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为什么要宣布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

作者&投稿:华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健林为什么要让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不赚钱吗?~

王健林由几年前的资本扩张,到现在的拼命收缩阵地。王健林已把自己名下的不赚钱的资产都变卖掉了。比如,近年来,王健林造了不少万达广场,开了不少万达百货的门店,但是这些投资下去的实体,因受到网上电商平台的冲击,都不能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反而在吞噬万达集团的流动性。

王健林宣布万达集团彻底告别房地产业务,其实是一个资本财团对于经营业务的整体转型,也是对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评估之后,作出的战略选择。 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10多年的房地产行业辉煌已经接近尾声,房地产行业虽然并没有进入到衰竭期,但持续上涨的空间和动能已经不存在,应该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王健林出售万达百货、万达广场是正确的。在王健林看来,不赚钱的资产放在那边与其让它不断亏损下去,不如及时止血甩卖,起码现在还有融创孙宏斌、苏宁张近东来接盘,要是过几年,可能就没有接盘了。王健林此次让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也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炒房时代结束了,房子就回到了居住功能上,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房子就成了房地产企业唯一的出路,房地产企业只有向金融地产转型升级才能做到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质量高的优质房子。

王健林正式宣布退出房地产,万达不再经营地产,这是为什么呢

8月9日深夜10点52分,万达集团旗下万达酒店发展(0169.HK)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万达两大轻资产公司——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文旅集团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8月10日,王健林掌舵的万达集团官方微信转载了一篇题为“解密万达最新大动作:变轻的万达正在驶向蓝海,你看懂了么”文章,文章中提到,“万达从此将彻底告别房地产”,再次表示转型决心。

文章称,对于最近万达的种种大动作,一定有人很好奇,万达不是把酒店和万达城都卖掉了吗,怎么又装进上市公司?其实万达卖掉的是酒店资产,但保留了酒店管理公司,卖掉的万达酒店仍归酒店管理公司管;万达卖掉了万达城91%的股权给融创中国,但是万达依然是万达城品牌拥有者和经营管理者。

同时,文章表示,2017年夏天的另一场“万万没想到”,却促成了一个仓促的转身和一次彻底的告别——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从此大步走上轻资产之路。

千亿资产大腾挪,万达的轻资产之路

最近,万达集团给外界的关键词是:瘦身,变现,收缩,退出……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15年初宣布万达集团进行第四次转型,将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投资管理公司,即走“轻资产”之路。

其具体目标是:一是2020年集团服务业收入、净利占比超过65%,房地产销售收入、净利占比低于35%;二是2020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

前后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王健林把一个总资产达到 7961 亿元、年收入达到 2550 亿元的庞然大物变身为一个“轻资产”公司。

而综合今年以来的买卖交易信息计算,王健林已经完成了总金额高达1109.63亿元的资产大腾挪。

而这背后更是道不尽的资本游戏——此前万达与融创的交易,出售给融创的13个文旅项目,万达每年可以收到6.5亿元人民币管理费用,双方合同长达20年,即130元收益。于酒店管理业务,万达同样是收取固定管理费,并与酒店业主分成利润,其他各项支出均由酒店业主出,万达可谓旱涝保收。

彻底告别房地产后,将来万达要做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万达酒店发展自身的业务来看,其对于海外高端酒店业务等有较好的发展。此类业务进行重组以后,对于万达文旅产业的发展有两个积极作用。

第一是其明确了将作为万达文旅产业唯一上市平台的战略地位,所以带有很强的资本运作的导向,对于万达文旅后续积极融资和扩大国际化发展战略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是其会不断导入文旅、商旅等资源,对于万达文旅产业的发展将发挥较大的资源补充的作用。”

也有媒体称,说自己再也不是地产公司,万达已经说了大半年。这次之后,接下来,万达的主要业务将变成为其他投资者修建和管理购物中心,王健林也不再说“两三年内实现百亿美元投资美国”了。



最近几个月,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且又让人惊掉下巴的资本运作(涉及总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王健林掌舵的万达集团官方微信在8月10日宣布: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

万达一串动作,看懂没?

最近1个月,万达集团给外界的关键词是:瘦身,变现,收缩,退出。

先是7月19日,万达商业分别与融创中国、富力地产签署了转让协议,万达以637.5亿元的总价将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以及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分别转让给富力和融创。

从今年2月以来,万达集团密集收回至少400亿元万达广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在已建成的万达广场中,至少有84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减少,累计减少401.63亿元。

万达最近的一项大动作就发生在8月9日深夜10时52分,万达酒店发展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文旅集团注入香港上市公司,总金额达到了70.5亿元人民元。

综合上述信息计算,王健林已经完成了总金额高达1109.63亿元的资产大腾挪。

2017年年初,王健林还称,万达商业“轻资产”转型成功,并且公开宣布,万达商业与中信信托、民生信托、富力集团等签约90个万达广场,投资合同达1050亿元,2017至2019年,每年开业交付30个万达广场给投资方,净租金双方分成。



因为王健林已经厌恶房地产商了,而且现在的房地产商没有以前好做了。

因为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会这样。

因为他在房地产上已经亏了很多钱,再下去就不离职了。

王健林的万达真的要走远了?
答:近来,关于万达的信息不断,昨天,王健林谈万达负债:负债2000亿,偿债没问题。但是,王健林有什么底气说万达不担心负债?首先贴上他最近公开回应负债的讲话内容:“今天再讲几句大家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都很关心万达商业的负债问题,绝大多数是真关心,少部分是真的碰瓷,但也有极个别是真造谣,唯恐...

怎么看待王健林当年虽然胜诉,却依然退铺炸掉万达广场花15亿重建事件...
答:由于是连本带利的退法,王健林足足花了十亿,这还只是退铺的金额。可以说,万达胜诉却仍退铺的举动,是前无古人的,这种举动到目前为止只有万达能做到,为何他要在胜诉后仍然退铺?这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手法,万达当时刚刚在沈阳立足就遭遇这个事情,若他胜诉后不做任何举动,那么租户合约到期后纷纷...

王健林全面退出海外投资,这主要原因是啥?
答:这个问题在前年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的事情只是计划得以执行的阶段性成果!王健林自己都承认海外投资的结果就是在资产转移。王健林把“重”项目都卖掉了万达集团2017年半年报显示,目前万达商业累计持有物业面积3387万平方米,比2016年底增加4.8%;累计土地储备面积7332.6万平方米。

王健林离场后,马云如何在房地产市场布局?
答:万达告别地产,王健林离场,马云接棒,转型大势所趋 在房地产界,万达的决策犹如一道冲击波,继李嘉诚之后,王健林的退出成为又一震撼消息。经济学家林采宜曾比喻,房地产行业如今已接近珠穆朗玛峰之巅,任何方向都难再向上突破。万达敏锐地洞察到,地产行业的利润空间已接近极限,自7月以来,王健林领导的万...

王健林卖万达广场给金融机构背后有何目的?
答:在4月和7月,万达分别将盐城和南昌西湖的万达广场出售给中信信托和珠江人寿,总计90亿元。王健林明确表示,万达的战略重心转向创新型和轻资产业务,旨在大幅减债,计划在三年内清偿大部分金融机构债务。虽然市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担忧万达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认为房价可能下跌,但也有网友认为王健林的...

万达清空所有海外地产项目,清空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万达公司毕竟是一家中国公司,一旦在国内出现违约的情况的话,那么万达以后在国内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万达公司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产公司,而万达公司的老板王健林在过去几年也登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不过这些年万达公司也在极力的发展海外的地产项目,这也使得万达公司的很多资产都已经流向了...

万达清空了所有海外地产项目,王健林要“割肉过冬”了吗?
答:万达清空了所有海外地产项目引起了我的关注,万达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王健林也扛不住了,准备要“割肉过冬”了吗?我想了很久,说说我的看法,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王健林为什么要清空海外地产项目。外围的疫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越演越烈...

王健林卖万达广场给金融机构背后有何目的?
答:万达商业策略调整:王健林出售万达广场背后的转型意图 在万达融创富力637亿元并购案余温尚未消散之际,王健林又开始了他的万达广场剥离行动。7月5日,南昌西湖万达广场已悄然易主,被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接手,法人变更至汪利。珠江人寿,成立于2012年,由广东珠江投资控股、广东金融控股等企业共同持股,显示...

留给万达仅22个月,王健林再亮剑
答:1971年,16岁的王健林在严寒的雪地里,以“五好战士”的荣誉,展示了超凡毅力,那2000里野营拉练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中尤为艰难。30年后,他以这种精神领导万达帝国,难忘当年那些在冰雪行军中,坚持不下的排职军官们的泪水。出生于1953年的王健林,父亲王义全是老红军,曾是129师连长,他的原名王建林,源于...

如何看待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大裁员,裁员超过 95%?
答: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大裁员震动业界,95%的员工被裁,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引人深思。曾几何时,万达总裁的豪言壮志让员工享受过丰厚待遇,但近年来,随着万达速度的不断推进,质量问题与赶工压力如影随形。满铺开业的要求,使得员工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产品质量的妥协。这种管理上的硬指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