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善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翻译: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肆举兵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术和射箭,斩杀敌人首级众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粮食。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不在话下吗!”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创作背景: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
李广精于骑射,沉着机智,爱护士卒,具备良将的素质;李广守边数十年,匈奴入侵,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引而避之,负有名将的声望;李广自言“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即经历了征伐匈奴的全过程,具有夙将的资历。这一切,都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卫、霍本人的オ干,可能并无过人之处。司马迁甚至认为,他们只是配进入《佞幸传》(参阅《十七史商権》卷六)。李广则不同,他从军数十年,与广大将士同生死,共命运,在无数次的艰苦奋战中与广大将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马迁为李广立传。

一、译文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yì,义)其(jī,基)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
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
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任郎官。一次天子和弄臣韩嫣戏耍,韩嫣有点放肆的举动,李当户去打韩嫣,韩嫣逃跑了,于是天子认为当户很勇敢。当户死得早,李椒被封为代郡太守,二人都比李广先死。当户有遗腹子名李陵。李广死在军中的时候,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
李广死后第二年,李蔡以丞相之位侵占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因而获罪,应送交法吏查办,李蔡不愿受审对质,也自杀了,他的封国被废除。李敢以校尉官职随从骠骑将军出击匈奴左贤王,奋力作战,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斩杀很多敌人首级,因而赐封了关内侯的爵位,封给食邑二百户,接替李广任郎中令。
不久,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父亲饮恨而死,就打伤了大将军,大将军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没有张扬。又过了不久,李敢随从皇上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卫青有亲戚关系,就把李敢射死了。
霍去病当时正在显贵并且受宠,皇上就隐瞒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又过一年多,霍去病死了。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的侍妾,很受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受太子宠爱,但他贪财好利,李氏家族日渐败落衰微了。
李陵到壮年以后,被选任为建章营的监督官,监管所有骑兵。他善于射箭,爱护士兵,天子认为李家世代为将,因而让李陵率领八百骑兵。
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穿过居延海,观察地形,没有遇见敌人就回来了。后被封为骑都尉,统率丹阳的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张掖教练射箭,屯驻在那里防备匈奴。
几年后,天汉二年(前99)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在祁连山进攻匈奴右贤王,武帝派李陵率领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约一千里的地方,想用此法分散敌人的兵力,不让他们专门去对付贰师将军。李陵已到预定期限就要回兵,而单于用八万大军包围截击李陵的军队。
李陵军队只有五千人,箭射光了,士兵死了大半,但他们杀伤匈奴也有一万多人。李陵军边退边战,接连战斗了八天,往回走到离居延海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拦堵住狭窄的山谷,截断了他们的归路。
李陵军队缺乏粮食,救兵也不到,敌人加紧进攻,并劝诱李陵投降。李陵说:“我没脸面去回报皇帝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他的军队全军覆没,余下逃散能回到汉朝的只有四百多人。
单于得到李陵之后,因平素就听说过李陵家的名声,打仗时又很勇敢,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汉朝知道后,就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从此以后,李家名声败落,陇西一带的人士曾为李氏门下宾客的,都以此为耻辱。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二、原文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於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国除。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
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馀,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三、出处
《史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
二、作品赏析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这篇文章记述汉代将领李广的生平事迹,描述了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品行,也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将军列传

【翻译】
匈奴大规模地侵入上郡,皇帝派宠臣太监跟着李广一起组织练兵,以抗击匈奴。这个太监率领数十骑兵纵马前进,看到三个匈奴人,就跟他们搏斗。那三
个匈奴人转身还射,伤了太监,差不多杀尽了他带领的骑兵。太监逃到李广那儿。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好猎手。”李广就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三人,那三个匈奴人丢去马匹步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向左右两翼散开,而自己亲自拉弓射那三个人,射死其中两人,活捉了—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好猎手。李广把匈奴捆好,准备上马回去,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兵看见李广他们,以为是汉军诱敌的骑兵,都非常吃惊,上山摆开阵势,准备迎战。李广的—百骑兵都很恐慌,想策马转身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本营已数十里,现在这样凭着一百人马往回跑,匈奴兵追来射杀,我们立刻全部丧命。现在我们留下来,匈奴兵—定以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诱骗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李广命令各个骑兵说:“前进。”一直向前,到了离匈奴阵地大约两里路的地方,停下来。又命令说:“都下马,卸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多而且近,如果有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卸下马鞍,表示不逃跑,我们用这个办法使他们坚信我们是诱骗他们中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兵就不敢攻击。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官走出阵来监视手下的士兵,李广上马同十多名骑兵奔驰过去射死他,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卸下马鞍,命令士兵都放开马,卧倒在地。这时天正要黑了,匈奴兵始终觉得奇怪,不敢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认为汉军在近旁有埋伏,想趁黑夜袭取他们,匈奴就都带兵撤走了。天明,李广他们才回到大营。大营里的部队不知李广去的地方,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四年以后,李广从卫尉调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关去攻打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并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有才能,下令说:“抓住李广—定要是活的交给我。”匈奴兵抓到李广,李广当时正受伤,匈奴就用绳子编成网络,让李广躺在里面,把绳网放在并排的两匹马中间抬着走。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偷看到他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腾身跃上那匹马,乘势将那匈奴兵推下马去,夺取了他的弓箭,快马加鞭地向南奔跑了几十里路,重新遇到他的残余部队,就率领他们进入雁门关。追捕李广的有几百个匈奴骑兵,李广边跑边取出那匈奴兵的弓箭,射死追兵,因而得以脱险。李广回来以后,朝廷把他交给执法的官吏审问。官吏判处李广损失、伤亡的部队太多,而且被匈奴活捉,罪该斩首,后来李广缴纳米谷赎罪,免于处死,降为平民百姓。
转眼间,李广在家闲居了几年。过了没有多久,匈奴又侵犯,杀死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太守。在韩安国病死后,皇帝就召见李广,派他接任右北平太守。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这件事,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望见草丛中一块大石头,以为是一只老虎,—箭射中石头,整个箭头都射入石中。走近一看,方知是块石头,又接连射那块石头,却始终不能再射入石头了。李广在郡县任太守时,听说有老虎,曾亲自去射杀虎。到镇守右北平时,有一次去射老虎,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李广最终把老虎射死了。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091.html
两年后,李广以任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出征,两支军队各走不同的路线进军。 李广军队大约行了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他手下的士兵都很惊慌,李广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李敢骑着快马冲向敌阵。李敢独 自同几十名骑兵径直穿过匈奴骑兵的阵地,从敌阵的左右两边突围而出,然后回到自己的营地。李敢报告李广说:“敌人是容易对付的!”军士才安下心。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命令士兵人人面朝着外。匈奴兵猛攻李广阵地,箭如雨下。汉军士兵死伤过半,士兵的箭也将用完。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足,不要放箭,而他亲自用强弩射死敌人的副将,连杀数人,匈奴兵的包围才渐渐地散开。到了傍晚,官兵们都已战斗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的神色气概同平时一样,更加努力地整治军队,指挥战斗。军士们从此更加佩服他的勇敢了。第二天,又和士兵奋力战斗,这时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兵才撤离包围而去。汉兵十分疲乏,不能去追击敌兵。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军回去。按照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动迟慢,耽误战机,应判处死刑,后来以缴纳米谷赎罪,降为平民百姓。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封赏。
太史公说:“《论语》说:‘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级也会遵照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
我看李将军,忠厚纯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言辞,到他去世之时,天下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对他表示哀痛。这时他那忠实厚道确实取得下级的信赖啊!有句谚语说:“桃李不会说话,树下却被人踏出小径。”这句话说的虽然是桃李这类小事,却可以用它来比喻李广高尚伟大的人格。

李将军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李将军列传翻译http://wenku.baidu.com/view/d307fa225901020207409cc0.html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 ...
答: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何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人关寒。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答: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

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急!!
答:(《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7 8段翻译
答:原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翻译: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答: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其中有一篇李将军列传,记载了李牧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军事才能。李牧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曾经多次参与战争,战功卓著。以下是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李牧者,河东人也。少孔子之道,好古文、诗书。年二十三,从齐将田忌伐赵,为车骑将军。田忌败,李牧为赵所...

求史记 李将军列传的部分翻译
答:李广以卫尉的身份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若捉到李光一定要带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

广出猎的原文和翻译
答:《广出猎见草中石》【出处】西汉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一块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能再将箭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

李广射虎文言文翻译
答: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其人 李广长期住守边塞,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史记 李将军列传 全文 还有翻译
答: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

李将军列传的5、6段翻译
答: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许多将领杀敌斩首的数目符合朝廷奖励的规定,因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