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教育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投稿:答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如何对幼儿实施快乐教育~

在幼儿时期,玩是生活的主旋律,玩也是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不能过早地抹杀幼儿的玩,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因此,我倡导孩子是学中有玩,玩中有学。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1) 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2) 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3) 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重视儿童的玩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与玩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愉快的活动里,大力倡导创造性地玩,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所以,我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认为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让爱来陪伴
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孩子渴望能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快乐教育就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是用爱进行教育。因为爱是双向的,既要让孩子得到爱,也要让孩子学会爱。在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孩子的世界你爱着哪些人,你喜欢参加哪些活动深入浅出地与孩子交流内心的感受。以故事的形式来感染幼儿,知道树枝不能折,小凳子要轻轻放,否则它们会很痛的。知道玩具要把它们送回家,要不然,找不到爸爸妈妈,它们会很伤心的。在孩子的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让孩子尊重你的情感,体验你的情感,当他们快乐地围绕在你的身旁,听故事时会因你的爱而爱,因你的乐而乐,因你的恨而恨,因你的怨而怨有时,我问如果你是故事里×××。你会怎样?你有什么感想?促使孩子从他人角度来体验情感,以后便也常常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无论是对他人的痛苦或者愉快的情绪都能产生共鸣,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有爱陪伴的孩子才会快乐。
二、因美而快乐 
爱美、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对于一切事物的情感色彩都非常敏感,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们这么说:这孩子每天早上都要挑衣服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是孩子的独立权利,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总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亲安排好的,以至造成孩子不快乐的情绪,因此,这个时期是接触美和艺术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最宜培养对美和艺术作出反应的才能,曾有一次我给孩子们画了一个苹果的轮廓,请他们涂色,可其中一个孩子包苹果涂成一半是红,一半是绿,说是皇后给白雪公主的毒苹果:有些孩子涂成七彩的,他们说:我觉得各种颜色涂起来才好看呢。而且他们的脸部表情都充满着满足感,所以,你不能压制孩子美的世界,说苹果是红红的,那就可能使他们终身得不到艺术体养的机会,蕴藏在他们内心的艺术才华也无法挖掘出来。当孩子走进美丽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发出赞叹声哗,老师怎么这么好看呀?妈妈,幼儿园很漂亮的。孩子的情绪是很高涨的,可以想象孩子如能沐浴在美丽阳光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
三、让兴趣做老师
兴趣是孩子认知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观察、思想、记忆等多种智力也最有成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我们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作为是否快乐教育的标志,当我们认识轮子时,就让幼儿来玩有轮子的玩具,从而得出轮子是各种各样的,当我们认识石头时,就让每位幼儿来玩石头,不仅让幼儿充分发挥各种感官,让他们独立玩,合作玩,美化玩,他们的兴趣和知识的积累是同步的,所以在日常各种活动时,我提倡要运用兴趣在孩子和知识之间架起桥梁。有时,我觉得这个活动不能呈现兴趣,我会知难而退,当这个幼儿对这种要求不喜欢时,我会让他暂时放下,我就从如何培养他这方面兴趣来着手,让他愿意学、喜欢学、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常常从唤起兴趣开始。所以,在各个领域的教学中注意运用教具,学具重视培养孩子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让学习更快乐 
孩子是最喜欢创造的。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孩子身上最宝贵的资源。我们所说的创造,当然不是什么大的发明,主要是使孩子们乐于动手,儿童时期是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才能的最佳期。我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鼓励孩子们开展创造性游戏,当我们吃完桔子,孩子们会用桔子皮做成小桔灯,娃娃头,剪下桔子皮,串在游戏棒里,变成一棵棵小树,特别会利用玩具随意拼搭,粘贴等来完成一件作品。在生活中,他们来到小医院、商店、娃娃家会自己组织,分配角色,绘声绘色地演绎着。在绘画中,孩子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就如:画蚂蚁,有挑蜂蜜的蚂蚁,有抬各种东西的蚂蚁,有玩耍的蚂蚁姿态万千。舞蹈的创造性动作也很美,当我音乐一放,他们会告诉你们:老师这段音乐是抒情的,要用这些动作来表示。而活泼的我用另外一种动作来表示。他们在游戏中身心放松、愉悦,并得到了充分发展,我把孩子的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游戏看作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同时,在这样的学习与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创造的愉快与欢乐。
孩子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我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了孩子稚嫩而极其天真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童趣。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最想干什么,也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其宝贵的创造潜能,我在生活中,习惯于常常问问孩子们喜欢搞些什么活动,玩什么游戏。有时碰到问题会问他们想不想去试试,有时效果和手段没好好结合,会出现失败地情况,但我会及时地从他们的希望和要求中体会到,也理解到他们的心里的追求――寻找快乐。

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打下更好的基础,因此,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学前教育。目前,某个城市重新规定了对幼儿园的办理入学手续,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在管理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造。

在每一学期的最后,每个幼儿园应该进行一次全园的商讨,为了解决幼儿园的一些问题,包括一些建设方面和教师的教育问题。每年暑假,学校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课堂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加强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个民办的幼儿园,主要目的是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为达到更好的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用一些基本理念,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保证孩子在幼儿园可以更好的健康成长。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广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得到健康成长,那么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我们所办幼儿园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在幼儿园中可以多次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来提高人们对幼儿园学校的知名度。可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带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当然也可以举办夏令营的活动,前提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所有的硬件都是按照省标准建造的。体能智力游戏区、沙盘和水上游戏区以及各种专业教室设备齐全。凭借高标准、高质量的硬件和中心城市便捷的交通优势,它一经运营就很受家长们的喜爱,也愿意自己的孩子去这样的幼儿园接受教育。

给孩子建设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心理学家在对儿童发展的观察与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充足的食物,而是爱与关怀。这种爱与关怀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要尽可能地理解和爱护幼儿天真的想象、非理性的表达、有悖成人逻辑的泛灵论,正是这种成人看来很荒谬的思维和想法,构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这种行为无可非议,因为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不妨满足和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幼儿一起玩起来、乐起来;“玩”也是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让他们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和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要处理好玩耍与纪律的关系,玩与纪律并不矛盾,并不对立,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够以玩促进纪律意识,以纪律让孩子玩得更好。正如蒙台梭利所讲:“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在幼儿们非常热衷于某件工作的特定时刻,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是纪律的充分体现。”所以不能以纪律为借口而剥夺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不要去蛮横地去阻止或者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要从寻常的事物中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出不寻常的东西来,也要从引导他们敢于大胆想象,去探究事物本质的兴趣。例如:一位小朋友发现地上有一只蜘蛛,就说:“老师这是一只毒蜘蛛,会把人毒死的”。所有的幼儿被他的话所吸引,都围了上来看,有的幼儿听说有毒,竟说不敢在幼儿园睡觉;更多的幼儿在讨论有关蜘蛛是否有毒的问题。这时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认为这只蜘蛛有毒,你还知道哪些蜘蛛等,让幼儿收集有关蜘蛛的资料和图片,认识蜘蛛的特性,带领幼儿参加蜘蛛展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在观察,讨论,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要让幼儿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童年是一个人最快乐的时期,要想让幼儿过得快乐、幸福,就得让幼儿自己去思索、判断。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模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让幼儿学这学那,这种做法一般没有好效果;同样在幼儿园里,因为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总让幼儿的活动和行动显得杂乱无章,孩子吵闹喧嚷,活动秩序混乱,难控制幼儿,因而老师从安全、易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时自觉不自觉地便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机会。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规定束缚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是幼儿的需要,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发生兴趣和需要,因此,我们要依据幼儿的个体智能特征,多创设一些符合幼儿个性的活动,使之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让每一个幼儿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早期教育的快乐。
4、要欣赏幼儿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不同个性构成了多彩的世界。承受、接受和欣赏幼儿的独特性,是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基础。因为欣赏本身意味着接纳、信任和尊重。只有欣赏才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对父母及家庭的重要性,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我是唯一的,我就是我自己,我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立的人。”如果他有绘画特长而运动不敏捷,我们就把他的绘画与迟钝一起接受,如果他唱歌好而数学不行,我们一样把他的唱歌与逻辑思维一起接受,唯其如此,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与快乐。
二、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外部环境对一个懵懂无知、对一切都还没有认知能力和经验的幼儿而言,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好的和谐的环境能让他们心理安全、心情放松,充分感受到愉快舒适;反之,则会让幼儿感到压抑、孤独、脆弱、易怒等,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投下不好的阴影。
1、要让幼儿感到家长对他的爱。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性格等的形成。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传达给幼儿安全感,初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东西,妈妈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母爱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对婴儿来说,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当妈*的一定要把这个感觉给幼儿。父亲也一样,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认识世界,让幼儿感到爸爸妈妈就是最有力的依*,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一碰到点事儿就害怕焦虑,就会感受到轻松与快乐;要用爱让幼儿获得自我价值感,就是要接受幼儿,不管他是什么样,是优秀或者普通、聪明或者发育迟缓,都要时时处处表达对他的爱,让他明白自己是有用的,是家庭中甚至社会上不可或缺的“这一个”,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同;要注意把握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于幼儿犯的一些错误,可以批评,但千万不能把批评变成情感虐待,要充分理解幼儿不是天生就懂很多规矩,一些错误在事后才能明白,批评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事虽然做错了,但还是会爱“人”,同时,要在批评幼儿时发现他的优点,不至于让他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要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即爱而不骄,严厉而慈爱,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幼儿会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独立、直率、活泼、大方、开朗,有协作精神,善于和同伴相处。
2、要让幼儿感到幼儿园的温暖。新《纲要》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幼儿老师是关键。老师要有爱心,有人说过,“一个人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老师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就是亲人,通过亲切和蔼的微笑,向幼儿传达喜欢他们的信息,要经常给幼儿一个爱抚,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重视的快乐;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苛求完美,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老师要有细心,要善于从幼儿脸上的“晴雨表”看出他们的想法和秘密,比如平时比较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是不是和小朋友们闹别扭了?平时吃饭很多很快的孩子却不想吃饭,是不是肚子不舒服了?以前上课注意力很集中的孩子却东张西望,心神不宁,是不是发生什么问题了等等,抓住这些细小的环节,及时做好针对性工作,就会使幼儿不平静的心迅速平静,不愉快的情绪迅速好转,让自己重新处于一种快乐、幸福的状态之中。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据统计,以心理健康为重要内容的“情商”在现代人际关系及成功因素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的成功。”所以,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非常重要。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计。要增强自信心,教师要用赏识法教育幼儿,幼儿离不开成人对他们的赞赏,因为幼儿最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 成人的态度是幼儿对自身言行做出价值判断的依据。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这时老师应该说:“画的好,真棒!再画一遍。”第二遍,部分幼儿画得有点像梨,这时老师还是要说:“画得太好了,这一个色彩漂亮,哪一个比例准确,另一个构图新鲜。”总之,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这样,老师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起劲,慢慢的画得越来越像苹果了。赞赏幼儿“画得好”最重要,至于画的“像不像”无非是一个过程。因为赞赏可以使幼儿增强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让他们在具有成就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要采用纵向法来评价幼儿,一个班里的孩子参差不齐,不能用别人的优点来提示另一个幼儿的不足,而要纵向比较,比如用此类的话“你比以前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越来越会关心别人了,大家会更喜欢你”等,拿他以前与现在比,让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功。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要让幼儿保持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引导幼儿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性格温和,有胆量有见识,能够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材料,并且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游戏,在这种主动性的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快乐;要让幼儿有一种进取精神,能够在家人和老师的面前讲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遇事能听取成人的劝告,形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性格特征,在遇有困境时,也能够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以一种向上的、进取的态度面对一切。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善良、宽厚、大度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必须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要教育幼儿在利益面前懂得谦让,让他们知道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要明白个人的利益要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才是正当的,才能实现。比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协商,而不能不管不顾,强夺强要;同样,自己正在玩的东西,不能长时间地占有,而要及时让给别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大度情怀,对以后的发展极有帮助;要教育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关心他人,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可以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的确,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单一和狭窄,他们需要认同和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在付出的同时感受到快乐,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尽量给幼儿提供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及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要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挫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挫折教育是老师和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或困难,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在磨练中摆脱困境,超越障碍,提高环境适应性和挫折承受能力,对孩子在今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挫折教育要注意适度和适量。即为孩子设置的障碍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也不能太难,应是孩子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同时,孩子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要较多地使用肯定和鼓励。在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给予鼓励,让他体会到人的一生会遭遇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幼儿付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面对新的困难。要有具体帮助和精神支持。对陷入困境中的幼儿及时疏导,如帮助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准症结;在必要时可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目标,让幼儿体会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前进一步。如果幼儿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要给予具体帮助和精神支持。如一个3岁的孩子试图自己拿杯子喝水,却将杯子摔在地上,洒了一地,他只会呆呆发愣。这时就要指责他笨手笨脚,而要安慰他:“宝宝长大就会拿了,不要怕,下一次一定会拿住。”要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等,这样他必然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战胜难题。
四、努力提高智慧的生存能力,让幼儿得到快乐
无论是尊重幼儿的个性还是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前提都要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加强自我保护,安全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所以,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存在能力,提高自理本领,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才能真正地实现快乐与幸福。
1、要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幼儿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必须大人帮助才能解决,有的则是他们本人经过大人提醒可以自己解决的。老师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在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会立刻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当幼儿遇到难题时,老师要有耐心,也要有技巧,有思路。如要让幼儿尽快地发现问题;让幼儿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帮助会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信心与快乐。
2、要大胆鼓励幼儿表现自己。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老师和家长要注意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加以引导和帮助。有的孩子天生胆子大,性格外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说出来,这时,不要打击或者是拒绝他们的表现欲望,例如,他们说:“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这时即使家长在厨房做饭,或者是正在忙于工作,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地快乐。有的孩子胆子小,性格内向,他的一些想法必须由你来引导和鼓励,对他们的一些笨拙的、可笑的行动非但不能嘲笑,反而要大声地表扬,“对,就这样,很好,”短短几个字,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相当的激励。幼儿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3、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因为学龄前的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己“体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成人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让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幼儿园中可以让幼儿发碗、筷,给花浇水、擦桌子、整理图书等,在种植时节,让幼儿参加种植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同时,教育幼儿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干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如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他想玩某种玩具而找不到时,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提倡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其旨意不是在于为自己及他人乃至社会提供多少服务、创造多少价值,而是在于通过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快乐与幸福。
总之,让孩子快乐地成长不仅是幼儿本身的需要,更是长大后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需要。只要老师和家长能够用心、尽心,采取得力措施,坚持身体力行,就一定会让幼儿在成长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玩具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