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尊王攘夷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素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公称霸主要历史背景?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1、齐桓公称霸主要历史背景:齐襄公时,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自封为王。第二年,雍林人谋杀无知,讨论重建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2、“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原因:周朝,自平王东征以来,周天子的权威大大削弱,王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篡夺政变和吞并战争不断发生。同时,边疆民族乘机入侵,中华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力量。及时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力挽狂澜,抵抗进攻。齐桓公尊崇周天子,多次发动战役,帮助诸侯抗击夷地战争,深受赏识。齐桓公的事迹被后人称为“尊王攘夷”。


扩展资料:
齐桓公的政治举措:
齐桓公在位时致力于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将京城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乡,共21个乡。齐国的主要兵源是十五个士乡。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齐桓公把国家事务划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了三官制。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的三十户人家是一个镇,每个镇都有一个治安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
三个乡是一个县,每个县都有一个县分区。十个县属于一个属,每属设大夫。全国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王攘夷

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介桓公在管仲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强军的改革措施,发展工农业生产;在政方面对居民实行国野分治的办法,国都及城郊为国,其他地方为鄙野;在军事方面,实行地方行政组织和兵制合一的制度。实行兵民合一,农忙务农,农闲以围猎的方法进行军事训练,有战事出征,战斗力很强,国家不必支付养兵费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齐国的国力日益强盛,齐桓公就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外,谋求对诸侯发号施令。当时,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国(称荆蛮)是周王室和各诸侯的威胁,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作为建立霸业的大旗。

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侵燕,燕向齐求救。山戎兵入燕境,掳掠子女,不可胜计,闻齐师大至,解围而去。桓公兵至蓟门关,燕庄公出迎,谢齐侯远救之劳。管仲说:“山戎得志而去,未经挫折,我若退兵,山戎必然又来,不如乘之征伐,以除一方之患。”桓公同意管仲意见,征伐山戎。燕庄公率本国之兵参战,并建议请无终国为向导。桓公即备金帛,遣公孙隰朋往招之。无终国派出大将虎儿班,率骑二千前来助战,桓公使为前队。

山戎主密卢听到齐兵来伐,即派其将速买率三千骑出战。速买惯用伏兵战术,令士兵伏于山谷之中,只等齐军到来行事。虎儿班前先到,速买引百余骑迎战,略战数合,速买诈败,引入林中,一声呼哨,山谷皆应,把虎儿班之兵截为两段。虎儿班死战,战马受伤,束手待擒,恰遇齐军大队已到,杀散速买之兵,救出虎儿班。大军东进三十里,地名伏龙山,桓公与燕庄公结寨于山上,齐将王子成父和宾须无立二营于山下,皆以大车联络为城。山戎主密卢亲自带领速买,引万余骑兵前来挑战,一连冲突数次,皆被车城阻隔,不能得入。延至午后,山戎兵渐渐稀少,坐地谩骂。管仲识破山戎的伏兵之计,即派虎儿班引人马飞奔杀出,命王子成父率一军出左,宾须无率一军出右,两路接应,专杀伏兵。虎儿班马头到处到,戎兵皆弃马而奔。虎儿班正欲追赶,闻大寨鸣金,即勒马而回。密卢见虎儿班不来追赶,一声呼哨,招引谷中人马,指望悉数来追,却被两路齐兵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回,干折了许多人马。

密卢为阻止齐兵进击,将齐军必经之路的黄台山谷口用木石擂断,又将濡水坝断,以断绝齐军用水。齐军无水,难以前进。桓公命军士凿山取水,公孙隰朋说,蚁穴居知水,可找蚁蛭处挖之。军士按此办法寻找,果于山腰处挖得水泉,其味清冽。桓公说:“隰朋可谓圣矣!”因号其泉为圣泉,伏龙山改为圣泉山。戎军又擂断了黄台山谷口,以为齐军无法通过。管仲命宾须无领一军由虎儿班领路,取芝麻岭小路进发,以六日为限,同时命士卒各用一只袋子装满土,先使人驾空车二百辆前探,遇坑填土。至期,大军直至谷口,发声喊,齐将木石搬运进。密卢自以为无患,日与速买饮酒为乐,忽闻齐军杀入,连忙跨马迎敌,未及交锋,宾须无率领的西路军也赶到,速买知小路有失,无心恋战,保着密卢逃走,投奔孤竹国,马匹器仗,牛羊帐篷之类,大量遗弃,都为齐军所获。齐桓公率军进入山戎,秋毫无犯,戎人皆欢迎齐军。

齐军为了追击密卢,便向孤竹国进军。密卢逃至孤竹国请求援助,国君答里呵派大将黄花元帅抵御齐军。黄花元帅与齐军先头部队交战,不分胜负。后面齐军大队人马都到,黄花元帅心慌,弃军而走,五千人马被齐军掩杀大半,余者尽降。黄花元帅逃至国都无棣城,对国君答里呵说,“齐君所恨在于密卢,唯有斩密卢君臣之首,献于齐君,与之讲和,可不战而退。”答里呵说,“密卢穷而归我,何忍卖之。”宰相兀律古献计说:“国之北有一旱海,又叫迷谷,是砂碛之地,一望无际,没有水草,如风沙刮起,咫尺不辨,如误入迷谷,就很难出来,只要派一人诈降,诱齐军至此,必将死亡八九。我们整顿军马,坐待其毙。”答里呵同意此计,即派黄花元帅前往齐军假投降。黄花元帅在路上遇到密卢君臣,他为取得齐君的信任,便斩了密卢之首。速买战不过黄花,单刀独马投奔虎儿班营中,也被虎儿班杀了。至此,山戎国君臣都被杀了。

黄花元帅提着密卢之首,来到齐军,献上密卢之首,对齐桓公说,“我国的国君逃至砂碛,向外国借兵报仇,我劝他投降不听。今斩密卢之首,投于帐下,愿率本部兵马为向导追赶国君。”桓公见有密卢之首,不由不信,即用黄花为前部,引大军进发,追赶孤竹国君。黄花请先行探路,桓公命高黑同行,大军继后。进入砂碛后,天色已晚,不见了黄花,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寒气逼人,狂风刮地,人马俱惊,多有中恶而倒的。桓公急传令收军,前后队已自相失,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只见天昏地暗,东西南北,茫然不辨。及至天明,又见山谷险恶,盘盘曲曲,全无出路,桓公心下早已着忙。管仲说,老马可以识途,虎儿班的马多从漠北而来,可命虎儿班选几匹老马引路。桓公依言,取老马数匹先行,委委曲曲,终算出了谷口。

齐桓公出了迷谷,率军进攻无棣城。管仲设计,命虎儿班率心腹数人,假扮做城中百姓,混入城中,只待夜半举火为应;命齐军攻打无棣城东、南、西门,留北门让他逃跑;又命王子成父和隰朋分作两路,埋伏于北门之外,只等答里呵出城,截住擒杀。黄花不意齐军即至,大吃一惊,即率军民守城。延至半夜,城中四五处起火,虎儿班率十余人砍开南门,放齐军入城。黄花知事不济,扶答里呵寻路而逃,闻北门无兵,即从北门逃出,行不到二里,两路伏兵杀出。黄花力尽被杀,答里呵被王子成父俘获。及至天明,桓公入城,数答里呵助恶之罪,亲斩其首,悬于北门,以警戎夷,安抚百姓。

齐桓公灭了山戎和孤竹,将小泉山下之地给无终国,以奖虎儿班助战之功,将山戎、孤竹之地五百里给燕国管理,大赏三军,然后班师回国,燕庄公送桓公出境。

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南方的楚国出兵攻郑国,郑国向齐求救。齐桓公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之师,首先讨伐楚国的盟国蔡,蔡人反叛其君。齐桓公乘胜前往伐楚,楚成王兴师应战,成王先派屈完至齐营见管仲,问道:“贵军何故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当年周成王封我先君太公于齐,派召康公给了我先君太公讨伐诸侯,夹辅周室的权力。你楚国不再进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缩洒的东西,所以来谴责;昭王当年南征没有回国,所以来询问。”屈完说:“周失其纲,朝贡缺废,天下亦然,岂惟南荆,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你去问汉水吧。”屈完言毕而回。管仲对桓公说:“楚人倔强,未可以口舌屈也,宜进逼之。”于是传令八军同发,直至陉山,离汉水不远。管仲下令就此屯扎,不可前行。诸侯都说:“兵已深入,何不渡过汉水,决一死战,而逗留于此?”管仲说:“楚既遣使,必有准备,兵锋一交,不可复解。我屯兵此地,遥张其势,楚惧我势众,将复遣使来谈判。以讨楚出,以服楚归不亦可乎?”不出管仲所料,楚成王已拜斗子文为大将,屯兵于汉南,只等诸侯兵过汉水,便来邀击。现八国之兵,屯驻陉地。子文得知后说:“管仲知兵,不万全不发,今以八国之众,逗留不进,是必有谋,可再派人前往探其强弱,察其意向,或战或和,决计未晚。”成王再派屈完至齐军。桓公问其来意,屈完说:“我君以不贡之故,致于君讨,我君知罪,君若肯师退一舍,我君敢不唯命是听!”桓公同意退师一舍,在召陵驻扎。屈完回报楚王,仍命屈完送金帛八车,再往召陵犒八国之师,复备包茅一车,具表向周进贡。

齐桓公这一系列的行动,极大地提高了齐国在诸侯中的威望。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到葵近(今河南兰考东)会盟,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君主都来赴会,周襄王也派周公参加,并给齐桓公赐胙(祭庙肉)、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称其为伯舅,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你是怎样看齐桓公的“尊王攮夷”?
答: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尊王”在当时是一面“正义”旗帜,在此旗号下,齐国打败山戎,保护燕国;击退楚国,保护中原,在诸侯国中威望大增。齐国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

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举起正道大旗,让他国不敢非议。有点类似于做杂牌起家的富豪,现在要借认证,创品牌,制定行业标准了。所以齐国需要尊王攘夷这个大义。在当时发动讨伐战争,或者灭国战争,是要受到周王室及其他诸侯的非议的。那么就算力量在强大,阻力也会逐渐逐渐增强。所以灭国战争、讨伐战争虽然是有,但是不能...

齐桓公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尊王攘夷的
答:齐桓公出生于公元前716年。公元前776年,周家刚上任第二年的新王周平王(姬宜臼)看着都城镐京周围全是戎、狄,觉得很不安全。而且他老爹(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同志)就是被骊山之戎杀掉了。再加上那个时候镐京周围连续赶上了地震+旱灾,周平王就不想待在这个地方了。在郑、秦、晋等几个诸侯的...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
答:挟天子以伐不服。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尊王攘夷什么意思?尊王攘夷的思想是谁提出来的?1、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是齐桓公提出的。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齐桓公现象是什么?
答: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扫清了内部发展的障碍,齐桓公把眼界放到了国外。当此之时,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各国都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思想,为了打破这个思维,要像周王室一样,让天下的诸侯心甘情愿臣服和膜拜。就要尊王攘夷,...

什么是尊王攘夷呀?
答:公元前六五一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与会者有鲁、宋、郑、卫、许、曹等,周天子也派人前往。总计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管仲对齐桓公霸业贡献良多。 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起而称霸。晋文公执政时时重举『尊王攘夷』之旗帜。他早年饱经忧患,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即位后乃任用贤良...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
答:尊王攘夷是姜小白、管仲、鲍叔牙提出的。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 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

资治通鉴里有没有齐恒公尊王攘夷
答:公元前661年,齐恒公派兵帮助刑国赶出了山戎,并重建国都。第二年,卫国国君被入侵的山戎杀害,齐恒公再一次出兵帮助卫国重建家园。公元前655年,齐恒公有率领多国联军讨伐南方的楚国,楚国在重大的压力被迫同意进贡周王室,并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联盟当中。齐恒公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仅名正言顺当...

齐桓公和曹操都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为何评价却截然相反?
答:尊王攘夷的主要目的还是团结大多数力量来巩固共同利益,绝对不会有取而代之的非分之想。而后者,曹操虽然没有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但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也绝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其方向仍然是朝着取而代之的方向去的。第三是结局不同。齐桓公尊王攘夷,有效团结了诸侯,巩固了天子地位,维护了...

齐桓公称霸的最主要原因?
答: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号,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扩充疆界。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管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