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哪里人

作者&投稿:计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哪里人~

三国演义里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一、关羽:
关羽 - 个人档案
籍贯 [并州]河东解县 [今山西运城]
容貌 美须髯
官至 前将军 汉寿亭侯 谥曰壮缪
子女 关平 关兴 关索 关凤

关羽 - 简明演义传记
桃园三结义中,关羽排行第二,手持青龙偃月刀随刘备东征西讨,在虎牢关温酒斩华雄。徐州城破后不得投降,为报曹恩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消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刘备平定益州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并掌管荆州,关羽遂起军攻曹,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久,荆州为东吴所夺取,关羽败走麦城,在突围中被捕,斩杀。关羽平生最重义,后被民间看作忠义的象征,亦称“武圣”、“关二爷”。


二、张飞:
张飞 - 个人档案
籍贯 [冀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车骑将军 谥曰桓
子女 张苞 张绍

张飞 - 简明演义传记
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随刘备征讨黄巾,刘备受封平原相,张飞任别部司马。徐州城破,张飞占据古城,自任县令。曹操平定荆州,张飞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吓退曹军数十里。刘备入蜀后,张飞率援军沿江而上,攻略城池无数,并且义释彦颜。后封为蜀汉五虎大将。关羽死后,张飞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遂被属下趁睡觉时杀死。


三、赵云:
赵云 - 个人档案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 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子女 赵统 赵广

赵云 - 简明演义传记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齐进齐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四、马超:
马超 - 个人档案
籍贯 [雍州]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骠骑将军 犛乡侯 谥曰威侯
家族资料 父亲 马腾
母亲 羌女
配偶 董氏
兄弟姐妹 马休 马铁 马岱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马超 - 简明演义传记
马超是马腾之子,绰号锦马超。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马超举西凉兵报仇,因曹操离间而失败,投奔张鲁,受张鲁手下杨松诬陷而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大将军,兼凉州牧。独当一面镇守西境。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演义中,马超是武艺高强的优秀将领,曾和许褚、张飞等人大战数百回合,他所率领的西凉骑兵让曹操军闻名丧胆,被后人称之为三国演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五、黄忠:
黄忠 - 个人档案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后将军 谥曰刚侯

黄忠 - 简明演义传记
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为吴将马忠偷袭射中,回营后不治而亡。

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都来自蜀国,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但是书上并没有写明关羽和张飞与刘备有结拜,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结拜,我们相信他们可能就是结拜兄弟。事实上,历史上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还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形式被广为流传。

五虎上将,是指在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军团所拥有的五员猛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合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武将莫过于五虎大将军关张赵马黄等五人了。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甚至娱乐价值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虽然大约不甚违背史实,毕竟大部分内容仍然出自于作者所杜撰。而后人不察,往往有错把小说情节当史实的情形发生。 三国时期的刘备,既无天时,又无地利,最终保证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手下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谋臣武将。得人心者得天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名誉天下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各自特点突出,以下分别介绍他们的生平和评论: [编辑本段]■关羽 关羽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量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县)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联络刘辟击曹。建安十二年(207),刘、关、张兄弟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始请得孔明(诸葛亮字)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八月,羽乘孙权与曹操交兵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今湖北省安远县北),被孙权伏兵所擒,与子平同时遇害,时年59岁。 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但关羽身上也有一个瑕疵,那就是大意失荆州. 关羽没有杀华雄,那是罗贯中编的。据《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所以,华雄是孙坚杀的。 [编辑本段]■张飞 五虎次席,勇力过人,但智谋不足,是一个可任用,但不可重用的人物!但是他还是粗中有细的。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攻于心计的一面。 张飞 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 ,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写作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张飞比较可爱,属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类型的人!对待文官时比较虚心,但可能因为自己武力比较高,就瞧不起士兵和一些武将,(就是因为这点才导致了他的死亡)他生凭除了武力以外,喝酒也是非比寻常。让他最听话的人,除了刘备就是诸葛亮了,然后是关羽,听刘备的话,因为他是老大,当小弟的不都要听大哥的话吧,这说明了他的忠!对诸葛亮呢,因为他深刻了解到此人的智慧,说啥对啥,所以打心眼里佩服。论个人缺点,张飞对小人"暴而无恩",且又令其左右,性格过于率真,缺乏世故。张飞治理川中,受人爱戴,死后百姓立即为其立庙,口碑很好。 不论如何,比起被神化的关羽,张飞这种粗豪直爽的形象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也更贴近人心。就好像「张飞是屠户出身」的说法虽然在史传中找不到根据,但正所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这样的张飞毋宁是可爱的。 其实在野史中张飞还有另一种显为人知的面貌。据说张飞文武全才,尤其工书法、擅绘仕女图,倍受后世书画界推崇。明人笔记中更有当时流行张飞的绘画、人们争相抢购的记载。 清代还有张飞的字帖传世,其中包括著名的「八蒙山铭」的拓文:「汉将军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这篇「八蒙山铭」乃是张飞大破张郃之后,意气风发而书,并招工匠刻石立碑于山巅。武侠小说巨擘查良镛先生就有在他的作品「笑傲江湖」中引用这段典故,让这篇石刻化作书中人物秃笔翁的一门厉害武功呢! [编辑本段]■赵云 赵云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注1),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但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于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么夸张。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于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于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于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他的优点有: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噩,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此。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自己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赞赏!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实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编辑本段]■马超 五虎之四,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 马超 马超是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将马腾调还京师,任命他为卫尉,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让他统领马腾的部队。马超统军后,即与韩遂联合。马超转战关西一带,甚得当地羌族人民的拥护。 曹操在与韩遂、马超单马对话,马超恃勇欲捉曹操,但见许褚瞋目而盼,未敢妄动。曹操遂密遣徐晃、朱灵率四千精兵从蒲阪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据河西为营,截断马超退路。接着,曹操安排船筏,欲率大军渡河北。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预先到北岸驻军,阻挡曹兵,使他们不得渡河。不过二十天,河东粮尽,曹操的部下一定会大乱溃逃。”韩遂却说:“可以让他们渡河。兵法云:‘兵半渡可击。’待他们渡到一半,我们从南岸击之,岂不痛快!”马超的计策没有被施行。曹操后来知道此事,叹息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尽得陇西所有部队,又得到张鲁派大将杨昂所率援军的帮助,集中1万余人进攻冀城。马超军将冀城重重围困,从正月一直猛攻到八月,朝廷救兵也没到来。韦康便派别驾阎温出城向驻军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的夏侯渊告急。阎温乘夜从水中潜出,第二天,马超的士兵发现了水迹,捉获了阎温。并斩杀阎温。 原冀城属吏杨阜不满马超残暴,借为妻子办葬事之机逃出,投奔驻军历城(今甘肃西和北)的表兄抚夷将军姜叙,劝说他以所属兵力铲除马超,为韦康等报仇雪耻。姜叙又联络赵昂、尹奉、李俊等人,秘密磋商讨伐马超的谋略。他们先派人进入冀城暗中结交梁宽、赵衢,使他们在城中作内应。九月,杨阜与姜叙率兵袭击卤城(今甘肃礼县境),赵昂、尹奉进兵占据祁山城(今甘肃西和东北)。马超闻讯大怒,赵衢趁机故意怂恿马超亲自出城进击。等马超一出城,赵衢和梁宽立刻紧闭城门,把马超的妻儿老小全部屠杀。马超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遂突击历城,掳杀姜叙的老母和赵昂之子赵月。杨阜率军与马超决战,身负五处重伤,终于将马超击败,马超向南投奔汉中张鲁。经此战,马超拥兵割据的势力被翦除。 马超见张鲁难成大事,又遭到张鲁部将杨昂的嫉妒,心中抑郁不平。时刘备正围攻成都(参见益州之战),日久不下,知马超情况后,派江宁督邮李恢前去劝说。马超便从武都逃入氐中,给刘备写密书请降。刘备得信大喜,派人迎接马超,让他先停下来,暗地拨给他不少士兵,增加他的兵威。然后,命他率兵直逼成都城下,屯驻城北,城中震怖。不到十天,慑于马超的威名,便打开北门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并让他沿袭了曹操封的都亭侯。 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马超为左将军,授予符节。 章武元年(221年),马超升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漦乡侯。昭曰 :“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临终,马超上书刘备:“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蜀书·马超传》)。刘备追谥马超为威侯,其子马承嗣。马岱后官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 “神威天将军”这是羌人给与马超的评价,马超一个15岁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的少年英才,一个响当当的西北汉子,一生的武勇事迹早已是众人皆知,只不过又是寿命影响了马超在历史上的存在,虽然40多岁就去世了,但是其征战的30年里少遇敌手,威名更是传遍中原。 [编辑本段]■黄忠 黄忠位列五虎之末。如果问起黄忠是谁,对三国故事稍有认识的人心中大概马上会浮现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吧。孰不知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小说家所赋予的。虽然黄忠无疑称的上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 演义中的黄忠能「开二石之弓,百发百中」,连关公都差点死在他箭下,可以说是演义中跟吕布、太史慈并列的三大神箭手。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在史书中是有根据的:「....(吕)布令门候于门营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魏书吕布传)太史慈的善射也可以在史传中找到记载:「....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援楼上行,以手持楼棼(楼阁的栋梁),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吴书太史慈传)然而遍览三国志一书,却连黄忠弯弓射箭的字句都找不到。可见黄忠的神箭只不过是小说家的妙笔,为的是让同样万夫莫敌的五虎大将军各有其性状、各有其特色。事实上也的确很成功,今天黄忠神射的名声只怕更在吕布、太史慈之上。 关羽引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跟黄忠大战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故事,也是小说家虚构的。史传中关于刘备取得荆南四郡的记载就只有:「....(刘备)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蜀书先主传)蜀书黄忠传:「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盘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刘备)南定诸郡,忠遂委质....」当时纳降敌军,有留下人质的惯例,后来投降敌方的将领也美其名称为「委质」。史传中既然找不到黄忠跟关羽交过手的证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当然也就只是小说情节罢了。 黄忠的神射也许是虚构的,但他的勇猛却是货真价实的。黄忠投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甚是器重黄忠,跟刘璋开战时便让黄忠担任先锋大将。黄忠也没有让刘备失望,每次作战,「忠常先锋陷陈(通「阵」),勇毅冠三军」,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于是在益州平定之后,刘备封他为讨虏将军,位阶虽然还不及关张马超,却也已经是众将中前几位的了。 待汉中攻防战展开,黄忠立下了一生中最显赫的功绩: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蜀书黄忠传:「....(黄忠)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这一战当中,黄忠非但展现出无比的勇猛、主导战役的胜败、为自己挣得了征西将军的位子,而且几乎决定了汉中的所有权。主帅夏侯渊一死,副将张郃等人被迫后撤,刘备军掌握了汉中天险。后来曹操虽然亲自来到汉中,也已经无力挽回,汉中终于落入刘备手中。刘备即汉中王位,又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封关内侯,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刘备阵营四大将。 黄忠升任后将军一年之后便去世了,史传中没有记载黄忠曾经参加刘备伐吴之战。也许是觉得黄忠死的不够壮烈,演义将黄忠的死改写成壮烈捐躯于东征途中。这样一来,壮烈是壮烈了,却不免有些悲凉。能够死于事业的颠巅峰,不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吗?蜀书后主传:「(景耀)三年(公元二六零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关羽谥壮缪侯、张飞谥桓侯、马超谥威侯、庞统谥靖侯、黄忠谥刚侯,时人莫不认为这是极大的荣耀。 一般人称呼黄忠,常常不忘加上「老将」两个字,其实这是满值得玩味的。演义里黄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关羽请缨率兵攻打长沙时,孔明警告他:「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盘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果然是一员老将。第七十回里黄忠、严颜领兵去取张郃把守的天荡山时,赵云也说:「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演义还真是有心经营黄忠老骥伏枥的形象。 对我有帮助 35 回答时间:2008-11-20 16:28 | 我来评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河东解良人。 张飞, 字翼德,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 赵云,字子龙,五虎之三,常山真定人。 马超,字孟起,五虎之四,扶风茂陵人。 黄忠, 字汉升,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

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谁的后代最厉害?
答: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并列合为一传,即“蜀汉五位上将军”。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民间的演义故事中,这五人逐渐被塑造成为蜀汉五虎将;等到《三国演义》问世后,五虎将的概念就正式被人们所熟知。再等到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订《四库全书》时,特意将...

三国演义中立五虎大将是哪集
答:老版《三国演义》第52集,夺占西川,刘备拿下汉中后,自封汉中王,并加封五虎大将。五虎上将,不做特殊说明,一般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关羽、张飞是刘备早期举兵时就跟随了刘备,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加入,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

三国里面的五虎上将各是哪几位?
答:三国演义中只有蜀国明确说过五虎上将。魏国和吴国都没有。 但是可以猜测一下,全当聊天罢了。 首先五虎上将在蜀国应该是权势和功劳的体现,关张权势地位自不必说;赵云救阿斗,一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担当刘备的护卫军首领,功劳又不必说;马超的父亲马腾是与刘备同属于衣带诏的合谋,马家又是世代...

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有谁?
答:因此,关羽成为五虎上将中,第一个封侯的,这个侯爵,含金量还很高,是汉献帝封的。马超。图二 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因为和韩遂不和,随即,马腾入朝为官,被任命为卫尉。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其父亲马腾的部队。《三国志 马超传》记载: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於是...

急求三国蜀国五虎上将排列
答: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长胜将军!马超,五虎之四,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黄忠,位列五虎之末,随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

五虎上将的排列顺序?
答:黄忠,位列五虎之末。果问起黄忠是谁,对三国故事稍有认识的人心中大概马上会浮现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吧。孰不知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小说家所赋予的随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

三国中五虎上将是谁?怎么死的。有何战绩?
答:被追谥羽曰壮缪侯。 关羽- 简明演义传记 桃园三结义中,关羽排行第二,手持青龙偃月刀随刘备东征西讨,在虎牢关温酒斩华雄。徐州城破后不得投降,为报曹恩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消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刘备平定益州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并掌管荆州,...

三国五虎上将是谁
答:事实上,历史上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还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

三国时各国的五虎上将是???
答:曹操手下五大名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三国志中该五人并录于一传。其余曹仁,夏侯敦虽然也 很优秀,但由于是曹操亲戚,所以不算。孙权手下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共十二人录于一传。其 中程普,黄盖,韩当是孙坚老部下(原本还有个祖茂,...

三国五虎上将怎么排名
答:三国五虎上将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五位著名将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如果要对其进行排名,可以参考功绩和影响力、勇猛和武艺、历史评价这几个方面。1、功绩和影响力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都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如果要排出先后,那么关羽、张飞和赵云三人因为各自的突出表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