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作者&投稿:严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在《三国演义》中,出兵参战,总是几十万人。例如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荆州向曹操投降后,曹操问蔡毛荆州有多少部队?毛说,周总兵力有八万,骑兵有八万。一个小荆州有28万兵力,曹操有北方八州。不是一百万军队吗?
当然,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它们是小说,不是历史。在现实历史中,不可能有这么多军队。
因为军队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金钱来养活他们。三国时期的主要食物是今天的大米和小米。一般来说,北方产小米,南方种水稻。那时蔬菜很少。除了官宦贵族,一般士兵一般不吃东西,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养活几十万军队,就粮食生产水平而言,一个士兵大概需要10个人左右。这10人还包括不能生产土地的儿童和老人。士兵们仍然由步兵供给,所以骑兵更贵。
孙权、曹操、刘备

另外,三国时期,耕地亩产量很低,可供耕种的农民很少。一般来说,北方地区谷子亩产在300-330斤左右,南方稻区的粮食亩产在270-300斤左右。当时,长期战乱,可供耕种的土地不多,但愿意耕种,低产意味着一方土地可以养活最多的人。
公元263年,有23万户94万人。蜀汉有10万士兵,近4万名官员。也就是说,将近100万人只能养活10万人。此外,蜀汉大部分农民对食物不满意。如果一个家庭有一百万军队,那么它至少有一千万人口。
当时曹魏政权总人口约440万,兵员50万。东吴政权总人口约240万,士兵约20万。这是三国后期三个政权的总人口和兵力。我们来看看参加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的部队人数。
三国军事人口比较
1官渡战役
在官渡战役中,袁绍投入了10万名士兵和1万名骑兵。你应该知道,这几乎是袁绍的全部军队。袁绍当时占领河北四大富县,人口一百多万。因此,这11万部队基本上是全家的财产。因此,官渡战役失败后,他状态不佳。

曹操参战的兵力没有记载。不过,据估计,曹操手中的军队总数几乎有10万人。官渡战役头几年,曹操裁减青州黄巾军30万人,选派精锐部队组成青州军。即使是十有八九,也有三万人,都是青州人。
官渡战争前,曹操实际上控制了中原四国。从土地面积上看,曹操的控制范围和袁绍的一样。只是因为曹操的控制在中原,也是战争最严重的地区,所以曹操控制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少。无论多小,这个地区的人口还不到70万是有可能的,但是曹操不可能把所有的士兵都派上战场去打官渡战役。曹操还在官渡投入了至少3万至4万人的兵力。
官渡战役

因此,在官渡战役中,袁绍和曹操的部队加起来大约有14万-15万人。
2赤壁之战
赤壁战役中,对孙刘联军的数量有着明确的记载,即周瑜率领的东吴三万人,刘备司令部的水兵1万人,刘淇指挥的1万人,汇集了孙刘联军5万人。有多少曹操人?
曹操的军队分为自己的军队和荆州的军队。首先,刘彪控制的荆州七县总人口不足百万,约70万。所以,所有的吉

三国演义中,说到调兵打仗时,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军队,比如曹操南下荆州,说是带了五十万军队,荆州投降曹操后,曹操问蔡瑁荆州有多少军队?蔡瑁说:荆州有骑兵5万,步兵15万,水兵8万,全计28万。一个小小的荆州就有28万军队,曹操北方有八个州,岂不是百万军队?
当然了,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小说,不是历史,因为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可能动不动就这么多军队的。
因为军队是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钱财来养活的,三国时期的主粮也就是今天的大米和小米,一般来说,北方产小米,南方种大米,当时很少有菜,除非达官贵人,普通士兵一般吃饭都没有菜,而且一天只吃两顿,当时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几十万军队,以三国时期的种粮水平来说,差不多要10个人才能养活一个士兵,这10个人还包括不能种地生产的孩子和老人,养活的还是步兵,骑兵就更加昂贵了。

孙权、曹操、刘备
另外,三国时期的耕地面积亩产数非常低,能够用来种地的农民也非常少,一般来说北方种小米的地区,一般是亩产小米大概300~330斤左右,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亩产粮食差不多是270~300斤左右,当时长年战乱,十室九空,能够用来耕种的土地不多,而用愿意种地的农民也不多,产量低就意味着一方土地最多能够养活的人。
以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那年算起,蜀汉当时总共有23万户,94万口人,蜀军士兵有10万人,官吏有近4万人,也就是说差不多一百万人口只能供起10万的军队,而且蜀汉国内的农民大多数都是面有菜色,也就是吃不饱饭的状态。如果哪一家有100万军队,那么他的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
当时曹魏政权的总人口约在440万左右,士兵有50万,东吴政权的总人口约在240万左右,士兵有20万左右,这算是三国后期三家政权的总共人口数和士兵数量,再来看看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的参战军队数量。

三国军队人口比较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的兵力史书有明确的记载,就是步兵10万人,骑兵1万人,要知道这可是袁绍几乎全部的军队,袁绍当时占据了富庶的河北四州,人口有百万以上,所以凑出11万军队基本上是全部家当了,所以官渡之战失败后,就一蹶不振。
曹操一方参战的军队人数没有记载,但是根据估算的话,曹操手中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有10万,在官渡之战的前几年,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黄巾军,并在其中挑出了精干力量组成了青州兵,就算是十抽一,也有3万人,这是青州兵。
官渡之战前,曹操实际上控制了中原四个州,比土地面积的话,曹操控制区与袁绍控制区其实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曹操的控制在中原地区,这里也是战乱最严重的地区,所以曹操控制区的人口相对来说较少,再怎么少,七八十万人口都是有的,凑个七个万士兵也是有可能的,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士兵都派到战场上打官渡之战,曹操在官渡投入的兵力最少也有3~4万人。

官渡之战
所以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的军队加在一起,总共也就是14~15万人左右。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对于孙刘联军的参战数量有过明确的记载,也就是周瑜率领的3万东吴兵,再加刘备本部的1万水军以及刘琦手下的1万士兵,合起孙刘联军共计5万人,那么曹操有多少人?
曹操的兵马分为本部兵马和荆州降军,先说荆州降军,以整个刘表所控制的荆州七郡来说,总人口不足一百万,差不多七八十万左右,因此所有荆州兵加在一起到顶了也就是七八万人,曹操南下荆州,首先要对付的是刘表,再加上曹操用兵从来也不超过五万,因此曹操带到荆州的军队最多也就是5万人,加上荆州降兵7~8万人,差不多就是12~13万人。
但是曹操打赤壁之战其实是兵分两路的,一路由曹操率领从江陵城出发,这是曹军主力和荆州降军组成的联军,最多也就是七万人,并且曹操留曹仁镇守江陵,怎么也得留个一两万人在江陵,另一路是由赵俨率领的七军,按襄樊之战于禁的配置七军最多是3万人。

赤壁之战
也就是说曹操准备参与赤壁之战的总兵力是十万人,其中曹操亲自率领7万人,赵俨率领3万人,但是赵俨的偏军还没到曹操就已经在赤壁被打败了,所以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实际兵力是7万人,加上孙刘联军5万,官渡之战双方参与人数达到12万左右。
3、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刘备倾尽益州全力而争夺的一场战役,刘备投入了益州所有的军队,前后投入军队总数量至少有10万人,因为蜀汉后期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11次北伐,到灭亡前期,蜀汉还有10万军队,而刘备夺过刘璋的益州时,益州很多年没有大战了,人口及军队数量肯定是超过蜀汉灭亡前夕,所以刘备在汉中投入的军队总数超10万人。
曹魏方面刚开始是以夏侯渊为首的关西边防军,而且夏侯渊方面是死守险要城池,并不主动出战,整个汉中能有3万人就已经不错了,再加上汉中之战后期双方不断增兵,在夏侯渊被杀前,汉中曹军不会超过5万人,夏侯渊被杀两个月后,曹操才进入汉中,因为曹操率领的曹魏的主力中央军,这部分人最少也有5万人,所以在曹操进入汉中后,曹操与刘备的军队数量其实是相等的,都是各自10万人,但很快曹操就退出汉中。

汉中之战
所以汉中之战双方各自投入10万军队,加在一起总共20万,这也是三国前期双方投入军队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
4、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关羽投入了差不多所有的荆州军,最多也就是四五万人,这是荆州可以派出军队的极限了,曹魏方面,于禁有七军3万人被俘虏,再加上曹仁和吕常守城的军队合计不到2万人,后期还有徐晃的七军也差不多3万人,曹魏先后在襄樊之战投入了8万多军队。
而偷袭荆州的东吴军队除了占领南郡,一直打到了与蜀汉交界的巫山,陈兵边境,占领这么大的地盘至少也得5万人,这是东吴参与襄樊之战偷袭的所有军队数量,所以魏蜀吴三国在襄樊之战参战的总兵力达到18万人。

中国古代战争经常听见“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这让初读历史的朋友们有种很震撼的感觉,不少人常常嘲笑国外,如英格兰、法兰西、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战争是“村长打架”,其实冷静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诸如10万大军的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我们就以三国时期的战争来说说10万人究竟是个什么规模。

一、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会战,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对袁绍来说,这是一其问鼎中原的一场决战,对曹操来说,这是捍卫己方势力的自卫反击战。当时袁绍已经基本完成对河北地区的统治,天下十三州袁绍已坐拥冀、幽、并、青四大州,这四州土地肥沃、人口充实、才俊遍野,是当时天下人口最多的地方,哪怕是关中也远不及河北,可谓雄视天下的问鼎之资,所以当时的袁绍被天下人看好,认为其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却称其起兵70余万,南下攻打曹操。

然而演义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这个数据虽然看起来很舒服,但明显夸大了很多,绝不是真实的历史数据,有很大的误导性,根据较为可信的《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精兵10万,战马万匹。”这才是袁绍的真实兵力,也就是说,即便是控制了天下最富庶州郡的袁绍才动员了10万人马。当然,这10万人马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绝非用后勤仆从、杂役、侍童拼凑而成的军队,只有完全算上战斗人员的军队才能称之为军队。

再看曹操,当时的他也已经控制了关东大多数州郡,老根据地兖州自不必说,徐州、豫州、司州都是经历过大战的地方,兖州被曹操与吕布反复争夺,徐州又几次被刘备占领,而曹操本人也曾以“为父报仇”为名,讨伐陶谦,所过州郡皆被屠城。如此看来,曹操的地盘看起来大,实际能转化成粮食和兵源的并不多。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就是曹操从许昌带到前线的精锐,加上本就驻防在前线的曹操军队,史学界多认为曹操官渡之战的兵力只有2万上下。

由此可见,名震天下的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5:1,也就是10万对2万而已。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是天下之最,除了没有统一凉州、雍州、益州、扬州外,天下基本尽归曹操。曹操的军队主要来自他起兵的2-3万嫡系人马,接着就是袁绍河北收降的7-8万,然后才是荆州投降的3-4万人,《三国志》记载周瑜曾说:“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综合来看,曹操即便坐拥大半个天下,也只有20万左右,而且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带到赤壁,一定留了一部分驻扎在大后方。

至于刘备的军力,在长坂坡已被曹操击杀大半,所剩余的军队不过1万余人,至于孙权,《三国志》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有趣的是,周瑜曾请孙权交给他至少5万人马,可孙权却告诉周瑜,要征集5万人实在太难了,只能先给你3万。也就是说周瑜在决战赤壁的时候,手里精锐兵力只有3万人,加上刘备的1万多人,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

由此可知,演义所记载的83万大军水分高得吓人,真实兵力不过18万对5万人。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败亡的开始。在关羽被杀之前,刘备势力达到了他的最高峰,富庶的荆州既有充足的人口,又有足够的钱粮,益州则是天府之国,国内相对和平未被战争摧残,加上有成都平原和都江堰,西川的钱粮同样很客观,再加上刚刚夺取的汉中,刘备当时的局面比起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明显强大了很多,那么这一时期的刘备到底有多少可动员的兵力呢?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起兵70余万讨伐江东,还说其军可连营700余里。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刘备的地盘无非是益州、汉中、荆州,这三处地方都不是汉帝国的核心统治地带,荆州在关羽北上后,当地征募的军队不是随刘备入川,就是随关羽败亡麦城,辖下的土地直接并入吴国,对刘备来说这里不是加分反而是资敌的减分;汉中的军队又离战场过远,刘备断断不可能将他们调到南方战场,因为曹操的军队依然有实力再夺汉中,所以,实际上刘备可用的军队只有益州新军、嫡系本部、蛮族仆从军这三个部分组成,总兵力加起来也才5万人马。

至于东吴,他们最鼎盛时期也只有10余万军队,夷陵之战时,孙权只能动员5万人而已。这与赤壁之战时,周瑜只能带着3万人迎战基本吻合,因为孙权比起那个时候,实力并没有增长多少。

所以,整个夷陵之战不过是5万对5万的战争,加起来还赶不上袁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多。什么演义中的70余万,完全是为了给大汉皇室贴金。

二、三国的真实人口和动员能力

根据目前研究的可信数据,东汉最鼎盛时期的人口能达到6000万,但东汉后期由于天灾人祸,人口数量大为减少,特别是黄巾之乱后,天下十三州就只剩下不到1000万人口。感觉上,1000万人口似乎还能动员个100万人,但是现实中10人出1丁已经是非常高得徭役了,因为我们不能不顾及国家的基本粮食生产和行政管理,而且人口男女比例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应该是1:1,所以1000万人口,男性只有500多万,试问500万人中小孩和老人又该占多大的比例呢?

细细想来,三国乱世的时候,整个国家能动员的兵力不会达到40-50万,所以如果能出动10万人的军队,基本已是拥有绝对优势的物量级别了,所以袁绍败于官渡对历史的影响可谓非常之大。

有一组数据显示,三国鼎立后,魏国人口有443万、吴国则是230万,而蜀国只有有94万。这700余万军队除去不能上战场的350多万女性,实际男性人口只有400万上下,再减去小孩和老人,以及不服兵役的人口,能够上场打仗的人就基本清楚了。

我举个例子,诸葛亮死后,姜维曾九伐中原,虽然演义称其每次都带兵10万,但实际上,姜维的战场远远谈不上是“北伐”,而更像是北上抢劫,他每次带兵的真实人数不过1万而已。也就是说,蜀国能快速动员的只有这1万人,如果蜀国能一次出动10万人,相信基本能掏空蜀国的家底,若是一战不胜,其国必亡。

三、客观看待战争的实际规模

虽然我们常常看到“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但真的不要太在意这些说法。打仗是要花钱、耗粮的,一支军队如果出征就必须考虑士兵走后的粮食生产问题,装备武器的制造问题,还有实际消耗的粮食是否能够承受。

如果一支军队人数高达10万人,每天的补给会非常可怕,比如一个士兵一天吃3斤饭,10万人一天就是30万斤,一个月时900万斤,要是不能速战速决,那一个国家势必被彻底拖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平之战时,赵王非要临阵换将,让赵括代替廉颇,因为持久战是赵国拖不起的,没有男人回家生产,光耗费粮食就足够拖垮赵国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国实力最强时,也没有快速灭亡蜀国和吴国,而是休养生息了那么多年,因为他们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综上,10万人军队无论是在国外和国内,其实都是很高规模的战争了,三国时期,刘备一辈子都没有能力动员10万人马,东吴一旦动员10万人,就基本是赌国运的决战。只有魏国地大物博,才能动员一支10万的人常备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那时候很多的军队都说自己有10万大军,其实根本就没有10万大军。因为三国时候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口,而且年年打仗,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队,所谓的10万大军,其实可能最多也只有一两万。可是这一两万人也非常的多了。

古代数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号称数字、计划数字、账面数字,往往准备时间太紧张不充分,或者基层不给力而导致实际兵力数字极度缩水。

在东汉三国时期,人口稀少还能集齐石化大军,说明已经算是非常顶级的。

在三国时期10万大军是很恐怖的一个存在,当时曹操的兵力也就只有30万左右,更不用说孙权和刘备等人了。

曹魏有四十万大军,而蜀汉不足十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呢?_百度...
答:三国时期全国人口就是七八百万,经历了汉末黄巾起义,群雄逐鹿,官渡决战,鏖战赤壁,而且三国时期还发生过大瘟疫,从汉末到西晋中间经历了将近一百年无休止的战争。蜀汉兵力一直在十万左右,有些困难,邓艾入蜀之后蜀中百姓就是九十万,相当于九个百姓养一个兵,这在古代基本上,就养不起了。蜀汉拿下了...

真正的三国军事家,曹操能排第一名吗?
答:那么三国上具备这种能力的有谁啊?第五位:. 张辽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领导下,归属曹操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曾劝降昌豨,攻袁氏,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智平荆州新军,击灭陈兰、梅成。濡须之战后,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

三国问题
答:“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以至于“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④,到汉献帝入关时,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人口户数的丧失...

三国关羽荆州军团所有将领、兵力、战役等明细
答:就关羽来说,留守荆州时的兵力规模大约在数万人。关羽手下的文臣主要有马良,糜芳,潘濬,而武将方面则主要有赵累,关平,廖化,傅士仁。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被陆逊所擒杀。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

汉末三国时的“破虏将军”都是谁?他们有何战绩?
答:破虏将军是源于东汉所创建的官职,汉末三国时期,董卓、孙坚、鲍信、李典四人都担任过,他们四人的战功也是各有千秋。提起“三国时代”,我们可能都不陌生,是因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扰乱了天下,后来董卓进京,引起群雄涿鹿,最后诸侯之间互相厮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破虏将军这个官职也是举足...

袁绍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答:不过,袁绍并没有选择去投身行伍,而是选择利用自己的家世,去做一些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袁绍看来,黄巾军的强大,不过只是一时的忧患。在东汉的强大军力...在三国演义里面,这段故事的主角,是刘备、曹操、吕布等人,后来还留下了三英战吕布的传说故事。但在正史上,这段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绍。尤其是在董卓...

汉末时期为何会出现三国乱世?真相是什么
答:比如,曹操、刘备、孙坚都参与过剿灭黄巾起义的战争,但他们在朝廷权威还存在时,也只能依靠功劳,老老实实地等着朝廷的封赏,主导权依旧在朝廷一边。而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左右,曹操就已经敢自己收编数十万黄巾军,并且由地方势力拥戴,成为兖州牧,不再看朝廷的眼色,《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是什么战役让他一举成名?
答:其中最让张辽大放异彩的是是在曹操赤壁败退之后,张辽打出来的一场战役,孙权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曹操赤壁失败,士气沮丧,人员受伤,兵力很少,张辽的果断和大将之风,让他打了一场最出名的战役。差点活捉...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是什么战役让他一举成名
答:孙权再也不是水上的“淡定哥”了,手足失措,连连退到附近高坡上。这次轮到张辽显摆了,大声喊要孙权出战,孙权吓得不敢吭气。这个时候,东吴军队越围越多,但是张辽如同神助,不仅自己进去出来,反复冲杀,还把被围的将士一个个救出来了。最后从容地像濡须口的孙权一样,绕了一圈安全撤回到合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