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多少年的,说改就改,严肃

作者&投稿:窦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抗战到底多少年~

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政府宣战作为敌我双方交战的开始,并以此作为“八年抗战”的依据。
但这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即当时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的时间不是在七七事变后,而是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1941年12月。作为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两国两军间的普通战争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府和军队之间对决的战争,而是一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了巨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
人民群众由战争的旁观者跻身于重要的参与者,人民性是这场反侵略战争的独特特性。这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不是由军队的一两个大的作战行动所决定,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动员和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因此,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宜单纯以政府是否宣战作为“标准”。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局部抗战的六年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极力压制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甚至调集十几万大军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进行围剿破坏民众抗战,还捏造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领导人,造成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不能阻止广大爱国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意愿,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分别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对日战争宣言》等十多份文件,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号召收复失地、抗日救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九一八事变后,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迅速遍布于东北各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坚持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放在抗战重要位置。
正是坚持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在敌后坚持抗战并获得巨大发展,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从而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十四年抗战”概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意义,理解抗日战争在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
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
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
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于兴卫: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称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侵略中华民国之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亚战事的主要部分,抗日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同时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邻接地区。中国抗日战争一般以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为起始点(称为十四年抗战),狭义上也可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视为全面抗战的开始(称为八年抗战)。

我们以前一直说八年抗战,那是因为197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以前的九一八事变的东北局部抗战,对全国来说是局部抗战,那个时期是十年内战时期,习惯上以时间划分,将局部抗战也划入十年内战范围。长期以来以全面抗战算抗战,所以叫八年抗战。现在为了让人牢记抗战的历史,也牢记抗联的抗日历史,以事件划分,把抗日单独划一个时期,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是十四年,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一共就是十四年。这本来就是历史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划分方法不同,将时间划分改成事件划分。同时,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侵略历史的一个反击。

小平以前讲过坚持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应该怎样理解?
答:既然如此,好像应该说我们就一定能够坚持下去,因为实践证明不这样做不行。但是,是不是有动摇的危险?鉴于十四大报告和小平同志讲话那么严肃地提出坚持不变,就应该看到,动摇的危险不是完全没有的。只有克服动摇的危险,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坚持下去。从历史上看,比如抗日战争开始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做...

你觉得抗日神剧属不属于不尊重历史?
答: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几天前,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巴沙尔·贾法里坐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眉头紧蹙的一张照片,让众多国内网友唏嘘不已。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也是中国缺乏外交话语权的“弱国”时代。只有在那样的时代,中国才会被肆意侵略,四万万同胞才会蒙受屈辱,回避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就丧失了正确的...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与小学生紧密相关的,200字
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雷霆战将》被吐槽,那么有哪部抗日神剧优秀到无可挑剔呢?
答:该剧2007年播出,至今豆瓣评分还保持在9.3分,在一众抗战片中鹤立鸡群,试想如果抗战剧都这么拍,谁还会骂呢。《地下交通站》是由英达执导,吴樾、鲍大志等人共同主演的首部反映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该剧一改以往抗战题材作品比较严肃或者悲情的基调,用室内情景剧的方式讲述了蔡水根为首的几位共产党员的...

经典抗战剧评析 要求这么多抗战剧说明了什么问题社会背景及原因_百度知 ...
答:经过全民调查可知:可以说抗日电视由于历史的原因,国人几乎都看过,流 传广泛,任何题材应有尽有,且它的初衷是宣传历史,让后人记住那段特殊的历 史时期,以史明鉴。但是过度娱乐化的抗日电视剧态度不严肃,不尊重历史,在 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初衷,而大众也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整顿,虽然不能一概而论 的...

这些年雷人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你怎样看待抗日神剧?
答:但是在对比好莱坞的影片之下,很多抗日神剧的剧情处理都很不合理。我认为有些神剧太过于娱乐化了,如果想拍武侠片枪战片就不要用抗战的题材,中国为抗战牺牲了几千万人不应该被娱乐化。这种做法就是对先烈的侮辱,日本人如果真的像神剧中那么不堪一击,中国会有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吗?最近几年神剧扎堆,有...

现在的抗日剧都太离谱了,为什么还拍怎么多?这不是误导人嘛!对孩子的...
答: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目前已对各卫视提出明确要求,对卫视电视剧黄金档已报排播的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对存在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改,停播不能修改的过度娱乐化抗战剧,同时对以严肃态度进行创作的抗战剧给予鼓励和支持。据了解,目前一些卫视已经主动撤播了正在播出的“抗战雷剧”,如...

《雷霆战将》开播后吐槽声就不断,说说抗日神剧会给青少年带来怎样的误 ...
答:历史本严肃,不应被亵渎历史题材的战争片一直是电视剧的一大热点,荧屏上活跃的《亮剑》,《雪豹》等因为制作的精良一直被观众所叫好,但近年来,人们追求变成了流量和收视率,在此影响下,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走进了观众的视角,不忍直视。《雷霆战将》就是一部“抗日神剧”,整齐洁白的军装...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答: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