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作者&投稿:仇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壮族三月三,也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据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也有传说是为了纪念古时一对经常唱山歌的情侣。当天有包五色糯米饭和抢花炮的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日。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人民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凝聚发展动力、展现民族团结的盛会。

壮族三月三传说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行为。传说有一年的三月三,刘三姐上山砍柴,财主派人上山砍断藤蔓使其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刘三姐,三月三山歌节就此形成。

壮族人喜爱糯米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人们采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的汁液浸泡糯米饭,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在三月三这一天,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赶到节日现场,抢到火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的青睐。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答:壮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本自治...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答: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节日,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

三月三的来历习俗活动
答:二,习俗: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抢“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答: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与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答:2、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打造的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开展1000多项欢庆活动。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2 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答: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从史书记载的壮族三月三来源于对北方大帝真武神的祭祀,壮族三月三是对中国古代“上巳节”的传承。现“三月三”节日在中原地区逐渐衰落了,而壮族人民在历史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渗透在壮族三月三节日中,使壮族三月三在民族文化中延续传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1、祭祀:三月三是...

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答:“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由来
答:歌节通常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的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未婚男女青年是歌节的主体,但老人和小孩也会前来观看和助兴。歌节也是民间贸易和民族文化弘扬的盛会。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民族艺术节。2.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答: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三月三的习俗有很多,不同民族庆祝三月三的习俗会有差别,汉族民众会在河南黄帝故里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壮族的习俗有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绣球传情、打扁担、对歌谈情、打铜鼓、碰彩蛋等。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答:“三月三”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习俗是食用糯米饭等。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壮族素有“能歌善舞民族”之誉,壮乡号称“歌的海洋”,这一文化特性最集中的外在表现莫过于“三月三”活动,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五色糯米饭最初即在于供“三月三”活动食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