得这个竹林就是在嵇康家中旁边的一块竹林,但是也有些学者觉得所谓的竹林七贤其实并不是先有的竹林才有的七贤,而是七贤先有,后来经过一些人的记载幻想出了一个所谓的竹林而已。但是史学家经过史料记载和地理考察也发现来当初山阳一代的确是有竹林的区域,所以竹林七贤的竹林是确有其事的。无论竹林七贤是否真的是在竹林里,这七个文人雅士还是值得我们学习钦佩的,他们都是勇者。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嵇康是聚会的东道主,也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释义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译文:嵇康相处山阳,所与神交的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参与了流的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的侄子阮咸、琅邪王戎,于是为竹林之游,人们所说的“竹林七贤”啊。

扩展资料:

竹林七贤主要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诗》。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嵇康是聚会的东道主,也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孙盛(302—373)《魏氏春秋》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后《世说新语·任诞》又说:“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样看来,“竹林七贤”之首是嵇康,他和阮籍、山涛构成七人小组的第一方阵;比他们年轻一些的其余四人则为第二方阵。

嵇康(公元224—263年),安徽宿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回归自然,厌恶烦琐的礼教,其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在感情上,他亲近曹魏皇室,因为他娶了魏谯王曹林的女儿。但嵇康不愿意参与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自认为没有能力而为之,所以他只能开始了自我放逐,把目光投向了山阳县。后因拒绝入朝为官被当权者所不喜,于公元263年,年仅40岁被司马昭杀害,史称广陵绝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尉氏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官职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他常常蔑视礼教,以白眼(斜眼看人)看待他说人为的俗人,以青眼(正眼看人)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被人称之为“青白眼”。

山涛(公元205—283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字巨源,西晋时期名士,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直到四十岁才做了官,当了郡主簿。眼看仕途有所起色了,却忧虑朝堂之中的暗潮,于是弃官43岁来到了竹林。嵇康所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写给他的,这也让后人对他有诸多非议。二十年后,他顾念旧情,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官,可见他来从来没有忘却过旧友之情,之前种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向秀(约公元227年—272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著有一书、一论、一赋,皆是难得的佳品,后人无可比肩。后在山涛的引荐下,与嵇康、阮籍相识。

刘伶(约公元221年—300年),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曹魏末期曾做建威参军,晋初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反对黑暗统治,被统治者所不喜,后遭罢黜。为了躲避迫害,刘伶嗜酒放浪,肆意妄为,著有《酒德颂》一篇。《晋书》里记载: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世辛弃疾有“醉后何妨死便埋”,清代的敦诚也曾经这样悼念曹雪芹:“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

王戎(公元234—305),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字濬冲,竹林七贤之一。年少成名,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等职,与阮籍、嵇康等人常在竹林之游,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被其他几位戏称为“小俗物”。

阮咸(约公元222—278年)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字仲容,著有《律议》传世,是阮籍之侄,叔侄二人并称为“大小阮”。精通音律,尤其善弹琵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长颈琵琶就是以“阮咸”为名的。

竹林七贤皆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髓,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迫于统治阶级的威压,他们往往不能正面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只能采用比喻、隐喻、象征等方法,侧面反映自己对当时政权的不满与无奈。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嵇康是聚会的东道主,也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孙盛(302—373)《魏氏春秋》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后《世说新语·任诞》又说:“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样看来,“竹林七贤”之首是嵇康,他和阮籍、山涛构成七人小组的第一方阵;比他们年轻一些的其余四人则为第二方阵。

嵇康(公元224—263年),安徽宿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回归自然,厌恶烦琐的礼教,其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在感情上,他亲近曹魏皇室,因为他娶了魏谯王曹林的女儿。但嵇康不愿意参与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自认为没有能力而为之,所以他只能开始了自我放逐,把目光投向了山阳县。后因拒绝入朝为官被当权者所不喜,于公元263年,年仅40岁被司马昭杀害,史称广陵绝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尉氏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官职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他常常蔑视礼教,以白眼(斜眼看人)看待他说人为的俗人,以青眼(正眼看人)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被人称之为“青白眼”。

山涛(公元205—283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字巨源,西晋时期名士,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直到四十岁才做了官,当了郡主簿。眼看仕途有所起色了,却忧虑朝堂之中的暗潮,于是弃官43岁来到了竹林。嵇康所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写给他的,这也让后人对他有诸多非议。二十年后,他顾念旧情,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官,可见他来从来没有忘却过旧友之情,之前种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向秀(约公元227年—272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著有一书、一论、一赋,皆是难得的佳品,后人无可比肩。后在山涛的引荐下,与嵇康、阮籍相识。

刘伶(约公元221年—300年),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曹魏末期曾做建威参军,晋初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反对黑暗统治,被统治者所不喜,后遭罢黜。为了躲避迫害,刘伶嗜酒放浪,肆意妄为,著有《酒德颂》一篇。《晋书》里记载: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世辛弃疾有“醉后何妨死便埋”,清代的敦诚也曾经这样悼念曹雪芹:“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

王戎(公元234—305),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字濬冲,竹林七贤之一。年少成名,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等职,与阮籍、嵇康等人常在竹林之游,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被其他几位戏称为“小俗物”。

阮咸(约公元222—278年)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字仲容,著有《律议》传世,是阮籍之侄,叔侄二人并称为“大小阮”。精通音律,尤其善弹琵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长颈琵琶就是以“阮咸”为名的。

竹林七贤皆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髓,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迫于统治阶级的威压,他们往往不能正面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只能采用比喻、隐喻、象征等方法,侧面反映自己对当时政权的不满与无奈。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贤之首是嵇康,这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晨曲曹操真孙女为妻,做过大夫之职,在司马氏上位后,愤然写下绝交书,这也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有什么口诀
答:竹林七贤记忆顺口溜 口诀记忆法:王戎上山(山涛)秀(向秀)了一把箭术,射死两只鸡(嵇康、阮籍)手拎(刘伶)一只嘴衔(阮咸)一只。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七贤指哪些人 ...

竹林七贤具体指哪七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什么精神?
答:竹林七贤具体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下面我会进行简要介绍,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定时代特色,是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的产物。嵇康:三国时期的思想家,主要喜欢写诗歌和散文,表现出追求自然,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的思想,他的诗歌和他的人一样让人觉得万分洒脱。阮籍:三国...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分别有哪些作品
答: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中聚会。竹林七贤的由来 指我国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又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这十年间(三国魏国正始年间),常在当时的山阳县,即...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答:1、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具体介绍如下:2、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出生于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他是曹魏时期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文学家。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同倡导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是哪个朝代?
答: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嵇康是聚会的东道主,也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指什么人
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答: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而...

中国古代被称为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分别是哪七个人
答: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答: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