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样培养幼儿的礼貌

作者&投稿:温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幼儿日常生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可通过礼仪行为的培养和宣传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实现
一、提高孩子礼仪行为的培养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众是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式,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需要家长的临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的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幼儿每天主动与教师,同伴相互问好,问早,每天离别与教师,同伴道再见,争当“礼仪宝宝”。
二、在家庭中宣传,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
幼儿的模访性强,他们是在模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身示范,树立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我们抓住幼儿渴望长大的契机,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积极鼓励幼儿学做自己的事。幼儿在集体或自由活动中也会发生争抢现象,很少有幼儿愿意退让,我们要为幼儿创没环境,提供条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意识地整合到各个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懂得友好合作,形成互相谦让的意识。我们要让他们在温暖快乐的集体中一天天地成长着,进步着。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培养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一、调查分析明目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年增加,现已达80%。及时了解孩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对课题研究活动的态度,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如,“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新市民’基本素质的形成”这一课题,调查显示:本地孩子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方面习惯较好,“新市民”子女的自理能力较强,90%以上的家长认为行为习惯培养是重要的,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占97%。综合分析后,将幼儿的行为习惯细化为文明礼貌、清洁卫生、生活自理、善思好学四个方面,每个主题月以一个方面习惯的培养为主。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点再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
又如,“探索家长工作新途径,促进‘新市民’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调查发现:有89%的幼儿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存在问题;家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50%,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4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15%的家长对孩子有具体方法辅导,85%的家长是随幼儿的喜好发展。由此,确定相应的习惯培养目标,如:小班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中班的“自理、自控习惯培养”;大班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
二、多措并举抓落实
1.争取支持,家园协同教育
发放“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的倡议书,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签订《家长文明公约》,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举办“家长沙龙”,共同探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新生家长沙龙”“老人的育儿经验”等。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家长开放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情况。每个班每学期都会邀请家长组织活动,从家长的角度展示在培养幼儿行为和良好习惯方面的好办法。
2.潜移默化,创设环境熏陶
由中班、大班品学兼优的孩子担任文明小卫士,每天身披红绸带,向来园的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问好;教师以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孩子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爱护的动作,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幼儿。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走廊、楼道和各种设施旁边,让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设计各具特色的班级评比栏,及时展示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方面的表现,如看谁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在区域活动时,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区域的人数规定和操作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日常渗透,节日文化强化
我们把幼儿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机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晨间活动和餐后散步时,播放与行为习惯相关的儿歌、故事和歌曲。在集体活动中,把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各个领域的教学有机结合,如在语言活动中,讲述《漏嘴巴的公鸡》《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各类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态度和活动后主动整理的习惯。在开展游戏时,培养幼儿协商合作和文明交往的习惯。
同时,利用节日文化,强化对孩子的教育。如,清明节组织幼儿和家长祭扫烈士墓,为沉睡着的革命烈士献上自制的小白花,听教师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敬老节来临,有时邀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过节,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有时来到社区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精彩的节目,与他们一起联欢。
三、巧用激励促养成
1.开展各类评选
“我是好宝宝”每日评选活动,将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幼儿名单张贴在教室外醒目的地方。“每月之星”是在“我是好宝宝”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项评比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方式,如大班采用家长和幼儿共同推荐的方式,中班采用教师提名和幼儿投票的方式。每学期进行“好家长”的评选,按照“好家长评选方案”,由各班推荐、公示产生好家长。
2.进行星级评价
星级评价指标是根据四个主题月的培养目标形成的相应评价指标。指标分为在家和在园两方面的表现,分别由教师和家长填写,以星数来评定幼儿相关习惯的好坏。
3.举行各种竞赛
为了激励孩子独立自主,定期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高低来设置内容。如小班的“宝宝会穿衣”、中班的“整理床铺”、大班的“绕毛线”。
我们对幼儿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已进入第三轮,即以“以文明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课题,愿每一位孩子在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伴随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环境熏陶,注重渗透,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新《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语言说教。”所以,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适宜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我们每天早上面带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乐意尝试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小班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方面,我们创设了“迎世博,讲文明”的专题墙面,教会孩子们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文明用语。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用心观察,为孩子设立了光荣榜奖励五角星,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赞扬声中获得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经验、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二、通过示范和教育活动,使幼儿知道怎么去做
小班幼儿的特点尤为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时时、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我就有目的的对小班幼儿行为加以引导。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巩固礼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小班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加深对礼貌语言的理解,礼貌行为得以巩固。如,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娃娃家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这样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四、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集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进行培养固然重要,但要使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家园配合也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在抓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时,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首先,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每位家长引起重视,同时对家长的行为习惯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家长对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接送孩子时,做到自觉与老师打招呼,及时使提醒孩子主动与熟悉的人打招呼,仪表整洁,不穿拖鞋、背心来园接孩子,不在校门口、校园里吸烟、吃零食,平时注意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做到谦让,关心年老体弱者等等,以家长自身的形象来感化孩子,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密切配合。其次,家长可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交往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及行为,并进一步的倒巩固。
文明礼貌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幼儿园大班礼仪习惯养成对照表!
答: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哪些礼节。 3.公共场合礼仪 知道按顺序排队是一种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幼儿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时,可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人先行。 知道如何正确地乘坐交通工具(按顺序上下车,上车时不挤不推,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大声打闹喧哗..)。 4.基本礼仪 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

幼儿园礼仪教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答:在幼儿来园时,老师应该专门记录幼儿和家长的表现。观察的重点包括:幼儿是否能主动与家长告别,进教室时是否会敲门并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问早。总结与表扬当所有幼儿安静下来后,老师会向全班问好,并总结刚才的观察结果。对于有礼貌的小朋友,老师会特别表扬并奖励小红花,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学习儿歌通过一首...

幼儿园中班礼仪习惯养成计划表!
答:1.幼儿园礼仪 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趴护栏。 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 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集合解散听口令。 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抢食。 2.家庭礼仪 出门前会穿戴、整理自己的衣物,干净整洁。 回家后能主动与家人打招呼,简单向家人讲述发生的事情。 接待客人或做客时,能友好地与...

幼儿园礼貌礼仪的基本知识
答:17、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18、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有定处、午安礼、睡间礼、起床整理……);

幼儿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良好素质人才的基石
答:幼儿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幼儿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习惯,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认识自我教育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特点,学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欄尊重他人培养幼儿平等、友善、和善的处事态度和尊重每个...

幼儿园小班礼貌礼仪的基本知识
答:幼儿园礼仪知识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二、...

幼儿园礼仪礼貌教案范文
答: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幼儿园礼仪礼貌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礼仪礼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快乐地向同伴及幼儿园内熟悉的人问好,知道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2. 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学说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尝试运用体态语言辅助礼貌用语的表达。 活动准备: 绘本的多媒体...

中班幼儿礼貌礼仪的培养
答:熟练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谢谢、请、再见、不客气、对不起等”;待人接物面带微笑,和气的说话,不急躁,不鲁莽,不插嘴,表情大方不扭捏;幼儿园课堂上,坐端正认真听老师讲,不开小差不说话,发言要举手,老师提问积极回答;爱护花草,人群中不大吵大闹,说话小声,不乱扔垃圾、会排队遵守秩序;餐桌上...

幼儿个人礼仪,塑造孩子的优雅气质!
答:从仪表仪容到形体姿态,从亲子礼仪到公共礼仪,我们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在各种场合表现得体。‍‍‍亲子礼仪亲子礼仪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一环。我们教孩子如何礼貌地请求、应答,以及感恩与告别,让孩子与家人的相处更加和谐。‍师幼礼仪在幼儿园中,孩子与老师的交往非常...

幼儿园中班懂礼貌教案范文
答:幼儿园中班懂礼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进餐时的行为符合礼仪要求。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盘子、勺子各1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直接介绍活动的名称,导入活动 (二)关键步骤: 1、第一步,餐前准备练习。 (1)取餐垫放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