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疫情停课幼儿园不退费怎么办

作者&投稿:哀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锡疫情停课幼儿园不退费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2022疫情幼儿园退费政策,已收取保教费和伙食费的幼儿园要按照幼儿实际在园天数在学期末完成结算和退费。具体退费金额按保教费和伙食费日均收费标准,一学期按5个月计算,一个月按30天计算和停园天数计算,停园天数以自教育主管部门通知停园日至批准开园前1日。

由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所有幼儿园在延迟开放期间不再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已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将退还或补足后续费用。具体退款金额根据当月工作日的日均数和延迟开通期间的工作日数计算。

2022疫情幼儿园退费政策

已收取的住宿费,因疫情防控期间未到校住宿的,应在学期末及时结算,退还剩余的住宿费,具体退费办法为,根据学生实际住宿情况计退,一学期按5个月计算,一个月按30天计算,累计未住宿天数每达到30天的,退还1个月住宿费,不足15天的,退还半个月住宿费,超过15天不足30天的,退还1个月住宿费。

因疫情防控停课的,已收取课后服务费的学校应在学期末完成结算和退费,按未参加课后服务的实际天数据实退还所缴费用。

法律依据:《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规定,严禁扩大自营项目范围和收取费用。根据规定,幼儿园定期推出的所有在线课程资源都应免费提供,供家长在延迟开放公园期间选择,并且不允许扣除儿童保育和教育费用。已收取的托幼费、教育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将严格按照各地制定的幼儿园退款规定进行退款

无锡疫情停课幼儿园不退费,建议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要求按实际幼儿上学的时间计算托管费和生活费。

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要求按实际小孩上学的时间计算托管费和生活费。

幼儿园传染病停课退学费吗
答:幼儿园停课退学退学费章程: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园收取的不是学费,是保育费。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幼儿园的保育费是可以退的,幼儿园幼儿退园前,由家长提出申请,其管理费、保教费、杂费以家长提出申请日期为准,因幼儿或家长的原因,幼儿不能正常来园满一个月的,退当月管理费50% 。超过半个月的退...

疫情期间私立幼儿园退学费吗?
答:不退。因在疫情期间,停课退费问题目前没有相关政策,建议和幼儿园沟通协商解决。不同地区政策会有所不同。例如:临泉县教育局,现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予以回复。阜阳市《关于进一步扩大放开民办教育收费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行费〔2019〕181号),明确规定,任何学校不得跨学期预收学费(杂费),...

流感停课期间是否退还幼儿费用?
答:幼儿园是私立还是公立?私立的就找园长问问 我家孩子的幼儿园一般都是半个月以上退半个月幼儿费

江苏省太仓市幼儿园疫情期间停课学费怎么退
答:1、首先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小孩没有在江苏省太仓市幼儿园进行上课,花费费用也暂时停止。2、其次江苏省太仓市幼儿园会根据听课时间进行计算赔偿费用,会列出单子方便家长查看。3、最好家长确认无误,江苏省太仓市幼儿园会进行转账等手机支付退学费。

常州疫情幼儿园停课学费怎么办
答:退费。幼儿园保教费实行按月收费,根据由于放假、请假、转学、退学、插班等原因幼儿当月在园天数不足4天(含4天)的,按保教费缴费额的80%退还。超过4天但不足当月法定工作日数一半(含一半)的,按保教费缴费额的50%退还;超过当月法定工作日数一半的,不退还所缴保育教育费。未就读月份应全额退费...

幼儿园学费退费标准
答:2020年新学期的学费大多在2019年年底缴纳完毕,这次因为疫情原因,幼儿园几乎是最后才会开学的年级。所以关于延迟的这一段时间幼儿园能否退学费,或者是能退多少成为家长很关心的问题。毕竟不少民办幼儿园一个月的学费都在好几千,不是所有家长所有家庭都对这笔钱不在乎。那么这个学费到底怎么处理?是否该...

去年疫情幼儿园退费标准
答:月度收费标准的50%。根据《关于调整全国范围内疫情期间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去年疫情期间,对于疫情期间停课或者课时减少的幼儿园,可以按照月度收费标准的50%进行退费。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幼儿园停课退不退伙食费
答:退。在学期开始前,学生退学,学校应当按照学生实际缴纳的伙食费金额,全额退还给学生家长;在学期开始后,学生退学,学校应当按照学生实际缴纳的伙食费金额,按比例退还学生家长,但是比例应当不低于百分之20。

幼儿园手足口停课退费吗
答:退费。幼儿园保育费退款规定,每个月月底的时候就要交下个月的保育费,但是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幼儿在这个月没有每天都去学校,那么幼儿园要根据情况适当退费。

私立幼儿园疫情停课不发工资违法吗
答:违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法》因疫情影响导致幼儿园无法开学的,按照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