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质量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落实手段之一,是组织门实?

作者&投稿:彩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

制度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质量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落实手段之一,是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保证。


质量文化,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


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


质量观

质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民族精神素养的表现形式。过去的几年,各行业发生了诸多事件,能与“质量”字眼关联者甚多,这使得数年前就被地列入学术课题的“质量文化”一词,在舆论圈里又被热情地追捧起来。在此,中国青年策划人、公益营销践行者魏涛先生从商家、消费双方的角度,对质量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正确理解质量背后的精神支持


这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感开始提高,已自觉地对社会问题展开深思性的关注。但是,将个人情绪强加予民族品格,却是有点小题大做。


实际上,我们平时太缺乏对深处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太少去包容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我们的思想总停留在沙滩上,整日盘算着、捉弄着潮汐给送来贝壳和小虾,再不愿费神地去深谋远虑。我们总喜欢拿道德说事,总期待着问题的背后牵引出更大的“内幕”,总觉得问题的“深刻”不是深度而是“复杂程度”——其实,这只能说是娱乐化的心理,不是看待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

久之,却成为民间的时代之风。从经验来看,重大质量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的主题都会集中到“监督管理体制”、“官员腐败”、“企业经营道德”如此问题之上,认为问题的根本原由,皆在监管纰漏和经营违规两个方面,已成为看待质量问题一贯性的立场和观念。这些认知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某些官员、某些企业或某些利益集体,确实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但我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探索,也不能停留在这般水平上,否则问题永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我的观点是,单纯地把质量问题归罪于道德问题和管理问题,是不全面的,也违背了理性。

质量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长期的质量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质量的认识,它能在质量管理中起到无形的鞭策和促进作用。

质量文化,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

质量文化( Quality Culture)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

质量观
编辑
邓小平同志说过:“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
意思是,质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民族精神素养的表现形式。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十三次提到了“质量”一词,涉及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及党的建设等六大重点部分。特别是在报告的第五部分,明确提出了对“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相关要求。
可见,质量之内涵,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之危重。
过去的几年,各行业发生了诸多事件,能与“质量”字眼关联者甚多,这使得数年前就被地列入学术课题的“质量文化”一词,在舆论圈里又被热情地追捧起来。在此,中国青年策划人、公益营销践行者魏涛先生从商家、消费双方的角度,对质量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正确理解质量背后的精神支持
如今社会上有些人喜欢用这样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态度——“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意思概是对社会问题“顿悟后的不可思议”。这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感开始提高,已自觉地对社会问题展开深思性的关注。但是,将个人情绪强加予民族品格,却是有点小题大做。
实际上,我们平时太缺乏对深处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太少去包容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我们的思想总停留在沙滩上,整日盘算着、捉弄着潮汐给送来贝壳和小虾,再不愿费神地去深谋远虑。我们总喜欢拿道德说事,总期待着问题的背后牵引出更大的“内幕”,总觉得问题的“深刻”不是深度而是“复杂程度”——其实,这只能说是娱乐化的心理,不是看待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久之,却成为民间的时代之风。
从经验来看,重大质量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的主题都会集中到“监督管理体制”、“官员腐败”、“企业经营道德”如此问题之上,认为问题的根本原由,皆在监管纰漏和经营违规两个方面,已成为看待质量问题一贯性的立场和观念。这些认知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某些官员、某些企业或某些利益集体,确实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但我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探索,也不能停留在这般水平上,否则问题永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我的观点是,单纯地把质量问题归罪于道德问题和管理问题,是不全面的,也违背了理性。
在应对质量的问题上(多指生产领域的质量),我国逐步建立了各级监督、管理与执法部门,制定了标准化、检验、计量、统计等系统的控制流程,发展了各种舆论载体,完善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近些年在国内、国际(特别是食品、玩具类产品)市场的突发性质量事件的处理上,已经显现出这个体系的优势,处理成果显著。但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恶性质量事件在短期内尚不能够有效避免,存在的隐患远大于防范措施。所以,就不单是监管和控制就能做到的了,还需要文化的力量去影响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建立好全社会的质量文化,从根本上提高民族质量观念的自觉性。过去,我们在这方面花的心思和开展的行动太少了。
自古而今,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一直有几种观念没有完好地建构,或者说没有促成建构这些意识形态的物质条件。例如,质量观念、形式化审美、公共空间意识等等,质量观念是民族精神结构中尚未发育成熟的主要单元。质量意识发生,不一定发源于商品生产,但它主要是指对商品生产。严格地将,中华民族的质量观,应当是我国出现社会化大生产之后,近百年内才真正发展起来的。从先秦诸子时代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显现出对质量意识萌生的启发。古代中国的商业不发达,长期的农耕文明造就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嫁接到封建政治意识中,时刻制约着集中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的发生。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庞大的内需,没有长距离的流通,没有大量的商品交换,甚至有些时期因战争而大大地降低了人的生存底线——连生命质量都难以保障,自然没有质量观念产生社会现实基础。
到是某些典籍,偶然能找到“精益求精”、“庖丁解牛”等类似反映细致、周全、追求高超境界做事精神的成语和典故,但又逐渐转化为对人的精神品格的理解,并没有发展成为衡量做事质量的标准。
质量意识没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性部分,是中国社会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很多人并没有理解这个重要的因素,感性地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和浅显的批判,不从积极的态度去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观念,一味地归罪于道德问题和管理,是值得那些“反思者”再次反思的。
民族品质的古今对话
上文有述,立法监管与制度控制尚不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唯一途径,要注重传统意识结构的修补和对质量文化的普及,要不断将质量意识根植于民族精神,进而保持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平衡。那么,在没有完善质量观念及质量评价系统、一直保持相对较低生产力和传统思想的古代中国,生产质量又是怎样的呢?
汉朝以来,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瓷器之路”上,中国人依靠淳朴厚道的技术工艺和极高的生产品质,让丝绸和瓷器成为民族最荣耀的产品,开启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征途;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安济桥,在千余年自然风化与人为磨损之后,如今的赵县人民仍在享用它伟大智慧的恩泽;战国曾候乙的墓葬中,两千年多前的青铜器,其设计水平和制作技法,皆为现代人所赞叹;军事方面,古代人民建造了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艺术方面,古代金匠制作了工艺极其复杂的且是中西技术结合的景泰蓝,是对国外技术吸收创新的典范。
如此之例,不胜枚举。
古代中国人的确创造了大量堪称中华文明标志的器物,使得古代中国在外交、外贸事务上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让我们现代人深感不及。古人无明显的质量观念,但其创造质量,却值得今人学习和赞颂。那么,现代人处于新时期初步形成的质量意识的框架下,为何又常常受制于低水平模仿的思维,并对生产劣等商品乐此不疲呢?如果不能解释得清楚透彻,某些人又要那样发问了——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了?
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大分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质量文化这一尚未完善的意识形态显然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基础无法匹配,加上市场经济主流意识的引导,出现了传统文化惯性与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激烈碰撞,催生了各类社会问题。
实际上,我们讲的质量文化并不限指产品的质量,还有生活质量、教育质量、创新质量、民生质量、环境质量等等,等等,质量意识是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关照,且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现代社会中,生活方式急剧变化,时代更替的节奏加速,人们沉浸于具体事务中,忙碌于竞争和被竞争的追逐,情绪变得浮躁,立场不再坚定,开始淡视事物的本质内涵和人生的终极价值,对事物表面价值的注意力超过了事物的品质,甚至在经济利益的纵容下,背叛了道义。
为经济酝酿文化的土壤
“政府越来越用心,百姓越来越浮躁;政府越来越包容,百姓越来越抱怨;新闻越来越精炼,娱乐越来越乏味”——这是我对当下社会情绪之变的体会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之初,我们所要面临的新思潮。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价值观使中国人的心智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当社会主流意识承认以经济目标为价值实现的终极标准后,我们的生活、教育、情感都在超这一目标运动着,趋同着,有时连文化、道德都成为经济的附庸,法律也被置于其次。一时间,一股以“是非不重要,真假无所谓”等观念为代表的社会风气酝酿并发展起来。到今天,由此引发的大量的当代问题陆续露出水面,并普遍化了。
可喜的是,看清了这个问题的人们开始行动了,党和政府自然首当其冲地作了表率,开始实施文化救援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作为社会意识的创造主体的大众,要真正地反应过来,尚需时日。
当然,我们精神空间里冒出了不和谐的冲动,但并不足以动摇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实架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大篇幅描述了社会主义的“大文化”,就是屏弃那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融的意识形态,要求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得优化我们的精神空间。
发展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可以在几十年内迅速完成,而完善一个民族核心的文化性格,却是需要几代人通过数百年的时间共同努力。同样,质量文化建设也要比完善质量立法艰难得多。中国质量文化问题的实质是,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文化却没有跟上经济的节奏,并在出现问题后没能给予必要的回答。
通过文化建设改善质量问题是漫长的,也是根本性的。
只有质量文化的良好发展,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转。我们要坚定信心,认真务实地面对这个很多人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深刻地理解社会中的古今问题、中外问题,经济与文化问题,科学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协调好继承和创新、经济和文化、道德与法制等对立关系的发展步调,社会必有大和谐之氛围。

编辑 | 张舒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部署和要求,推动各单位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建设。集团公司将于2019年9月9日-10月15日举办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

竞赛方式

进入页面后点击单位组织答题入口→填写注册信息→所在单位栏输入491387即可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在部门栏选择本单位→登记注册后即可答题。

竞赛知识范围

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理念、方法和工具的有关知识,以及其它质量管理应知应会的内容。相关内容可参考“新时代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全国指定教材”《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

小编为你要来了题库,看这里~ (也可点击文尾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向上滑动阅览

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下述对质量定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客体是指“可感知或可想象的任何事物”。

B 特性包括固有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增加的特性。

C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D 特性包括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增加的特性。

2. 根据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为必须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魅力质量特性。那些充分提供会使人非常满意,不充分提供也不会使人不满意的质量特性是指。

A 一元质量特性

B 必须质量特性

C 魅力质量特性

D 多元质量特性

3. 根据ISO9000标准的定义,“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通常不包括来自的要求。

A 竞争对手

B 顾客

C 员工

D 股东

4.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

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织

B 全员

C 全过程

D 全方位

5.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6.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

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7. 若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就构成了这一过程最主要的三个阶段,国际知名质量专家将其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A 朱兰

B 戴明

C 石川馨

D 休哈特

8.张瑞敏在海尔创业初期就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成为海尔未来成功的基石。上述两句话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思想。

A 预防为主

B PDCA

C 全员参与

D 过程方法

9. 企业开展质量培训工作,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的活动,以下对四个阶段活动的描述,其正确的开展顺序是。

1 设计和策划培训

2 评价培训效果

3 提供培训

4 确定培训需求

A 1—2—3—4

B 1—4—3—2

C 4—1—2—3

D 4—1—3—2

10. 根据我国的标准化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中,生产、交换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标准是。

A 强制性标准

B 推荐性标准

C 非推荐性标准

D 技术文件

11. 质量文化内容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其中 位于最核心,是质量文化的精髓。

A 精神文化层

B 行为文化层

C 制度文化层

D 物质文化层

12. 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质量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落实手段之一,是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保证。

A 精神文化层

B 行为文化层

C 制度文化层

D 物质文化层

13. 依据品牌的沙堆模型,是构成品牌的最基本要素。

A 信誉

B 质量

C 技术

D 责任

14.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术语的国家标准是。

A GB/T19001

B GB/T19000

C GB/T19004

D GB/T19580

15. GB/T19001要求,组织应针对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建立质量目标 。

A 过程

B 人员

C 资源

D 相关方

16. GB/T19001要求,最高管理者要按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A 标准规定的

B 半年一次的

C 策划的

D 顾客提出的

17.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成文信息”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的信息,包括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过程的各层次文件,以及用于证实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

A 受控

B 传递

C 形成文件

D 正式发布

18. 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建立在九条基本理念基础上,以下不属于九条基本理念的是。

A 资源配置

B 战略导向

C 系统管理

D 合作共赢

19. 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导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下不属于社会责任范畴的是。

A 质量安全

B 环保与节能降耗

C 员工福利

D 诚信道德

20. 在将组织战略目标加以分解的方法中,可以应用方针目标管理方法,还可应用。

A 质量功能展开(QFD)

B 平衡记分卡(BSC)

C 六西格玛管理(6σ)

D 全面生产维护(TPM)

21. 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中,用“方法-展开-学习-”来评价组织过程的成熟度。

A 水平

B 趋势

C 对比

D 整合

22. 在目标管理中,特点使考评具有了客观标准。

A 充分授权

B 结果导向

C 上下沟通

D 自我激励

23. 日本标准协会在年制定和颁布了JISO9023《方针管理指南》。

A 1987

B 2013

C 1997

D 2003

24.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不包括。

A 供应链维度

B 财务维度

C 客户维度

D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25. 以下不属于内部标杆管理对象的是。

A 公司技能标兵

B 公司劳模

C 竞争对手

D 公司文化之星

26. 以下不属于标杆管理分类的是。

A 内部标杆管理

B 外部标杆管理

C 竞争性标杆管理

D 创新管理

27. 以下不属于标杆管理三阶段的是。

A 目标设定

B 组织策划

C 项目实施

D 持续完善

28. 选定标杆项目时,以下能体现所选项目本身可实现的要素是。

A 具有战略价值

B 行业最佳实践

C 高层领导参与

D 具有改进潜力

29. 某生产过程在过去3个月质量合格率的统计数据为93.3%,则该过程的σ水平大约为。

A 1.5σ

B 3σ

C 4σ

D 6σ

30. 在DMAIC中,通常要用试验设计DOE的阶段是。

A 测量M阶段

B 分析A阶段

C 改进I阶段

D 控制C阶段

31. 以下关于精益六西格玛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费

B 六西格玛的出发点是减少变异

C 精益六西格玛就是六西格玛方法论加精益工具

D 精益六西格玛吸收了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

32. 下述关于精益管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精益管理源自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PS

B 消除浪费使顾客价值最大化是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

C 实现看板拉动是精益管理的最终目标

D 精益管理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33. 下述用于价值流图分析(VSM)的符号中,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1 库存/在制品 2电子信息流 3推动箭头 4 改善点

B 1 看板信号 2 运输 3 推动箭头 4 控制点

C 1 库存/在制品 2电子信息流 3运输方向 4改善点

D 1 采购信息 2电子信息流 3推动箭头 4 控制点

34. 以下不属于价值流图应用范畴的是。

A 识别流程的浪费与非增值

B 分析流程的相关方

C 用精益方法设计未来价值流

D 识别信息流对流程的影响

35. 在5S管理中,以下属于整理范畴的是。

A 约束习惯

B 效果维持

C 点检维护

D 区分清理

36. 不包括在目视化管理中的内容是。

A 人员分类着装

B 视觉显示与色彩标准化

C 物品码放运送标准化

D 形迹管理

37. 在防差错应用中,以下不属于防错原则的是。

A 削减、合并、调整或简化(ECRS)

B 全员参与

C 追求完美

D 效率优先

38. QC小组“通常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其课题是指。

A 攻关型课题

B 创新型课题

C 现场型课题

D 管理型课题

39. QC小组活动起源于。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韩国

40. QC小组活动基本程序通常包含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指。

A ADLI (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阶段

B LeTCI(水平-趋势-对比-整合)四个阶段

C SDCA(标准化-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

D 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

41.掷两颗骰子,在点数为7时,其中有一颗骰子为3的概率是。

A 1

B 2/36

C 1/6

D 2/6

42.在假设检验中,接受原假设时,可能错误。

A 犯第一类

B 犯第二类

制度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质量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落实手段之一,是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保证。



企业质量文化有什么作用
答:企业质量 文化 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及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 企业管理 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 方法 、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企业质量文化的作用...

如何加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答:所谓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或集中反映。对企业来说,它不仅对其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环境质量、管理...

什么是固化,对生产成型和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固化是指物质从低分子转变为高分子的过程(一)涂填或挤灌铅膏后的铅酸蓄电池极板,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固化室中失水,原来的可塑性铅膏定型凝结成微孔均匀的多孔固体的过程,是铅酸蓄电池极板最后成型的重要工序。固化后的极板称“生极板”。固化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主要包括:游离金属铅的氧化;...

固化和僵化是什么意思?
答:支出挂钩机制在特定发展阶段为促进上述领域的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带来财政支出结构固化僵化,加大统筹安排财力的难度,全国财政从中央到县四级都要求挂钩,不符合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强项、弱项也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也不一样,挂钩制度往往使财政预算安排脱离实际,也容易引发...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答: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华为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从以产品、工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扩展到涵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质量管理体系。那么,我为大家分享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你们讲...

质量经营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方式?
答:国际上的三大质量奖,美国的波多里奇奖、日本的戴明奖、欧洲质量管理奖都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质量经营的框架要求,这是一项引领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三、解析质量经营1.质量经营应以质量文化为主导。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主要内容是...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答: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地做一些小事,这就是德国、日本的质量科学,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国、日本这样的精密制造。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文化?我们要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最终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如果公司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这种大质量体系,你们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则是不可靠的城墙,最终都会被推翻。 其次,我们要...

提升学校品质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构建和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 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具有持续性。

如何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答: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职工的质量意识密不可分。若要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必须加大培训力度。质量教育培训是把质量理念、质量文化、质量规范转化为每个员工自觉意识的过程。为保障体系运行有效性,企业建章立制的同时,更应注重从精神层面来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方针,深刻理解...

质量文化的应用案例
答:海尔质量文化的营造分五个步骤:第一步:树立质量理念,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海尔的第一个质量理念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第二个质量理念是“谁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第三个质量理念是“质量改进是个没有终点的连续性活动,停止就意味着开始倒退”。海尔初期,在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