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民俗仡佬族有哪些丧葬习俗?

作者&投稿:卷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仡佬族丧葬习俗


仡佬族非常重视老人死后的葬礼。他们总是举行宗教和盛大的葬礼来表达他们的悲痛。其丧葬礼仪复杂,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和地域文化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日夜陪伴的老人去世后,活着的人们感到深深的悲痛,总是举行虔诚而隆重的葬礼来表达哀思,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丧葬礼仪和丧葬文化。你对仡佬族的丧葬习俗了解多少?


一.葬礼


老仡佬族的葬礼是在一些地区燃放鞭炮。一些村民在葬礼上听到了三环矛的声音,请求帮助。贵州西部的老仡佬族去世时,一定要让他们出嫁的女儿、女婿报死讯。哀悼者不允许进入他们女儿居住的村庄。他们只能在村外喊。女儿女婿一听,立刻搬了一张八仙桌到岔路口,在桌上放了满满一竹筒菜和香,倒了三杯酒,当场宰了一只鸡。然后焚香烧纸以示哀悼。


牺牲后,哀悼者进入房间。丈夫为祭品做好鸡肉后,哀悼者被邀请去吃它。随后,夫妻俩带着雨伞、窗帘、卫生纸、大炮、鸡、猪、菠萝饭,唢呐队赶到新娘家参加祭祀。出嫁的女儿走进大门,凤梨饭被献祭,哭了。其他近亲也提供菠萝饭。


第二,在大厅里唱歌跳舞。


这是仡佬族的古老习俗,也是他们葬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它在仡佬族的大部分地区非常流行。老人去世后,在精神休眠期,巫师主持一个隆重的“上教堂”仪式。许多亲友在鬼面前“敲锣打鼓唱着歌,男男女女围着尸体跳来跳去”。仡佬族女巫和民谣歌手在仪式上朗诵古老的葬礼歌曲。其内容包括追溯到神话的传说,天地之初,兄妹开亲,米传入。它描述了死者的灵魂遵从公鸡的指示,与祖先相会,生者为死者祈祷和献祭。


古代丧葬歌有相对固定的格式、长度和节奏。他们的描写风格侧重于现实生活的写实,有些还带有浓厚的戏剧色彩。例如,他们描述了死者的灵魂与他们的祖先相遇的过程。它们是生动而珍贵的仡佬族文化遗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仡佬族的丧葬歌陆续被发掘整理,大部分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文化馆的藏品。仡佬族老人去世时,将逝者停放在正殿,在神灵前起舞,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因为他们在大厅前跳舞,大厅通常位于主厅,所以他们得到了践踏大厅舞蹈的名字。


舞会上,三四个人吹芦笙,玩钱杆,摇铃,舞绸刀。所有的人,无论男女,都手拉手跟在后面。其他几个女人,举着火把,酒壶,或装有酒碗或酒杯的茶盘,向队列旁边的舞者敬酒。人们边跳舞边唱挽歌。挽歌的歌词大多是关于死者的生平事迹。跳舞时,身体微微弯曲,来回跳跃,右脚略重着地,形成一个台阶,并不时伴有“哈哈哈”的叫声。舞蹈过程主要是通过队形的变化来完成的。跳舞时间通常持续一个多小时。


在古代,大厅上的舞蹈是在坟墓前表演的。由于地形的限制,演出改在大厅进行。起初跳舞的时候,他们只玩芦笙和摇钱树。后来看到汉人做“道场”,巫婆就经常用丝刀和信物来驱鬼。直到这时,他们才渐渐学会了舞丝刀。仪式上还有一种民间舞蹈,是由仡佬族巫师和舞蹈演员领舞的“草堂舞”。这种舞蹈是将茅草绑在舞者全身,手持长刀跳舞


大部分仡佬族地区都有围棺悼念死者,为其灵魂开道的祭祀习俗。黔西北仡佬族老人病危时,不能平躺在床上,只好由儿子搀扶下来。老人去世后,在死者腰间缠上黑布,然后把尸体搬到炉子旁的临时垫子上,或者放在木棺材里。本族巫师主持灵柩的祭奠仪式。也就是说,子子孙孙各持香烛,女婿手持供品和灵牌,跟着巫师的诵经声从左到右排队连续三轮抬棺。


然后,一只公鸡,三只鸡和一头猪被献给了老人。念巫师祝福语和约定,以示鬼魂会带他们去阴间享受。然后,杀了公鸡,围着棺材转圈,把鸡扔到门外,埋在山里。像芦笙这样的乐器经常被用来为仪式伴奏。在一些地区,在绕棺仪式后,人们会用松枝在屋外的平地上建造一座十多英尺高的灵堂,称为“方嘉”。环绕灵柩一圈后,灵柩被移至方嘉,在那里开启灵魂之路的仪式也由当地一名巫师主持。


路开了,巫师带着公鸡一只一只爬上屋顶,屋子里的人用长矛刺穿屋顶。巫师公鸡死后把矛折断扔出门外。然后,巫师坐在灵柩旁,背诵了开幕式的词。具体内容是把逝者送到祖屋,一一相见。开幕式结束后,将举行葬礼。下葬后,有的地方在坟前的长竹竿上安角。


4.独特的埋葬方式


在早期,它们被埋在洞穴里,而不是地下。溶洞通常是天然洞穴,有些是手工雕刻的,大部分选在临水的悬崖上。如果没有洞穴,就把棺材放在岩石上。一些人仍然把泥土埋在洞穴里作为坟墓。到了现代,镇安、石阡等地的仡佬族还埋在窑洞里。在古代,仡佬族还用薄石板埋石棺,石棺内放置尸体,或用厚石板造棺,内装陈的棺木。前者叫石棺墓,后者叫石板墓。墓室一般是几个字母并列,字母之间的内壁有方孔。


黔北仡佬族至今仍流行一种“活基”墓。坟墓由厚厚的石板砌成,外面的土地是圆形的,正面雕刻着花草和鸟类。因为这些墓葬是在主人生前修建的,是打算死后埋葬的,所以“圣迹”这个名称实际上是石板墓的发展。安葬方式也不一样。很多石墓面对的是山,但面对的是山脚,脚面对的是山顶,这与正常的埋葬方式是相悖的。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叫“过河拆桥”。甚至还有垂直埋在头顶上方的方法。从清代中叶开始,大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了墓葬。大地是坟墓,就像汉族的坟墓一样。



仡佬族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新中国成立后,经各地仡佬族代表协商,报经国务院同意,1956年公布统一称为仡佬族。 1983年,随着民族识别、民族成分恢复工作的进行,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经县以上 *** 批准,又有25万多人恢复了仡佬族民族成分 。 历史 学界一致认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为老)人有关。在住房、服饰、饮食、丧葬和穿耳等风俗...

仡佬族舞蹈仡佬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答:仡佬踢踏舞仡佬族舞蹈形式多变,其优美的动作和协调堪称舞蹈中的精美艺术。在仡佬族传统舞蹈中,踢踏舞最具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踢踏舞逐渐消失,可能成为另一种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的文化遗产。下面就不用说了,是仡佬族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354步堂舞。仡佬族踢踏舞是遵义县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的...

仡佬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答:3、牛王节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

侉仡族真的存在吗?有什么祭祀活动?
答: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仡佬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仡佬族与古代居住在今贵州一带的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唐宋时,史书中开始出现“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称,统称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对这一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与仡佬族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

仡佬族的风俗习惯
答: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人口437997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仡佬语属汉藏...

仡佬族怎么读
答:仡佬族读音是gē lǎo zú。仡佬族,学界一致认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为老)人有关。在住房、服饰、饮食、丧葬和穿耳等风俗习惯上,也保留有大量与古代僚人相似的特征。比如贵州普定县窝子乡和高阳乡的仡佬族,到十九世纪末仍然还保留有“打牙”习俗。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

仫佬族和仡佬族有啥区别吗
答:学界一致认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为老)人有关。在住房、服饰、饮食、丧葬和穿耳等风俗习惯上,也保留有大量与古代僚人相似的特征。比如贵州普定县窝子乡和高阳乡的仡佬族,到十九世纪末仍然还保留有“打牙”习俗。古代僚人很早就在中国西南地区生存。在汉代建立牂牁郡以前,这里已有若干个...

仫佬族历史 仫佬族和仡佬族有啥区别?
答:仫佬族和仡佬族有啥区别?仫佬族和仡佬族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名字看起来很像,但他们之间会有联系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族源、聚居分布、文化上会有相似,仫佬族和仡佬族这两个字面上看起来相似的少数民族,会有相同点吗?又有哪些区别呢?现在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和仡佬族文化。仫佬...

古人是如何将棺材放到悬崖峭壁上呢?
答:这种丧葬习俗在我国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都有分布,其中以福建武夷山、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最为广泛。福建地区的崖葬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即古越人的丧葬习俗;四川云南地区的崖葬多为元、明时期的“五溪蛮”,即猫、猺、獠、獞、仡佬族的丧葬习俗。“五溪蛮...

仡佬族的节日
答:仡佬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20分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从古代僚人中发展出来的。 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期到公元三世纪初期(汉末),西南地区夜郎一带,已经有包括仡佬族的先民在内的僚人活动 仡佬族在住房、服饰、饮食、丧葬以及凿齿(打牙)、穿耳等习俗上,都曾保存了较多的古代僚人的特征。到十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