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木雕刻家有哪几位

作者&投稿:郯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国时期雕刻家王元~

有这么个人

吴昌硕(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就其绘画方面来说,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亦受赵之谦、任伯年影响。尤以金石书法入画,如盘虬屈铁,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其画笔墨淋漓,色彩浓郁,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气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别署灌园老叟,黄渡镇人,近代的著名画家,是我国油画艺术的先驱者和美术教育家,亦是中国绘画艺术由传统的师承相授转变为正规的美术学校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就读私塾时,即喜爱绘画。曾从上海名画家杨伯润学山水,从钱慧安习人物。复师事胡鼻山、吴大徵、王秋言、姚梅伯、胡公寿、金保三、周存伯等名流。工于山水,兼及仕女人物,又擅治印和书法。 戊戌变法失败,周湘流亡日本,在长崎、东京以卖画治印为生,受到当时日本文艺界的重视,画名大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后又到西欧英、法、德等国,与众多外国画家交游,学西洋画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在上海八仙桥创办布景画传习所,有学生三四十名。刘海粟、徐悲鸿、张秉光、汪亚尘、丁悚、陈抱一等著名画家,早期均在此接受教育。后又创办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和上海油画院,边创作边从事美术教育。著有《周湘山水画谱》4册,民国13年自序成书。
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徽州府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其画风于丰富多变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而其艺术价值的显现,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画外,花鸟画也境界不凡,书法成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他还有着自己的画学理论建构;其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也颇有建树。黄宾虹的确是一位“不能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 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省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省常州。 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 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 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林风眠关于中西融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笔墨观念,同时开启了对于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作面貌,为众多后继者诸如吴冠中、赵无极、刘国松等提供了可借鉴、深入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实在可算作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启蒙者。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齐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将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摘自网络

林元水(1876~1937年),闽县后屿乡人。幼随堂兄林元珠学习寿山石雕。擅长人物、古兽,尤擅雕刻飞鳌印钮。刻人物须发、海浪波涛,喜用尖刀开丝,接连不断,精巧绝妙,颇称“绝技”。

林清卿(1876~1948年),福州西门外凤尾乡人。早年师从陈可应,后停刀学习国画,致力古代石刻、画砖铭文等研究。他以刀代笔,融画理于雕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创当代薄意艺术之先河。作品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布局雅致、景物生动;其薄意墨拓,舒展大气,浑如一体,妙似韵味无穷的国画,令人赞叹不已。林清卿的“薄意”风格对当代寿山石雕刻工艺很有影响。被誉为“西门清”。福州的高官富商请他到家中雕刻印章者甚多。龚纶在《寿山石谱》中赞他:“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璇)、周(尚钧)二家,别开生面者”。

林文宝(1883~1944年),小名牛姆,侯官县西门半街人,师从西门派创始人潘玉进,专攻兽钮雕刻,造型古朴、风格超逸,名重一时,被誉为“钮工一巨擘”。他的作品对后代影响较大。林文宝雕钮,题材广泛,精于古兽、博古,凡鱼虫走兽皆可入钮。陈子奋《颐谖楼印话》评他:“狮、虎、鱼、龙,绝肖古刻,博古仿佛于钟鼎彝器之纹。尤以印顶尖、圆、斜、扁之不同,依势肖形,俱能契古。”他身怀绝技,晚年却贫病交加,惨死于街头。

林友清(1894~1970年),原名友琛、友深,号渭承,鼓山镇后屿村人。幼随父林元珠学艺,得其真传。擅长钮雕及人物圆雕,亦喜作薄意、浮雕。其作品古意浓郁,雅淡灵巧,与林清卿齐名,被号为“东门清”。1955年,参加后屿寿山石刻生产小组,翌年,获福州市名艺人称号。作品多次被选送出国展览。他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作品《和平之友》、《西山跨虎》、《牛郎织女》等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他的雕刻要诀是:“相度石势,以工配石,以石取形”、“以能变为上”。在实践与理论上均有建树。

林友竹(1904~1952年),乳名“竹竹”,福州鼓山镇后屿村人。幼随父林元水学习寿山石雕,后拜郑仁蛟为师,专攻圆雕,作品以仙、佛、仕女为佳。代表作有《红楼梦》、《走单骑》、《太白醉酒》。能依石造型,用刀简练,巧用俏色,以善于“量材取巧”闻名于世。他性情豪爽,多交艺友,广收门徒。除传艺于长子林炳生外,还收有郭功森、郭懋介、林发述等高徒。
这些是民国时期的雕刻家!

民国风装修特点有哪些?如何让您的装修复古与时尚二者兼备
答:一、民国风格装修的常用元素 1、花板 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圆形等形状。雕刻图案内容多姿多彩,丰富多彩的含意,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我相信都能在花板找到,什么福禄寿禧、事事如意,等等图案。合理的几何学拼图形状,线条优美,令人产生多种的审美观。特别四块长方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

急求有关红木家具的资料
答: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德国学者 G·Ecke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所以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阴沉木有几种颜色。
答:1、本黑檀,心材颜色为纯黑色。2、条纹黑檀,心材黑色,有灰色或红褐色的条纹。3、青黑檀,心材黑色,在导管中充填绿色的物质而有绿色条纹。4、斑纹黑檀,有黑色和灰色的条,编译不大理石木(Marble wood)、斑纹木( Zebra wood)。中国民间有时也将黑黄檀( D.fusca)、东非黑黄檀(D.melanoxylon)等与...

请老师给看看这对木雕对联,值钱吗?谢谢了
答:福多财多喜乐多 人顺家顺百业顺 木雕楹联上刻有蟒龙上看,拥有这联者、最低也应该是位亲王爷;这联撰得好,书写和雕工应该是名家而就,因时间长、原来也没妥善保管好,致磨损严重,品相尽失;估计应该为明朝的,若是如此,从木色上、只见岁月留下的磨损,可整体少见有虫蛀腐朽的,再结合楹联上能...

南京旁有座被遗忘的千年古城,藏着江南的美丽秘境,却被严重低估_百度知 ...
答:这里有最特色和无数故事的建筑, 屠家骅公馆。 它曾作为“江南旅社”, 招待来镇江下榻的贵客。 这里有民国时期镇江最高端的饭店, 金山饭店。 顺着一条幽长僻静的小道, 就能走进这座 青砖砌筑,饰以红砖弦边, 低调中带着奢华的民国建筑。 04 镇江,单靠吃醋就能火遍全国 但暗藏的 美食 江湖更令人垂涎 ...

宣城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名人?
答:江的祖籍位於安徽宣城旌德江村,与胡位於宣城绩溪龙川的祖籍只有一山之隔,现时均成为安徽两大旅游新热点,而胡氏宗祠早就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册内,胡氏宗祠建於宋,於明嘉靖年间由胡宗宪进行扩建,总面积1564平方米。建筑格式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的布局,其内一砖一木的雕刻和彩绘美轮美奂,尤其以600多件木雕最为...

门神的传说
答:3位粉丝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

福建土楼
答:窗外响起过年时才有的鞭炮声,林志成出门一看,好消息已经传遍乡里,土楼里的家家户户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 申遗成功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昨天,上述土楼所在的县区都举行了热烈的...

武汉城区有座民国范的步行街:建在汉口火车站旁,店铺样式是亮点_百度知 ...
答:主题雕塑在北边发展大道和新华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大门处,实际上也是步行街入口,相应在其他几个方向上还有几个机动车入口。入口处的主题雕塑醒目识别,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边的主体建筑,同样设计精巧,且布局非常有意思。靠近新华路一边的建筑是明显的民国风老建筑,红色砖墙,白色屋檐,木质窗棂,中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