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作者&投稿:威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有那些分类?~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1]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 呕欠涛"。
13、古玩器物,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14、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海参、鲍鱼。
15、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

扩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

◆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 ­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

◆ 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

◆ 古代的刑罚 ­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

(2)劓刑:割鼻子 ­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

(7)大辟:砍头 ­

(8)炮烙:将人烧烤死 ­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

(10)汤镬:将人煮死 ­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

(13)弃市:暴尸街头 ­

◆ 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 有关官职的问题 ­

1、词语

(1)授官:除 拜 ­

(2)升官:迁 擢 ­

(3)降官:谪 左迁 ­

(4)免官:罢 黜 ­

(5)招聘:征 辟 ­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

(7)大臣辞职:乞骸骨 ­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

◆ 文化常识 ­

【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

【六子】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

【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

【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

【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彩】

青、黄、赤、白、黑 ­

【五音】

宫、商、角、址、羽 ­

【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

【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

【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

【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四大须生】

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相声八德】

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张德全、周德山、马德禄、刘德治、李德祥 ­

【昭陵六骏】

什伐赤、青骓、特勤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

【八个样板戏】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五贡】

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

【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 ­

【六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

【六部】

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

【六历】

《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

【六法】

规、矩、权、衡、准、绳 ­

【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

【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十大名医】

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

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

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人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不出手”。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

节气的来源
[编辑本段]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节气的划分
[编辑本段]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与时间
[编辑本段]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蛰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 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 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 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 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 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节气诗歌
[编辑本段]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八)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九)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连连

节气联拾趣
[编辑本段]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
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云: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上联是洪承畴所出,下联为同弈者所对。意在讽刺洪失义辱节,一语双关,深藏讽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填空
1.史记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

2.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公元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3.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自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年的历史

二.简答
4.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
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被普遍认可的,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成果总和。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实际上主要是指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如基本价值观,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各种风俗习惯等等。

5.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1)来历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2)有,原因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褪色,做为其中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自然有其存在价值。

6.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1)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2)A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
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礼仪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算命

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穿着,唐装,汉服等等;饮食,饺子,汤圆,月饼等等;节日,中秋,清明,春节等等;礼仪,尊老爱幼,爱好和平等等。
这些基本都是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更多了。



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
答: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体包括:1、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2、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3、八骏图、太极图(太极)。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如《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4、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5、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戏曲(traditional opera,历史上也称戏剧)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念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传统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汉字、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名山大川。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1.儒家思想文化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多年来,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学说的主流学派,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独领风骚。儒家思想讲求“和”、讲求“中庸”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处理国与国...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1、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元日)为代表等。2、中国戏剧: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京戏脸谱、地方戏等。3、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5、京戏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诸子百家★: 儒家(...

中国八大传统文化是什么?
答:中国八大传统文化是什么? 01、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02、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答: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zhi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