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为什么要先由双方将领对打?

作者&投稿:愚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古代打仗的双方要先派一员武功高的大将出来单挑?~

  两军对垒,将和将斗,叫做斗将。指的是两军对阵的时候,各出军中一员猛将进行对战。
  虽然历代对战阵厮杀的细节描述较少,但到了清代,有好事者做了专门研究。大家都知道,究大清一朝,思想、艺术、文学的大家,凤毛麟角,屈指难数,质量数量远逊前代诸朝。但大清不乏考据名家。特别是史学方面,出过一些很优秀的考据学者。用今天的无厘头说法就是,清朝出过一些历史“狗仔队”高手,专行归纳、总结、分类、疑古、考异诸事,然后辑录成笔记体。这些资料洋洋大观,虽缺少深度,却不乏精度。有的笔记体文献中,对那些被边缘化了的战阵斗将,竟然也做了很精彩的记录。
  真实历史上的阵前斗将厮杀,实比演义中的夸张描写还要凶险。根据以上的介绍,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临阵单挑往往靠的是一鼓作气,一击得手。厮杀中很少有演义里所描述的那样,你来我往,杀他个几十回合,甚至数百回合。正史中提到的厮杀,很少有超过三个回合的。这就如武林高手过招,在金庸的小说里,华山论剑可以比个几天几夜不见分晓。在古龙的作品里,高手之间往往一两招便分出高下。世间如果真有武林世界的话,古龙的描述也许更接近现实。冷兵器时代的搏杀,容易令人想起欧洲古代的一种搏击方式,搏击双方持长长的木质兵器,骑马快速互相冲锋,二马相交互,猛然出手,必有一人会被击落。力大者,准头好的,往往是获胜者。中国古代的战阵斗将也许与此类似。程咬金前三招天下罕逢敌手,在评书和戏曲中却成了一个搞笑明星。历史上如果程咬金真有威力强大的三板斧,那么他一定是一位令人生畏的万人敌(历史上的程咬金使的是槊)。
  其次,投射式兵器在厮杀中有很好的效果。上文中,楼烦,潞州小将,庞德,可悉陵,蔡佑,斛律光等人都是靠精良的箭术获得了胜利。当然,战场上对箭术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射的准,又要射的狠。中国古代的铠甲不像欧洲的铠甲那样有护脸部分,因而面部就容易成为对方的攻击目标。《三国演义》里关羽战长沙的故事中,真正的胜利者应该是老将黄忠。黄忠能将关羽头盔上的簪缨射下,射中面部自不是难事。可见黄忠实是对关羽手下留情了的。
  第三,上述战阵斗将的战例中活捉敌方将领的比例高的惊人,例如,公子友擒莒挐,邓羌和吕光擒张蚝,平先勇夺陈安大矛,侯莫陈崇擒万俟丑奴,尉迟敬德与高甑生、梁建方力擒王琬,薛仁贵活捉高丽神射将军,周德威擒单廷圭和陈夜叉,李存孝力擒邓季筠,以及明末黄得功生擒张献忠部下“无敌将军”,等等。看来马上生擒敌方将领并非单是演义、戏曲中的渲染编造,正史中也屡有发生。从胜利方来看,活捉对方需要有极大的勇气、高超的武艺,以及对时机的把握。从被活捉一方来看,很多时候还没怎么打就被对方生擒,这说明在马上高速行进中作战,动作幅度大,动作也容易变形,所以较易产生失误。一不留神,就给对方拿住了,浑身功夫便再也使不出来。
  上文中的各种战例中,秦汉时期的战阵斗将在正史中描述很少,而秦汉时期偏偏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最高水平时期,后世中难得一见象秦灭六国、汉击匈奴那样的经典战役。这是因为,秦汉时期较多发生大规模作战,战争规模越大,战略战术、集团性的作战方式成为首要致胜因素,个人武力的作用就越小。相反,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战阵斗将的比例最高,而这一时期,乱战、混战、无准备之战发生的相当频繁,因而主将的个人武力就会发挥较大作用。唐朝李靖说过,前代战争往往是“以少术胜无术”。指的就是这一时期。可见这一时期,能近身搏战的猛将虽多,能名垂青史的名将却并不多。唐朝则集两方面之长,既有秦叔宝、尉迟敬德、薛仁贵这样的猛将,另一方面,军事指挥水平、战争水准也很高。宋朝不乏能力战者,但其军队的战略战术水平历来弱于辽、金、元等朝。至于明朝,虽有刘誔那样的大刀猛将,在八旗军精良的骑射术面前,仍一败涂地,战死于萨尔浒战场。
  主将乃军中之宝,是军队指挥系统的首脑。主将一失,三军尽墨,所以全军上下必须要全力保护主将的安全。主将阵亡,必然导致军队指挥系统的失灵,全军的崩溃也自是在意料之中。自古以来这种例子实在数不胜数。所以古代主将参与的战阵斗将在真实的历史中发生的并不普遍。赵翼、王士禛二位先生搜尽前代史籍,才找到数十个例子,今日被刘郎添油加醋着力渲染一番。各位权当茶余饭后之谈资,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根本没有这种打法。指挥官顶多是身先士卒,绝不可能“斗将”。
《圣经》上有指挥官单打的记录,比如大卫打死哥利雅。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叛军史思明犯河阳,其部下刘龙仙挑战,唐军主将李光弼派裨将白孝德迎战,是单挑的。一个回合,刘龙仙被杀。这是正史记载绝无仅有的一次。
以后战术发展,火器渐多,匹夫之勇更微不足道了。比如戚继光的步兵组,队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单人遭遇到,就是找死。

双方将领对打,主要是可以提升自己这方士兵的士气,当一方将领打赢,这样的话打赢的那方士气就高了 另一方则低,古代作战士兵士气尤其重要,这是士气低的那方士兵就有点恐惧感,也便无心打战,而另一方则信心满满的,就怕自己少杀人了

其实两军交战哪有这么儿戏,单挑的很少。
小说这样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为统治者服务,可以回想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书。每一个男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这些书就是描述那种美妙的梦境,谁都想挑翻敌方将领,然后挥军掩杀,大胜而归,其中的快感会刺激那些热血的青年。一则可以鼓励参军,二则可以激励士气。说穿了,就是统治阶级利用英雄梦增加军队的实力。

因为将领所代表的是整个军队,是军威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古代战争时,如果一方将领射中另一方将领的首级,或是射中另一方的军旗,那么被射中方就是不战而败.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将领先对打,赢则好处由3:1、鼓舞军队士气2、表现自己的武力,希望受所属君主的宠爱3、体现自己的军队彪悍无比,可达削弱敌方士气。也可能有些退隐之士觉得此军中勇猛之士甚多,前来投靠!

我觉得不可能?若真如此,吕布岂不是永远不败?怎么会被灭?自古兵不厌诈,单挑就是要乱箭射杀,又怎么样?
三国,水浒只是在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已

中国古代战争中真的有两军武将先PK吗
答:中国古代战争中真的有两军武将先PK吗?《逸周书·克殷》:“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北) ,帝辛从。 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 孔晁注:“挑战也。”很多人,都把挑战与致师看作是一回事呢?那是由于挑战一词的内涵,从战国以后发生了变化,其词义已不再广含表示欲战意图的...

历史上最惨烈的攻城战
答:以上都是古代战争中较为常用的攻城方法。 总的来说,攻城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拉着尸体回国,人家也不会跑出城池追你。 虽然硬碰硬会损失很大,但总的来说攻城方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历史上也多是以攻城方攻破敌人城池而宣告战役结束。 七、古代攻城战是怎么打的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就...

古代战争中的征和伐,有何讲究?
答:二、什么叫做伐 相比较征来说,伐缺少天然的正义性和权威性,而且就字面意义来说,代表着绝对的杀戮和击打,所以客观来说,这个词更加带有血腥性,在名号之上缺乏一些立足点。但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古代战争虽然交战双方必有一方邪恶一方正义,但为了确保战争的凝聚力,所以双方都必须要强调自己的正义性。

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世界经济由早期的农业经济,到后为的工业经济,再到现在的全球化经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高度开放,逐渐的融为一体。其次,古代的战争主要是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要的手段,因为那个时候处于冷兵器时代,都是短兵相接,往往是以军队规模比较交战双方的实力。而到了热兵器时代,人...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最先受到攻击为何还往前冲?
答:第一点:古代的战争往往都是非常残酷的,若是在平地上两军对峙还好一点,至少不会有一方直接死伤太多。但更多的则是攻城战,那作为攻城的一方无疑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例如三国时的刘备攻打成都,打了两年都没能打下来,最后还是城里的刘璋主动投降的。而在攻城战中,需要架云梯来上城墙,处于云梯...

古代战争中,为什么流传有不斩来使的规则?
答:​最主要原因,使者是双方交流的媒介,负责传达己方的意思给对方,如果连对方的使者都不能幸免,表明已经没有了和解的可能。信息无法传递。“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宋国华元作为使者只身前往楚军军营谈判,要求楚军撤围宋国都城,两国停战,而华元则作为人质到楚国居住,这一规则逐渐...

古代战争是怎么开打的
答:古代军队战斗失败后,大多数的伤亡发生在崩溃和逃跑阶段。一般来说,胜者的伤亡要远远少于败者――尽管古代战争真正的伤亡很难确定。由于劳累,胜者往往不会穷追败者,即使追击,也往往针对敌方的指挥中枢。所以很少会发生“连一个人都没有剩下”的情况,即使是歼灭战也如此。 由于主要通过侦察兵了解敌情,传令兵传达命令...

中国古代战争的好处有哪些?
答: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多民族国家,就是通过民族融合而产生的。而民族融合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战争。以中国古代汉族和北方草原民族为例,无论双方在战场上打得多惨烈,双方互相有多仇视,最终的结果都是民族间的大融合,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是你死我活,至死方休的结果,这点要阐述明白十分麻烦,但这...

进攻关中必须要先克潼关,为何不能从其他地方走呢?
答:而且潼关的南面就是秦岭,一边是黄河,一边是情侣,这些都为潼关形成强有力的天然屏障。是因为潼关地处要塞所以在进军之时必须先取得潼关,才能为以后的胜利奠定基础。潼关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在无数的古代战争中潼关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要知道只有攻克了潼关才相当于打开了中原的大门。

古代战争中士兵为什么愿意站在第一排?我终于知道了!
答:与现代战争不同,古代战争是以队形作战,会派出整齐的方阵、长蛇队形、楔形队形慢慢逼近敌人。但是,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因为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必然遭受更多的攻击,死亡率必然很高。甚至抢着打前锋?其实道理很简单!站在前排的,大多是好斗的,装备精良的。在古代战争中,将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