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化的文学界变化

作者&投稿:语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代的文化~

古代的人一直都很迷信,志异的书籍也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人死如灯灭”和“无神论” ,不过孔子好像不信这个“君子莫以怪力论神” 其死对头 墨家是推崇“鬼神论”的,认为你做了坏事,上天就会派鬼神来惩戒你。

后来明清的小说里的狐仙、鬼怪什么的多是来隐射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就像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女鬼什么的多为好人,作恶的确是官吏、富人等,并非主观去记载。

清朝转移都城原因如下:
1、地理考虑:满清原本偏居东北,现在得了天下,当然不能还呆在东北,当然要南下了
2、政治考虑:北平原本就是明朝故都,占据北京意味着改朝换代名正言顺,何况北京的故宫在清兵入关之时基本保存完好。
3、经济考虑:东北寒苦,经济落后,清朝入关以后皇帝当然要享受花花世界,更重要的是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将江南丝绸茶叶大米瓷器源源不断运送到北京供皇帝享乐
4、宗教考虑:满清入关时国教基本是“萨满教”,北京基本融合了中国所有宗教教派
5、气候考虑:为何不将国都放在富庶的江南,是因为满清受不了南方的湿热。
6、军事考虑:清兵入关,大片中国国土还没占领,国不可以一日无主,满清急于登基当然不能在纷乱的南方称帝。况且北京进可攻退可守,离蒙古也不远,自然成为定都的首选。

我是看分数才打这么多字的!可怜可怜,打发点啊......

清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有些人还有进步的民主思想。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即以抱有这种思想的明遗民为主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以深厚的功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不同程度的民主思想,超越晚明散文的成就,显示了崭新的面貌;他们诗歌的风骨亦高。 重要的遗民诗人,还有归庄、杜浚、吴嘉纪、阎尔梅、钱澄之、屈大均、陈恭尹等。遗民诗的重要主题,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
以明臣而仕清的钱谦益和吴伟业,也是清初的两个重要作家。他们的身份不同于遗民,而作品内容却有相似之处。
钱谦益学问渊博,文章气概恢宏,在黄、顾、王三家之前,已开始转变晚明散文的格局,扩大其规模。其诗兼学唐、宋诸大家,入清后的作品,也好写兴亡之感,以自托“不忘故国”。
吴伟业的诗作,多写明末清初的史事,其七言歌行,辞藻绵丽,感情恻怆,音节谐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名的散文作家,还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人。
魏禧是遗民,其文有较浓厚的民族感情和较强的形象性。侯方域文奔放有气势。汪琬文流畅简洁。在钱谦益、顾炎武等人的影响下,清初文人,多博览群籍,典实丰富,所以也多善于写作骈文,以陈维崧所写的才气横溢的骈文为最著。
康熙后期,统治巩固,文士又多是在清朝成长的,其身世与明遗民不同。这时期的诗歌,就不再以表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为主,而是致力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内容以抒情吊古和模写山水为主。 由于文学本身的演变和城市生活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等原因,元明以来,新兴的戏曲、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超过当时的诗歌、散文。清代文学,也还继续着这种趋势,戏曲、小说的成就比较突出。清初的戏曲,如吴伟业的《秣陵春》、李玉的《牛头山》等,抒写国家衰亡之痛,是当时民族矛盾的曲折投影。
李玉等人合作的《清忠谱》,揭露宦官当政的黑暗,把市民群众的斗争搬上舞台;情节人物比较集中,减少明代传奇戏曲头绪纷繁的毛病,内容和形式都值得肯定。
朱罐(字素臣)的《十五贯》、叶稚斐(字时章)的《琥珀匙》,内容也有可取。接着出现了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杰出的传奇。
《长生殿》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
《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主线,抒写南明福王弘光朝覆灭,以至明室300年隳败的兴亡之感,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比较成功的结合。它直接写到清兵入关前后的史事,和现实斗争的联系比《长生殿》密切。全剧结构紧密,表现了身居被侮辱、被压迫地位而有高贵品格的李香君,塑造了一个坚守民族气节的爱国妇女形象。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敌视。 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在康熙后期政治、经济形势上升的基础上,雍正、乾隆时期就进入清朝的“盛世”。被破坏了的明中叶以来萌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封建经济呈现最后阶段的繁荣。但在清廷夸耀其文治武功都取得胜利的同时,土地集中,官吏贪污,统治者奢侈腐化和穷兵黩武,又逐渐激化暂时缓和的社会矛盾。
在文化、思想方面,继续厉行钳制政策:雍正朝的吕留良遗书,乾隆朝的胡中藻、彭家屏等文字狱,仍然株连广泛,刑戮残酷;统治者在提倡程、朱理学之外,又奖励考据学,实际上起着引导文人学者钻入脱离现实斗争的学术研究中去的作用;乾隆朝利用编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大量销毁、窜改不利于清廷统治的书籍。
这时期,各种文学创作活跃。
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屈服于朝廷的钳制压力,迷惑于“盛世”的表面承平,继续康熙后期的倾向,创作上反映社会矛盾的内容薄弱。但诗说、诗派颇为活跃。
著名诗人有持格调说的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蒋士铨、赵翼、张问陶;风格以幽秀取胜的厉鹗,以生新取胜的钱载,以奇峭取胜的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即郑板桥)等等。诗人众多,风格多样化,艺术技巧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形成了元明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盛况。
散文方面,产生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讲求义法,姚鼐讲究文章的阴阳刚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学的正统观念,风格以清真雅正为宗,适应当时的政治背景。他们的简淡有风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伟的气魄和规模。
这时期的骈文作家也不少:接轨六朝唐宋,以才藻富丽取胜的,有胡天游、袁枚、吴锡麒、孔广森等人;效法魏晋,以风格高雅取胜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齐焘等人。
词坛则以浙派的影响为最大,代表作家有厉鹗等。长篇小说在本时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出现。
《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试制度的摧残人才,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虽采用夸张的手法,却体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性。它的具有幽默感而又朴素的语言艺术,也能做到“戚而能谐,惋而多讽”,富有含蓄性。它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官僚地主生活的腐朽,表现了具有叛逆性格青年的民主思想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冲突,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提炼描写,塑造了一大群具有深刻典型意义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气氛浓郁,语言优美多姿。它以思想和艺术的伟大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聊斋志异》。 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乾隆后期政治上的腐败,使社会矛盾激化起来。
从嘉庆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前(1796~1840),社会矛盾继续发展,更加尖锐。
清朝的“盛世”趋于没落,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生活的日趋贫困而加强,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的大规模起义。当时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渐幻灭,又挣不脱思想上所受的钳制,处在暴风雨前夕的沉闷、窒息的空气中。文坛上有一些小的变化,但蓬勃的气象则已不如前一时期。
在散文方面,有恽敬、张惠言、李兆洛等提倡文章要合汉魏六朝与唐宋之长,合骈、散两体之长,想以健茂的气格,救桐城派的薄弱,称为阳湖派。阳湖派在写作实践方面的成就,并不能超过桐城派,其影响也不及桐城派的深广。桐城派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家,还有梅曾亮、管同等人。张惠言与稍后的周济等,宣扬词的比兴意义和社会作用,宣扬词要写得深美闳约、质实厚重。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推动了清词的进展,其影响直接延伸到近代,称为常州派。但他们的创作,虽想“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实际上受温庭筠、周邦彦、吴文英的影响较深,颇偏于绮艳,而且缺乏有深广现实意义和积极精神的内容。比诸浙派和阳羡派,并没有真正的高下之别。
在常州派风靡词坛的时候,有不为此派风气所囿的词人,如郭麐撰、项鸿祚,其作品写得清隽哀婉,别有风韵,也为论者所推重。
诗的方面,著名作者有王昙、孙原湘、舒位等,被称为继袁枚、蒋士铨、赵翼“乾隆三大家”之后的“后三家”。舒位诗善于剪裁成语,富有奇气;孙原湘诗写得清丽,富于巧思,也有精彩的作品。
以上诗、文、词的作家,虽都在嘉庆时期去世,但有的创作活动,在乾隆后期已开始,所以文学史上,也曾把恽敬、张惠言、王昙、孙原湘等人放在上一时期的作家之列。
预感暴风雨即将到来,期待迎接新时代的曙光的代表作家是龚自珍。他生活于本时期,但他的带有启蒙主义思想、富有瑰奇璀璨色彩的诗词散文,开创新的风气,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更大,所以文学史上又常把他列为近代文学的先锋。小说、戏曲,在本时期走向低潮。长篇章回小说较著名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它在妇女问题上有一些进步见解,体现出民主思想,但也有不少封建说教和庸俗内容,艺术上也有明显的缺憾。
传奇在《长生殿》、《桃花扇》之后,内容上已逐渐趋于宣扬封建道德和适应士大夫娱乐的需要;形式上也多冗长、堆砌,趋于僵化,优秀的作品少见。
代之而起的比较有新的生命力的是各种地方戏曲。讲唱文学如评书、鼓词、弹词等,品种多样,在城市和农村都相当活跃,显示了它们的民间色彩和生命力。



清代的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是什么状况
答:它既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总结和集大成时期,又是传统的思想文化向近代思想文化的转折和启蒙时期。清代众多学者、思想家提出的问题及其思想走向,至今依然是摆在学术文化界面前的重要课题。深入地研究清代的学术思想,阐述清代学术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其有别于其它历史时期学术思想的特色,无疑是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鉴于学术界对...

中国近代文学主要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500~1000左右字)
答:八十年中,随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1840~185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62~190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1~1918)的历史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表面化,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到风格流派,都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直接继承发展古代优良的文学传统,...

诗界革命与哪个历史时期有关
答:2、诗界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尽管他们力求创新,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的创作主要依赖于引入新名词,其表现形态依然是古典的,未能完全达到革命的要求。例如,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3、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宣传,推进文学改良,诗界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中诗歌发展的整体特点
答: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学,到清王朝的末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开始与西方文学、西方文化迎面相遇,经过碰撞、交汇而在自身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新质,至“五四”文学革命兴起则达到高潮.从此,中国文学史进入一个明显区别于古代文学的崭新阶段.这些重大变化,是由近代以来种种内外条件所制约、所造就...

为什么在明清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反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进步思想
答:18世纪的中外比较研究,是史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东西方差距拉大的局面。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一变化? 提示:从整体上看,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可从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对外关系方面展开论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自秦朝建立专制...

东北文化·汉文化的传播与东北文学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的东北...
答:历史上辽东、辽西是东北封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继辽、金两代形成以辽阳为中心以辽东地区渤海望族为主体的文学创作集体后,元、明时期在辽西的同一个地方—义州又产生了两位在东北文化史和东北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即元代的一代词臣耶律楚材与明代东北著名理学家贺钦,他们的诗文和思想言行对当时和后世的东北文化的发...

明清时期文化的特征及主要成就
答:一、明朝 1、文化特征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

清朝文化的学术思想
答:清朝学术兴盛,文人学者对明朝以前各朝代的种种学术都加以钻研、演绎而重加阐释,集历代之大成,梁启超称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鉴于晚明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宋明理学流于空泛虚伪,致使清初学者多留心经世致用的学问。明朝亡于流寇、清朝定鼎中原后,一时学者痛定思痛,排斥空谈心性的宋明...

求:诗的发展历程 原始时代到清朝 要详细的
答:要求广泛地吸取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尤具特色的有两点:一是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歌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一是提出要“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表明他的诗歌...

谈一谈清朝的文化
答:一. 清朝小说 1. 清朝小说的成就。清朝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量多质高,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红楼梦》最为著名。2. 蒲松龄《聊斋志异》① 文言文短篇小说集。②作者简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3. 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丰碑 批判科举制对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