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者&投稿:察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力和机械】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概念: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

  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物态变化】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答: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2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2、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答: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1kΩ=1000Ω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
答: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 初三物理...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杠杆要素:(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理公式大全
答: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三学生复习和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 物理知识点 ,仅供参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知识点】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2.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很多,也很杂,我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答:九年级上册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很多,下面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答: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包括机械能、内能、热能、电路、电功率等等,接下来分享初三上册重要物理知识点。机械能 (一)功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公式:W=Fs。3.做功的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答:让老师分析吧。“四展开”就是指对于所学物理中较难的概念或较难的某一种类型的计算题,可以将身边若干份试卷中或平时做过的习题中反映同一较难概念或同一类型的较难题目放在一起对比着研究研究。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
答:这篇文章给大家梳理归纳了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期末考试有帮助,供参考。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