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考名词解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尧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汉语常考名词解释:

1、汉语字典的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8、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9、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0、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换成完全不同的词。加上词头词尾。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2、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3、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4、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貌”
答:基本字义 1. 面容:面~。容~。~相。以~取人。 2. 外表的样子:礼~。~合神离。道~岸然。 3. 外观:全~。 4.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5. 描绘,画像:“命工~妃于别殿”。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声。本作“皃”,...

文言名词解释
答:文言名词解释为: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跟“白话”相对)。文言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就可能已有加工的成分。这类“加工”主要有两种:1、简洁。古代书写工具笨拙,书写十分费劲,下笔省略,注重简洁,是必然的。2、美化。书面...

古代汉语读曰名词解释
答:古代汉语读曰名词解释为:读曰为敬辞,是一种表达敬重的称呼,通常用于表示对某事物的尊称。

小学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答:题库内容:小学的解释[primary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 少年 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详细解释 (1).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 西周 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 《大戴礼记·...

什么是古代汉语
答: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古代汉语书面语...

古代汉语对仗名词解释
答: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古代汉语会意名词解释
答:“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是会意字,它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会意”的词语解释是:①名词;六书之一。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

古代汉语通假字名词解释
答: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名词解释
答: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 词性变化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这个名词解释不太确切 以为本来范围太大 ...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诗经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2]《诗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