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排名10大将军都有谁

作者&投稿:店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手下几大名将都有谁?~

1、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
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
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
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刘弘基
刘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县)人。唐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初以父荫,拜为右勋侍。好侠仗义,不事家产。后来投奔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交好李世民。
晋阳起兵时,斩杀宋老生,击破卫文升,围攻长安,拜为右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跟随李世民征战,讨伐西秦霸王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屡立战功。
贞观年间,拜为卫尉卿,封为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以辅国大将军致仕,随军远征高句丽。永徽元年(650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襄,图形于凌烟阁。
3、屈突通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
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安。高祖起兵入关,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后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论功第一,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后回朝拜为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复为检校行台仆射,镇守洛阳。
贞观元年(627年),改封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不久病故,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永徽年间,重赠司空。
4、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陪葬昭陵。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
5、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秦琼被称为神拳太保,是隋唐有名的英雄,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猛将之一。这样一个猛将在凌烟阁排名却在排在最后,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先凌烟阁封将是指对唐朝有功劳的人。秦琼本来是隋朝的大将,后来被迫降服王世充,但是秦琼却看不起王世充的为人,因此投奔到李世民的帐下。史书记载秦琼有万夫不挡之勇,每次战争他常常冲锋在前,每战必先且每战必胜,为李世民的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朝统一以后,许多武官因常年征战,身上有很多创伤,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便选择了休生养息,一般情况下不上朝,不大参与朝中的事情。秦琼也是伤病缠身,因此唐朝统一后不再有什么作为。
对于玄武之变,《旧唐书》记载秦琼参加了,可是其他史书当中参加者名单却没有他。个人认为有二种情况,一是他参加了事变,可能他的功劳没有程咬金、李绩等人的功劳大;二是或许并不像隋唐演义里讲的那样,他是为了李世民而投奔李唐。因为,当时皇帝是李渊,而李渊对他恩遇有加,因而他不想也不愿意去做让皇上亲子相互残杀的事情,也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明对秦琼的信任是有所保留的。
在玄武门之变以后,虽然凌烟阁封将秦琼排在最后,但是在他去世以后,唐太宗命人在他的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他的生前战功,并陪葬于召陵,这都可见秦琼在唐太宗心目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答:
人物生平
▪ 赵国公长孙无忌
▪ 河间王李孝恭
▪ 莱国公杜如晦
▪ 郑国公魏征
▪ 梁国公房玄龄
▪ 申国公高士廉
▪ 鄂国公尉迟敬德
▪ 卫国公李靖
▪ 宋国公萧瑀
▪ 褒国公段志玄
▪ 夔国公刘弘基
▪ 蒋国公屈突通
▪ 勋国公殷开山
▪ 谯国公柴绍
▪ 邳国公长孙顺德
▪ 郧国公张亮
▪ 陈国公侯君集
▪ 郯国公张公瑾
▪ 鲁国公程咬金
▪ 永兴公虞世南
▪ 邢国公刘政会
▪ 莒国公唐俭
▪ 英国公李勣
▪ 胡国公秦叔宝

李靖 李绩 罗通 苏定方 薛仁贵 裴行俭 李光弼 侯君集 高仙芝 刘仁轨

国公长孙无忌(约599-659),书生出身。凌烟阁24功臣之首,长孙皇后之兄,李世民的大舅子。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死后,独掌大权,除掉了高阳公主,顺便还捎带上了太宗最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干预李治的私生活,为高宗所忌。最后因斗争失败,死在武则天手里,全家受株连。 
赵郡王李孝恭(591-640),唐宗室。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蔡国公杜如晦(585-630),书生出身。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46岁。李世民深为痛惜,死后极尽哀荣。堪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不知何因忽然忆起杜如晦,潸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并不时送御馔祭奠。但是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的驸马爷,后来因牵进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斩。袭爵的长子杜构本来官为慈州刺史,因弟弟一案也坐贬岭南,死于边野。 
郑国公魏征(580-643),书生出身。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魏征活着的时候被太宗尊称为“镜子”,死后李世民却下令,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毁人墓碑以泄私愤。着实不是明君所为! 
梁国公房玄龄(579-648),书生出身。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卒年70岁。太宗废朝三日,赠太尉,陪葬昭陵。但其次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夫妇因谋反被诛。长子房遗直受牵连废为庶人。房玄龄的牌位也被下令从太宗庙中撤出。 
申国公高士廉(575-647),书生出身。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主动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一家三代宰相,风头无两。 
鄂国公尉迟敬德(585-658),武将出身。原为刘武周部将,后投降李世民。有单骑救主之功,此后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功成后身退,晚年信奉道教,远离政治得以善终。后世民间“门神”之一。 
卫国公李靖(571-649) ,武将出身。传说中红拂的老公。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战功无人可及。以79岁高龄病死于家中。最后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托塔李天王。 
宋国公萧瑀(574-648),书生出身。隋炀帝萧后之弟。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74岁病死,陪葬昭陵。 
褒国公段志玄(579-642),武将出身。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参加历次重要战役。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病逝后陪葬昭陵。 
夔国公刘弘基(582-650),武将出身。太原起兵时,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病逝后陪葬昭陵。 
蒋国公屈突通(557-628),武将出身。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终降李渊。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旧唐书》评价他:“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 
勋国公殷 开山(57?-622),武将出身。李渊旧部。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病身亡。 
谯国公柴绍(59?-638),武将出身。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夫妻皆英雄。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王世充等重要战役。但其子柴令武与巴陵公主夫妇皆死于张孙无忌之手。 
邳国公长孙顺德(58?-63?),外戚。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后因居官贪婪,几次被削爵,最后病发身死。 
勋节公张亮(59?-646),农民出身。原为李密部下。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二十年,有人告发张亮讲过“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谶语,加上他私招义子五百人,有谋反之嫌。太宗下诏处斩,籍没家产。 
陈国公侯君集(59?-643),武将出身。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怀恨在心。图谋杀李世民拥立其长子李承乾,事泄被杀。被斩时面不改色。妻子皆流放岭南。 

谁是李世民手下的将军?
答:李世民手下的将军是谁?他手下有许多勇敢的将军,正是因为他们的足智多谋和勇敢,才能巩固和加强李世民军队的实力。舞台照片手下的将领有、秦、何、何,后人称他们为“瓦岗五虎”。罗成是秦琼的表弟,擅长玩枪,而且他的枪法很准。罗长得帅但是不爱笑。人们称他为“一张冷脸、一支冷枪和的程”。隋末...

李世民时期的五虎将都是谁啊?
答: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王伯当 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李密走投无路,带领王伯当等两万人降唐。降唐后,...

李世民死的时候开国将军还有谁
答:李世民去世时开国将军还有:1、尉迟敬德,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2、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3、长孙无忌, 字辅机,河南...

唐朝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是谁?
答:唐朝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一、李靖 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大将军都有谁?
答: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成,薛仁贵,宇文成都,李元霸,裴袁绍等等等等

李渊3个儿子的手下大将都有谁
答:冯立,东宫翊卫,车骑将军薛万彻,东宫武官,车骑将军、武安县公李志安,太子千牛可达志,东宫武官秦、齐二王府则设有左右六护军府、左右亲事府、左右帐内府。左右六护军设正副护军,左右亲事府、左右帐内府设正副典军。下设统军。秦王李世民手下记录的比较多,尤其是玄武门表现积极的:周护,右一府护军,嘉川郡公齐善行,左...

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十位将领谁最惨
答:庞卿恽:玄武门之变讨隐太子有功,后拜右骁卫将军、邾国公,善终;高士廉: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后因病去世。现在我们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经过了贞观时期的改造。努力为唐太宗辩白是唐史书写的重要政治任务,很多真相被遮掩过去。玄武门之变,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

唐太宗二十四功臣分别都有谁?和他们的排名?
答: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

唐太宗时期名将有谁
答: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4、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

请介绍一些唐初与李世民打天下的将军
答: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画家阎立本在皇宫的凌烟阁内绘制了对大唐创建立有殊勋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其中有与他一起东征西杀、浴血拼搏的武将,也有出谋划策、博学多德的文士,排名如下: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