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作者&投稿:禽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要求
1.1避开复杂场地
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建筑项目在施工建设中选择的场地类型较为复杂,主体结构的稳固性难以得到可靠的保障,如果场地设计在地壳运动频繁地带或者是位于地震带上,更加剧了地震危害。
1.2布置规则平面
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需要交给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在设计准备期间,需要对建筑总体情况以及地区地质地形信息等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3]。对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设计人员需要遵守好规则性的设计原则,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和平面布置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主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实用性,不能过度的追求美观性,设计人员如果单纯的为了设计美观性而采用较为复杂的平面布置,就会难以保证建筑立面规则,给后期施工带来问题,继而严重破坏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和建筑师进行协调后,选择规则性的平面结构,计算好构造参数,提高抗震性能。
1.3空间结构简单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办公需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建筑平面设计,还要重视起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建筑空间结构的布置一般是越简单越好,这是因为复杂的建筑空间结构,会导致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倾注更多的维持力量,继而进一步的影响到建筑抗震性能。为了防止建筑变形,选择更为简单的空间结构,综合性的考虑到结构作用力问题,先保证平面主轴方向上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然后结合建筑底部结构、内部结构以及楼盖特点,连接整体,使力传导更加直接、简单和高效,共同抵抗地震灾害中的各个方向的冲击力。但是设计人员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空间结构,否则抵抗力不足,也会使建筑在地震中整体倒塌。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法
2.1地基部分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有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结构的地基部分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刚性,完善的地基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建筑项目的建造施工期间,在不同的地基上不能同时建设相关单元的建筑,对于地基也不能采用处理地基和整合地基,而是要选择天然地基。在埋设建筑基础时要增加埋设的深度,否则会降低建筑物的嵌固作用,且地基部分埋设过浅,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振幅加大,容易发生坍塌危险。在具体设计中将位移作为设计基点,对建筑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防止地震时地表能量的散发,也防止建筑物在余震中出现共振问题。
2.2非结构构件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主要是依附在主体结构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女儿墙、内隔墙、围护墙、填充墙这些非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更加关注,加强这些部分的结构设计,可显著提高建筑抗震性。在设计雨篷、女儿墙这些附属构件时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做好连接和锚固工作。例如填充墙的局部高度可能就会造成主体结构的短柱出现脆性破坏。填充墙、内隔墙和围护墙设计中还要减少主体结构的自震周期,对其刚度分布予以改变,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得到有效改变,缓解其受力状态。而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顶棚、贴面、建筑装饰以及悬吊物部分,则需要综合性的采用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的双重手段,防止这些构件在地震中发生破坏和脱落。
2.3设立抗震防线
抗震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场地的选择、建筑空间的布置、建筑结构参数的计算等,这些设计工作均需要综合实际情况做好统一部署、合理规划。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地质状况和地理形态不同,发生地震的频次以及强度等均不同,建筑结构需要的抗震性能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进行抗震设计,需要设计抗震防线,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采用完全框架式的建筑结构,可以选择“强柱”、“弱梁”的结构类型,对于双重的抗侧力结构体系,第一道防线则是框架,第二道防线则是墙体,根据楼层剪力以及地震倾覆力规定,设计双重抗侧力体系的抗震效果更好,可以防止平面布置的过程中因结构刚度偏心大造成抗震失效。
3结语
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从人文、历史、自然、社会和文化等角度,综合性的考察多种要求,集中做好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保证建筑结构的设计既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又符合自然原理。在人类社会中,地震灾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一旦发生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失,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就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对抗地震灾害。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建筑场地,避开建筑密集和地形地势复杂地区,可有效规避地面沉降等带来的问题。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
答: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

试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答: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答: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实践中,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上,以及因地因人在结构选型、布置以及计算方法上相互差异较多而对设计产生较多的争议,抗震设计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zl-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李鸿晶,宗德玲.关于...

钢结构如何进行抗震设计?
答:因此,需要对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宽比制定限值,不宜大于合理的限值,超过时应进行专门研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抗震设计的一般方法 钢材基本属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且质轻高强、延性好,是一种很适合于建筑抗震结构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房屋由于钢材材质均匀,强度易于保证,所以结构的可靠...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及策略?
答:3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点 3.1对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高烈度的地震中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需要全面分析建筑结构的弹塑性。目前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动力分析法和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所引用的分析模型较为简单,但对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计算结果往往...

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方案设计?
答:对于周边的翼板出现的出挑略多的问题,采用了弹性板加以解决,充分考虑变形对于边角柱以及竖向构件的影响,提高了一个等级的抗震功能,加强的区域内的配筋,采用全高加密箍筋的方法,保证地震发生的时候构件不屈服,结构延性加强。3.2本建筑工程有着平面立面不规则的先天状况,因此,要对计算过程中的近似性...

抗震构造措施
答:法律分析: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常见的有:圈梁、构造柱、防震缝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第三十七条 建筑工程...

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试写出其抗震设计步骤及主要计算方法
答:步骤四: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4.1 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4.2 确定结构抗震设计等级 步骤五:进行结构计算5.1 进行地震力作用下的静力分析5.2 进行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 以下为主要计算方法:1. 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方法: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

抗震设防的抗震设计方法
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索?
答:3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抵抗地震的能力,企业非常的重视这个项目的设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对一些地质造成了破坏,因为大量的管道的地下建设,大量的地铁的建设,大量的建筑工程的建设等等,这些都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造成了当前的地面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