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的部分作品

作者&投稿:岳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核雕名家有哪些~

1、须吟笙
须吟笙是近代核雕名家(1923.5.13-2011.3.9),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
2、刘小敏
刘小敏,原名刘敏霞,1963年生,苏州核雕名家。师从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
3、马福元
马福元,苏州舟山村人,1953生人,13岁学习核雕,师出早期的舟山工艺厂,由于对核雕爱好至极,其学习进步很快,也为当时的工艺厂做出了很大贡献,八十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期间,马福元老师一直苦练技法,主攻十八罗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4、夏栋
夏栋,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核雕作品《鼻烟壶·吉祥如意》在第七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作品《十五贯》入选市级公益广告,展示在苏州市地铁站1、2、4号线轨行区中。

5、王洪伦
王洪伦1985年出生于山东金乡县,自幼喜欢雕刻,后拜师潘发清。自己通过多年刻苦钻研,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作品在《现代根雕揽胜》《中国根雕之光》《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等书籍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须吟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小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福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洪伦

去过“台北故宫”的人,相信会对微雕作品《核舟》记忆尤深——这只由橄榄核雕刻的小舟是“台北故宫”最小的珍宝,虽然它只有拇指大小,却被巧妙地雕刻成一叶扁舟,船上四扇花窗可自由开合,船里坐有八人。虽细如米粒,但人物动态神情兼备,惟妙惟肖。如今,橄榄核雕成为了收藏界的黑马,一个小小的橄榄核可以卖出上万的价格,甚至可以卖到百万元。究竟橄榄核雕的价值何在?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价格泡沫?本报记者采访了北派橄榄核代表人之一李永利,请他讲述天人“核”一的奥秘。黑马:橄榄核雕比房子升值快随着生活水平及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传统手工艺术品来提升文化品位,在众多的手工艺术品中,橄榄核雕因其造型小巧玲珑,刀工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而备受玩家青睐。记者走访了沈阳多家古玩城,发现极普通的橄榄核雕都是千元起价。沈阳市古玩行业商会会长孙屹告诉记者,“几年前,橄榄核雕单件作品市场价格多在50至200元之间,工精质优的作品也仅在500元左右。但随着核雕的艺术价值被慢慢发掘,目前一般作者的单件作品已经涨到400至1000元,名家单件代表作品则要卖到万元以上,甚至超过十万元,这样还一件难求。可以说橄榄核雕比房子升值快。”李永利也赞同这个观点,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核雕艺术品也开始进入拍卖市场,“在去年某春拍上,一件108粒的‘清核雕先贤人物串’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而另一串估价3000-5000元的清代核雕古钱纹手串,成交价达1.1万元。”

桃核雕刻
桃核雕刻,是用桃子的果核为原料进行雕刻,以山东的潍坊核雕为代表,老一辈领军人物有王绪徳、都传恭、裴曰信、邢友弼四人,年轻一代百家争鸣(排名不分先后):有希今、王开明、王蒙、王兆峰、田洪波、张国华、牛豪、孙业刚、王金泉、苏志鸿、马志勇、史同刚、史同亮、马震、逯雷、戴维栋等近百人 核桃雕刻
首先介绍给读者诸君的是“岁寒三友”揉手核桃 。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其次是“庭园婴戏”橄榄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泽紫褐,光润熟滑。分别在核之两侧雕刻一针叶树、一阔叶树,绿叶婆娑,枝干挺拔。树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双腿作倒立状,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树,其他或蹲坐,或旁观,或扶协,童趣跃然刀笔之下。采用浮雕和镂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气氛热烈。
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第三件是“十八罗汉”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状,色泽棕红油润,老气盎然。作者依凭硬核皱脊回谷式的错杂刻面循势造型,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朗笑,神情态势各不相同。施刀细腻,手法老到,粗犷处勾勒刚劲,精微间线条柔绵,意到手到,揽云天雾海中的十八罗汉于一核。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轮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宫图”桃核雕,高仅3厘米,棕红色泽,熟旧莹润。
“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禄寿”桃核组雕。福禄寿三星高不过2.8厘米,皆熟滑润亮,色泽棕红。其中以寿星雕刻最为传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铄,袍服结带宽松得体。福星比寿星胖大些,体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虽显见比寿星工艺简洁爽利,富贵气仍然逼人。禄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寿二星之间,其用刀之简洁一如福星,而笑脸却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个见钱眼开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寿星须眉衣褶写工而其他二星写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与福禄无缘,唯求淡泊以求长寿?三星脱刀之日想见约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开了片纹,粗细错落,但皆纹而不裂,平添了几多古旧香色。终不知哪一位买了“三星”来,把玩于掌上足以怡情,悬佩于腰间尤可养性,集“福禄寿”于一已,虽小而又小,却包罗了人生大愿,想是用来聊以自慰的。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压阵之说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近4厘米,色泽紫褐油亮,有滋润感,手感熟滑,是积旧熟陈之物。
螭与龙皆为龙,而九条龙至尊至极,于是汉魏时有九龙殿,五代时有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袍、九龙壁、九龙柱,不一而足,龙的图腾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皆选取山核桃雕制,艺人依凭胸竹驾驭刀笔,将满刀错综复杂皱脊结梗之核壳视为混沌一天地,雕卷云飘飘,琢紫气漫漫,九螭或屈侧回首腾挪于朵云之上,或昂头舒展在雾漫之中,而九龙穿飞翻腾,推云拨雾,或两现其身,或凌云直上。4只核桃,龙腾螭跃,皆嬉戏翻飞于云天雾海之中。
山核桃错杂的表面皱脊有如纵横交结的高冈深谷,捉刀者不单要具备巧借这种复杂形貌为九螭、九龙作意向造型的能力,更要具备依据刀路随时修改意向造型的丰富联想,设计布局力求九螭、九龙不拥不塞,螭与螭有呼应,龙与龙有顾盼,云与气有贯通,“球”与“球”分立而又浑然一气。“九螭”揉手核桃刀路粗犷,线条圆转不足,刚健有余,野趣重于雅逸。艺人分明注重造型而不在乎细微处的精雕细琢,螭头明显为“方斗形”。“九龙”揉手核桃紫铜色泽,手感滋润熟滑,刀法圆润,线条细婉,图面虽繁满,但龙与龙条分缕析,鳞甲分明。至于用刀之大胆,想象之丰富,构图布局之疏朗繁满有致,皆可见驾轻就熟之功力。尽管这两件揉手核桃皆未署款字,谁又能说,它的作者不该享有无名大师之誉?
与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点,但小巧精微,玩赏可添雅兴。像杏仁核雕“猕猴”,高仅2厘米,雕整核为一坐猴,双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态活脱,刀法粗犷,但线条准确而洗练,几笔几刀,调皮的小猴呼之欲出。虽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处见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见人爱了。
无论是揉手核桃,还是橄榄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让人着迷,若非如此,王爷贝勒们凭什么将揉手核桃进贡皇宫供皇室权贵赏玩呢?王公贵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钟爱揉手核桃,要么编织绦丝网袋悬佩腰间为饰,摇之有“嗑嗑”之声悦耳尽兴;要么或沉思或闲散时把玩于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强健身心。于是揉手核桃得到尽善尽美的一个昵称,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为“文玩核雕”了。所谓“文玩”,是说核雕该是跻身于艺术品之列的,其精妙,其典雅,其香色,其气韵,皆可包涵于“清高雅逸”四字之中,可不是非“文玩”莫属了?在当今收藏界愈来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发展之时,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艺术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价扶摇了。 核舟: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雕的一种。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今天的核舟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整个“南湖红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舱室4、壶2、杯皿2、书籍文件5、橹、炉、小桌各1、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均都一一俱足。
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南汇区东海大桥桥堍、临港新城主城区。
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舟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苏州核雕
明清时期,苏州核雕渐兴,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风靡朝野,出现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之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清末民初也出现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杨芝山、都桂兰。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技艺精绝;都桂兰的核雕还被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时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
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之地。据《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赏”。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现了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在苏州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今天,不由不使业内人士常常怀念他将技艺传承于后世的业绩。
殷根福(1885-1939),自幼对工艺雕刻倍感兴趣,在苏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浸润和丰富而精湛的众多传统手艺的熏陶下,曾先学竹雕、牙雕,虽默默无闻,但也能聊以维持生计。1930年前后,他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了“永兴斋”,专门出售竹雕、牙雕工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手中获得橄榄核,此橄榄核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其颗粒大,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经其精心琢磨后,随形设计雕成罗汉头像,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而后他将雕成的罗汉头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内销售,普受民众欢迎。为塑造好罗汉形象,他多次到东山紫金庵罗汉堂内临摹观察,并反复揣摩,融汇于心。此后,他刻制的罗汉头像越发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表情自然,双目传神,且形象生动、神采各异,使求购者络绎不绝。自此,他专事核雕罗汉头像,并形成殷派独特技艺。为满足市场需求,他培养了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并在舟山村组织生产,一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
殷派一脉的核雕技艺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继承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1970年,他们几个召集村上核雕艺人创办雕刻组,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1973年,又带领20余人参与创办吴县东山雕刻厂;而后于1975年在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厂。而殷雪芸则在1972年被邀至苏州工艺美术厂、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传授核雕技艺,先后培养了董兰生等多名艺徒。
一段时期,苏州橄榄核雕处于低潮时期,人员散失,技艺荒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喜爱核雕的民众与日俱增,由此核雕生产又峰回路转,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场活跃起来。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从业人数达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众对苏州核雕钟爱有加,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客户却纷至沓来。由于市场前景看好,附近从事木雕的艺人纷纷转入核雕,从业人员不断扩大,也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如陈素英、周建明、宋水官、董兰生、须培金、殷毅军等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核雕高手。同时,通过薪火相传,使年轻一代的核雕能手也随之大量涌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当今的核雕品种、花色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珠串式,即把多个核雕穿成一串,多为十八罗汉头像,各种祥兽,群仙聚会等;二是坠件式,即以单粒核雕为主,配以红线,可挂在颈项或腰间佩带,也可挂在衣服、折扇上,坠件表现形式丰富,人物有仕女、观音等,还有花鸟、龙凤、山水植物等;三是摆件式,即将核雕镶嵌在象牙或红木底座上,供人玩赏,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夺天工而名震四方。从题材内容分,主要有四个系列,一是吉祥如意系列,如十二生肖、避邪神兽等;二是神仙人物系列,如十八罗汉、观音、弥勒佛、八仙过海等;三是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如东坡泛舟赤壁、羲之戏鹅、桃园三结义等;四是山水园林系列,如山水风景、古典园林等。除上述形式和题材内容外,年轻的核雕人还在孜孜以求地探求多形式、多题材表现手法的核雕作品,似乎要将世事万物、历史人文都在方寸之间尽情挥洒,令人刮目相看。



核雕名家有哪些
答:马福元,苏州舟山村人,1953生人,13岁学习核雕,师出早期的舟山工艺厂,由于对核雕爱好至极,其学习进步很快,也为当时的工艺厂做出了很大贡献,八十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期间,马福元老师一直苦练技法,主攻十八罗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4、夏栋 夏栋,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核雕作品《鼻烟...

潍坊核雕是以什么为原料
答:潍坊核雕是以核桃为原料

核雕艺术的介绍
答: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选材料,因其体积微小工艺精难,因此在众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显得特别的可贵。 核雕和其他如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角雕、骨刻等相比相对出现较晚,而在明清时,我国大型雕塑艺术并无大的发展,而核雕的发展却生机勃勃,最富于创造性的核雕作品《东坡夜游赤壁》就出现在明朝。

橄榄核手串,有没有真的纯手工的作品呢?
答:但是现在,这些传统的鉴定方法都落伍了。除非把机器把核雕漏了一目了然(手工活肯定会将就材料,尽量避免的雕漏的)。现在的核雕雕刻都是机雕手修,机器做一遍,然后用刀在橄榄上面再做一遍,只要做的细,绝对分不出来。这样的作品如果想知道是不是机器的,除非在市面上看到一串一模一样的,真心不好...

小福整理了这一套橄榄核雕鉴定招数
答:最近有几个朋友都收到了核雕礼物,然而却不知道这核雕价值几何,一旦需要回礼心里却没数。在连着帮忙鉴定了几件核雕作品之后,小福整理了这一套鉴定招数,以后不管是自己选择还是鉴定礼物都不用求人啦。一、看材质 核雕的原料会首先影响核雕的价值。普通的核与特别的核就算是同样的题材,价值也是千差万...

舟山名家建刚核雕大师作品
答:舟山核雕城实体店 等等作品鉴赏:

最贵的橄榄核手串
答:橄榄核手串的寓意。1、事业顺利。在橄榄核上雕刻青龙图案,象征着帝王般的权力和地位,可以让佩戴之人事业顺利,步步高升。2、吉祥幸福。在神话故事中,朱雀是一种吉祥的神鸟,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这种寓意在四象八卦核雕作品中也有体现。3、避灾驱祸。白虎作为四大神兽之一,具有惩恶扬善、战无不胜的...

哪些因素影响了舟山核雕的发展?
答:作品名称:《太极八卦》尺寸:1.65乘1.65 核质:梅林铁核不漏不补无老眼 作者:苏工名家夏乐老师本工雕工:采用1.65乘1.65梅林铁核这样的雕工很考验工底刀功极其干净利落品相完美 图片作品均有【微信公众平台---奇艺轩核雕工作室】提供,欢迎各位朋友关注交流,大家也可在下方留言,小编看到都会一一...

邹丽青的作品相关
答:秋人有许多作品因为不尽自己的意所以被砸毁,多年来,他的作品有上百件,除了被人收藏以外,大部分的作品就是被自己砸毁的,他说:我认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被砸毁。秋人不骄傲自满,不追求经济利益,不为商掖做.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在橄榄核雕领域,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桃核雕《网》,...

初学雕刻雕什么图案最简单
答:雕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画的图是干嘛用的,用刻刀去掉核以为的多余部分,留下鱼的图案部分,这个步骤如果有牙机的可以用牙机,比较快一些。没有的慢慢推就可以了 到这个步骤在添加一下鱼须,鱼鳍。最后把鱼鳞、鱼眼、鱼尾巴纹路雕刻出来,到这里一个简单的文玩核雕作品就这样出来了 雕刻玩以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