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技法

作者&投稿:帅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琴演奏技法

  古琴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古琴演奏技法,欢迎阅读!

  按欲入木方为本,弹如断弦世称奇。“初弹知传声,再弹识伟情,久练得其神”这与国画从工笔到写意的规律是一样的。

  明代琴家虞山派的重要代表徐上瀛(字青山)在他的琴学论著《溪山琴况》一书中曾介绍过传统的“按欲入木,弹如断弦”的演奏理论,并且指出:“指下虽如盘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

  “按欲入木,弹如断弦”是初学琴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但作为古琴演奏技艺,仅有这点还不够,它对音色的要求,应该是纯正而甜美,在演奏中还必须做到“刚而不燥,弱而不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一)“按欲入木”,是指弹琴者按弦的左手而言。

  今做“按音踏实”来解释,想不会有什么异议。

  “按欲入木”是指按音踏实,一丝不苟;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乐曲的内容,要注意做到自然、放松、敏捷、灵活。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这是在琴曲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劫得当与适度,是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运指,如同书法艺术中的运笔一样。不同的运指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在演奏中至关重要。就一般规律讲,上行取音多用绰音,运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从轻到重。这样的取音,浑厚圆润,韵味别具。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绰后吟,频率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后猱,频率较慢。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从轻到重往来移动,但是由于重心的方向和频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异。

  在左手运指方法中,还有一种“回峰指法”,它与书法艺术中的“藏峰”笔法近似。是山东诸城派近代琴家王燕卿先生从实践中发现并运用于乐曲表现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用“回峰指法”演奏所得之音柔和,圆润,抒情性强,绝无生硬晦涩之感。所有指法技巧,都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纔能做到熟能生巧。依照“按欲入木”的基本要求,各种技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纔能达到相得益彰。

   (二)“弹如断弦”四字,是指弹琴者的右手而言的。

  意思是说,右手取音要刚键有力,如斩钉截铁。音色上金石之声和轻悠韵长是古琴的重要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讲,右手指明法技巧的运用,对音色的纯正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右手主要指明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轮、拨、刺等。在这些指明法的使用过程中,手指触弦的位置、角度、力度与古琴音乐的音质、音色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手指触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声音较为纯正;用指甲较多时,发音比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无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圆润感;用指明肉较多时,音色往往较宽厚、圆润、而且具有一定的朦胧色彩,但缺点是缺乏穿透力。一般来讲,弹奏“上准”(高音区)的音时,多用指甲以加强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弹奏“下准”(低音区)的.间时,多用指肉,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弹奏“中准”(中音区)的间时,多用甲肉相半,这样奏出的声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纯正与饱满,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时,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浅程度来控制的。

  2、手指切弦的角度。由于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指甲与弦呈钝角方向切弦时,音色易散,而且飘,并易产生燥音;指甲与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时发音较为清脆、明亮;指甲与弦呈锐角方向切弦时,音色较为浑厚、饱满。初学者弱奏时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与弹奏时切弦的方向与角度有关。

  3、手指触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触弦的力度与音色也有直接的关系。就一般的规律讲,弹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广陵散》的部分音乐)时,采用“弹如断弦”的力度弹奏,出音坚实明亮;弹奏闺怨题材的抒情乐曲时,为了表现其缠绵、悱恻的感情,多用较弱的力度弹以求音色的柔美;弹奏一般乐曲时,宜用中等力度,能达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所以,“弹如断弦”只能说是右手弹奏基本要求的一个方面。它与触弦的部位、角度和力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方法正确,结合得当,方能获得最佳音色。否则,就会出现噪音,影响正常的演奏效果。

   (三)古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音宜古淡,节宜清晰”。宏亮如锺的散音,清晰透明的泛音和优雅柔和的按滑音,是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靠左右手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而花篮的。

  右手拨弹时,手臂自然放松,用中等力度,在岳山与一徽之中心点拨弦,发音刚键,音色明亮,加之左手吟猱按滑技巧的有机配合,方能奏出丰富多变,古朴典雅的按音音色。特别是左手吟猱绰注技巧的配合,以韵补声,丰富了古琴音乐的音色变化,美化了余音,从而体现出古琴音乐疏朗、空灵、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故有“古琴真趣,半在吟猱”之说。

  在演奏泛音时,右手在同一触弦点(岳山与一徽之间的中心点)触弦,则弹奏不出最佳泛音音色;而在与岳山较近(距一徽较远)处触弦时,所奏出的泛音则音色清晰、透明、纯正。假如以《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音调,在两个不同的触弦点做一下试验,即使是一般听众,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色效果来。

  在演奏中,关键在于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只有在精神上自然放松,纔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去;其次是肩、臂、肘、腕直到指关节,都要自然放松。在整个演奏中,腕子放松是个关键,因为它起着控制和变换入弦和出弦的方向。只有腕子放松了,发音纔有弹性,手也不易疲劳。只有在各关节都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从指尖上弹奏出的声音纔会是松透圆润的。左手抚弦时也需要放松,只是在按吟的瞬间用力。

  在演奏技艺中,“按欲入木,弹如断弦”只是对初学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而古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除了演奏者个人的气质修养之外,关键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左右手技法的熟练运用与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靠肩、臂、肘、腕、指的统力协作,并集中着力占于指尖的硬功夫,纔能演奏出既保持一定松弛度,而又富有弹性的较为理想的音色效果。

;

古琴开指小曲《仙翁操》赏析及弹奏技法
答:随便找出一首琴曲,过弦技法很多(当然,谱上未标),此为弹琴之基本基本指法之一,重要!古人有谓“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即是此意。很多人初学不当,换弦演奏时,手指起空,则音断无疑,长此以往,音将不音,曲将不曲!4 .撞掐 撞和掐起,是古琴演奏里的重要组合指法。撞,出之距离无定...

求古琴大按上下的指法
答:古琴大按上下就是指泛音的指法。泛音一般是右手弹,左手的小指或是无名指,食指进行轻轻触弦,右手弹完后双手离弦。在弹泛音之前,需要先找到泛音点。古筝的泛音点在前岳山和琴码之间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处。通常都是在二分之一的地方进行弹奏,音高是这根琴弦高八度的音。也有少部分...

古琴的滑音怎么弹,左手滑不出声音
答:滑音一般是左手弹,左手的小指或是无名指,食指进行轻轻触弦,右手弹完后双手离弦。在弹滑音之前,需要先找到滑音点。古筝的滑音点在前岳山和琴码之间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处。通常都是在二分之一的地方进行弹奏,音高是这根琴弦高八度的音。也有少部分滑音是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

请问初学者如何识古琴谱,对谱怎么弹?
答:以应右手弹别弦之声,叫应合。三、古琴附注符号 有些减字符号,与左右手指法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说明曲调的轻重疾徐、反复、休止等,或对琴谱的组织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作些说明注解,这些减字符号叫做附注符号。这些符号,一般都有现成的音乐术语、音乐符号与之相对应,在改进记谱中,都可被取代。

古琴指法中短锁和长锁究竟该怎么弹,是不是有好几种?
答:“短锁”和“长锁”都是古琴演奏中的右手组合技法。短锁是在同一跟弦上连续抹、勾、剔、抹、挑,共弹得五声;长锁是在同一跟弦上连续抹、挑、抹、勾、剔、抹挑,共弹得七声。

浅谈弹奏古琴的几点修养·梅曰强先生
答:当然,审美的领域很广,还包括什么样思想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各种琴曲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方法,因本文主要写古琴演奏技法的修养,故不一一描述。历代有古琴演奏家、也有不会弹奏的古琴欣赏家,道理也就在此,审美修养的培养,只要多听、多想,天长日久自然会逐渐深入领会。 (六)、旋律组合能力的修养。古琴记谱的文字,它是...

古琴技法:绰。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答:古琴演奏吟、猱、绰、注是古琴演奏时丰富音色、表达琴曲内在感情的重要技法,也是极为重要的的基本功。由于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指法,而是附属于指法的一种技巧动作,它在演奏中应用的好坏不影响节奏、音准,往往不为演奏者认识它的真正作用而忽视作为一项基本功去锻炼,仅仅随着指法肤浅的表现一下,这样有碍...

箜篌的演奏技巧是什么?
答:在盛唐时,箜篌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因箜篌通过琴底...

古琴上的13个圆点有什么作用?古琴的弹奏技法与古筝有何不同?
答:并且古琴在一开始制作的时候是五根线,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而周文王为了纪念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而后武王伐纣的时候为了提升士气也增加了一根,由此也有了“文武七弦琴”的说法。另外有的人也很容易将古琴和古筝搞混,这两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尤其是在弹奏技法这一方面。一般来说,弹奏古琴...

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
答: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按音 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