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旅游的特点

作者&投稿:尘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欧洲有句谚语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的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物,是与乡村截然不同的人类生活空间。同乡村相比,城市在所提供的设施、服务、信息,乃至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因如此,抱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不断地涌入城市。数据显示:1800年世界城市总人口数为2930万,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吴良镛,1992);而到20世纪末,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2-3倍(UNCHS,1996)。
一方面,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它被称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的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乡村,而未来的世界则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里,城市首次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空间,城市生活也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中的居民对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城市的旅游中心功能需要得到近一步的发挥。
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在城市研究中引入系统论的思想,逐步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具体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与其外部在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方面不断交换的过程。当今城市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趣,集中体现了城市不断增强的开放性。大量涌入城市的旅客在城市中进行观光、娱乐、购物、商务等活动,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生活环境、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实际上已成为居民与游客“人人共有的城市”。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以前那种只是建几个饭店、搞几个景点、仅仅只考虑到游客利益的城市旅游规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消除城市旅游规划基本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更好的协调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在编制蕉�〖媚鲜新糜畏⒄棺芴骞婊�墓�讨校�蟮ㄌ岢隽恕俺�糜巍狈⒄构婊�庵中碌某鞘新糜喂婊�吕砟睢?
本书围绕“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展开,由理论篇和应用篇两部分组成。理论篇主要介绍与“超旅游”发展规划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其中第一章“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主要介绍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功能、旅游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旅游城市的类型、城市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城市旅游系统等内容。第二章“区域旅游规划基本模式”重点介绍“1231”工程模式,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做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一个支持系统”。第三章“城市旅游规划新理念”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区域旅游规划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城市旅游规划与之不同之处,引出“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并加以阐述;2)介绍利益主体理论在“超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3)指出城市旅游规划建设的两个重点:中央游憩区和环城游憩带,此为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

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90年代世界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世界旅游业出现了发展区域性统一市场趋势。东亚太区域将在世界六大旅游区域中保持发展速度领先的地位。世界旅游将进入“无国境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竞争将日趋国际化。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将出现七大特征:1.市场细分化;2.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旅游为主转变;3.追求更为灵活多变的旅游方式;4.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5.银色市场不断扩大,6.对旅游安全更为重预,7.区域旅游盛行。 现代世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实现在本世纪末使我国成为国际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对未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握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制定相应的旅游市场营销对策,以使我国在未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有利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世界旅游市场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决定和制约着现代世界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长期国际和平环境和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使战后世界经济有了飞跃发展。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具备了国际旅游产生的三大基础因素:充足的余暇时间,方便的交通条件和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前规模的国际旅游市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将决定未来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形成特点。从以往的发展实践来看,每当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危机和波折时,都会对世界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冲击。例如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和1982年世界性经济衰退都减缓了当年国际旅游的发展速度,甚至一度曾使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世界旅游业出现负憎长。而每当世界经济发展比较顺利时,世界旅游市场就会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扩展。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间,国际旅游人数增长了4倍,国际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3倍,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7.2%和14.1%,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增长率。进入80年代以后,国际旅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199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为4.15亿,为1980年2.8亿的1.48倍。199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收入为2300亿美元,为1980年953.5亿美元的2.41倍。10年期间年增长率分别为4%和3%,仍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增长速度。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会高干80年代。据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预测,世界经济在90年代将达到年均3.5%的增长率。虽然由于海湾战争,经济衰退浪潮以及苏联和东欧各国因政治,经济体制剧烈变革引起的经济倒退使90年代开头的几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促使90年代世界经济活跃化的原因在于: 第一,世界政治局势趋向缓和,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撤军裁军的浪潮将使浪费于军备竞赛上的资源转向用于发展民用经济。第二,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新技术被付诸实用,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信息传递方式的改革和传递速度的加快形成了统一的国际信息社会,这些发展和变革将有力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将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经济落后的国家有可能通过经济起飞在较短的时期内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越顺利,国际旅游业越是以加倍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样一种“倍乘式效应”规律,90年代国际旅游业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使私人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世界旅游组织秘书处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假定价格不变,实际私人总消费的增长率为1%或低于1%,旅游的增长率为零或为负数;私人消费的增长率为2.5%,旅游消费的增长率为4%,私人消费的增长率为5%,旅游消费的增长率为10%。可自由支配收入额度增加越多,旅游消费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仅次于生存需求的第二需求。世界旅游价格水平在长期发展中大体上保持稳定,随着人们工资收入的不断增加,每次出国旅游的必需支出占人们收入的比例会趋于降低,人们将具有越来越充裕的支付能力出国度假。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还将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如果我们以70小时作为人们每周可有效利用时间的标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而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有效时间为30小时。到本世纪末,预计人们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有效时间将等于或超过每周工作时间。这样人们将会利用周末3——4天的休息时间进行区域内国际旋游,利用每年可获得的2-3次持续性休假时间安排进行长距离的洲际旅游。未来10年中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使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更为完善和先进。联结洲际之间和国际之间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将给人们提供越来越方便的出国旅游条件。新一代飞速更快、载客量更大的飞机的出现,将给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提供有效的保证。越来越发达的联接世界的交通网络将不断改变人们出国旅游的时空感。国际旅游将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在更深的层次上实现普及化。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将构成世界经济的主体。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带头产业在本世纪末将取代石油,汽车等传统支往产业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旅游归来的人而是会先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而出国旅游的人在感慨“人真多” 后,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法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920元,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477元,均高于历史上全年最高水平。2013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出境旅行人次,而中国游客是其中最大的增长动力。
这样的数字明表,中国人出去旅游的,出国旅游的人数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旅游从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现在,假期、结婚、家庭日,大多数人在这些日子里想到的唯一方式就是旅游。 提到去国外旅游,中国人常这样调侃自己的同胞:下车尿尿、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回来忘掉。在很多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摆个POSE,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大概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反正“我来了,我看见,我拍照”。没有人愿意深入了解一下历史,或者细细感受一下风景。
因为导游规定的时间有限,景点拍照就像一场田径运动,要消耗相当大的体力,上车自然睡觉,为下一个景点的奔波养精蓄锐。
至于下车尿尿,在国外旅游,在可以方便的地方你若不“方便”,那你途中可能就有被憋死的危险。如去瑞士旅游,晚间在山中盘旋复盘旋住到阿尔卑斯山 山巅的酒店花费的时间,足以让你想跳车去尿尿。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一些中国人一踏出国门,就奔到名牌店,回国时像是小搬了一次家一样。
据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游客海外旅游期间的购物开支在亚太地区遥遥领先,平均每次出行的购物花费为874美元,折合人民币5千多元。据说,现在很多国际大都市的商业区都设置了会讲中文的导购,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 中国式旅游在埃及神庙刻字、在野外朝猛兽扔垃圾、在卢浮宫前泡脚、马王堆汉墓成游客“许愿池” ,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频被曝光,关于出境旅游文明的话题受到高度关注。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路上人潮汹涌,但随之而来的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让原本美好初衷频现“囧态”。
君不见,马尔代夫的海边有我们的游客在捞珊瑚;君不见,埃及金字塔上曾留下我国游客“到此一游”的痕迹;君不见,北京十字路口众人“组团”闯红灯,君不见,江苏虎丘山游客过后垃圾泛滥……
旅游中的陋习,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出行过程中最常见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让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排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插队大打出手。2013年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曾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怒成羞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对的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道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会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特别是在夏季,在旅游景点游客(一般是男性女性游客)打赤脚、赤膊坦胸,实在有碍瞻观;当众剔牙、打嗝等行为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面对部分游客在出行时言谈的粗俗、举止的粗鲁,让人不齿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社会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这“十大”不文明行为,在旅游、出行过程中只是冰山一角,远未涵盖所有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例如,除了上述不文明行为外,旅游、出行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诸如闯红灯、乱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不分场合吃零食;吃自助餐时有好东西一哄而上,吃不完浪费;不分场合地剔牙、打饱嗝等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
为了强化文明出行,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早在2006年10月就出台《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导旅游中的文明行为。然而,时隔8年,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仍然没有太大改观。归结原因,部分网友表示,首要的是游客个人素质亟需提高,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固然,我们需要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勇气,但人在旅途,我们更需要旅游过程中的保持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你的旅行,不论走多远,但要记住:“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你有关”。



旅游有哪些特点?
答:答:旅游的基本特征如下: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旅游只是到一个地方进行短暂的观光,并不是长期的居住或在当地工作落户。审美性、旅游是一种高级精神审美享受,旅游者只有在旅游活动中领略了内在的美,提升思想情感,才会有难忘的旅游活动,为日后生活提供精神营养。3.闲暇性、旅游者总是利用业余闲暇世时间...

旅游的特征是什么?
答:旅游的基本特征:异地性特征 旅游是人类一种空间移动,异地性,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领略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异地性不仅指地理位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只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的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差异性越大,异地吸引力就越强。2.暂时性特征 旅游只是到一个地方进行短暂的观光,并不是长期的居住或...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一共6点好像
答:中国旅游文化具有规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扩散性。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象征文化等。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

中国旅游的特色是什么?
答: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A级景区10300家,其中5A级 旅游 景区259家,4A级 旅游 景区3034家。国家A级 旅游 景区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 旅游 景区,因此,下文将着重分析国家A级 旅游 景区的特点。1、景区交通。交通是景区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影响景区的可进入程度。我国 ...

中国现代旅游的特点
答:纵观人类旅行、旅游历史的演变,尤其是世界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趋势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紧密联系,我们可对现代旅游的本质属性作这样的概括:现代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消费形式。 1.现代旅游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虽然...

“中国式旅游”枯燥无味,为何中国人还乐此不疲?
答:或许有人会疑惑,这种旅游方式不是很没有意义,就只是拍拍照而已。但其实这是一种挺不错的放松的旅游方式,不需要思考过多的事情,不需要了解过多的东西,就是来这里欣赏这里的美景,将所见到的美景用拍摄的方式记录下来,对于身心的放松其实是挺有效的。因此尽管中国式旅游看起来很枯燥无味,但是还是有...

旅游的特点旅游的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旅游有哪些特征?2、旅游有哪些特点?3、旅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旅游的特点有哪些?旅游有哪些特征?异地性特征旅游是人类一种空间移动,异地性,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领略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异地性不仅指地理位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只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的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差异性越大,...

中国旅游文化特征是什么
答:随着旅游业发展模式由经济型向经济-文化型转变,旅游文化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旅游主体是旅游活动的核心,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即一种文化形态.旅游主体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扩散性.

1、中国旅游概念有什么特点?2、明代中后期中国旅游为什么没有突破传统...
答:一、中国旅游概念的特点:1.比德向善是中国旅游观念的核心。主张天人合一,自然人化 ,把自然物象作为人类道德品格的象征,激发人的情志,称之为比德。认为自然美是象征美好的品德。如将荷花作为高洁的象征等等。中国古代旅游具有强烈的“向善”性质,修身养性“仍然是现代旅游的宗旨之一。2.主张旅游求知,...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简述
答: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以下。1、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员结构发生变化首先,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基数的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公务活动的频繁以及个人观光旅游的需求增加,相应地带动了我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相关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出境游人次接近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