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陈氏古砚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系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知道是不是你找大我直接把你的问题 复制到白度上就找到这个 如果不是请告诉我

2.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 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什么念头都没了,心好像死了一样。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已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结果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3. 《阅微草堂笔记》 选段古文翻译“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不久,发病死”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4.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

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

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

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

〔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

〔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

〔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

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

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

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

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

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 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

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

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 忽闻数人吃吃窃笑。

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

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 《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

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5.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刘羽冲偶

原文: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译文:

刘羽冲,不太确定他的名字,他是沧州人。他去世的高祖刘厚道士,大多时间跟人以诗互相赠答。他性情孤僻,喜欢讲古代规章制度,实在是迂腐,行不同通。刘羽冲曾经请董天士作画,请刘厚道士题诗。他屋内有一幅画《秋林读书》,上面题诗是:“兀坐(独自静坐)秋树根,块然(孤寂)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面目)。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大概是规劝他的。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

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

阿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6. 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当止不止)译文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 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7.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 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

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

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

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

〔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

〔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

〔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

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

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

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

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

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 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

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

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 忽闻数人吃吃窃笑。

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

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 《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

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

8. 解释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读音dun一声)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翻译: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另一个再给你一句一句的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归昌的意思归昌的意思是什么
答:”晋张协《七命》:“追逸响於八风,采奇律於归昌。”唐陈子昂《洪崖子〈鸾鸟诗〉序》:“扣归昌之律,协朝阳之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_桌来章_尝得一古砚,上刻云中仪凤形,梁瑶峰相国为之铭曰:‘有_之祥,其鸣归昌。’”一说,凤凰夕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