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由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意思如下:

1、“体验派”对表演的要求就是: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体验派是在中国被误读最多的一个表演学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对体验派的理解基本都是错误的。只有“自我”能完成真正的体验,即“真听、真看、真感觉”。

如果你已在模仿一个臆想出的形象,或把自己套入一个与你的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演的状态下,那是无法完成真实体验的。所以必须要强调的是,“从自我出发”是体验派表演整个塑造角色过程中的基础,而并非其中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体验派要求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始终从自我出发”。

2、“方法派”传承自体验派,同样要求演员达到下意识的真实反应,但有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方法派允许演员替换交流对象,而体验派不允许。方法派允许直男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而体验派则要求你必须从这个同性身上找到你爱的部分。

这是因为体验派认为替换交流对象不利于捕捉对手反应的细微变化,尤其对于舞台剧表演来说,一出戏演几十上百场,替换交流对象容易让演员在重复中失去临场新鲜感,最后使表演僵化。

不过在电影的拍摄中,演员不是每次都能有一个真实的交流对象,而且最真实的表演只需要一条就够了,不用反复重复。所以在电影拍摄中,演员替换交流对象有时既是必须也无伤大雅。美国的电影演员有许多使用方法派的成功例子。

3、“表现派”不强调从自我出发,而是强调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形象”,强调模仿。同时表现派不提倡下意识生活在情境里,而是强调“跳出来”拿捏和设计。

有人说体验派就是斯坦尼,表现派就是布莱希特。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不对。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是一种演出效果,更多通过编剧和导演手段来达到,而非一种表演手段。

布莱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剧实践中,希望观众能间离,但仍然要求演员是体验的。国内某些表演者为了给自己的表演方法找理论依据,拉了布莱希特来当大旗而已,很多人受骗了。

各个派别的追求和方法之间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表演中不可能做到100%纯粹。表现派演员不可能完全不动真情实感,体验派演员也不可能完全不设计。所以“某派的演员”是说该演员认同某派的美学追求,主要使用某派的方法,而不是说他完全不使用别的方法。

另外,由于国内缺少成体系的表演教学,大部分演员并不遵循某一个派别,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合适自己的表演方法。

优秀的演员往往是感性强于理性,加上他们需要综合运用各个派别的方法,所以演员自己阐述自己的表演派别,未必能说得清楚准确。比如有的演员主要使用的是表现派的方法,却说自己是斯坦尼的追随者。这样的例子很多,也造成了大众的一些误会。



在表演艺术中,有三种主要的表演方法,它们分别是: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1. 体验派(Experientialism):体验派的表演方法强调演员需要完全沉浸在角色中,通过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想法,使表演看起来更加真实和自然。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是苏联戏剧家和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
2. 方法派(Method Acting):方法派是体验派的延续和补充,它强调演员在表演时需要调用自身的内在情感和经验,使表演看起来更加真实和具有共鸣。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是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和艾伯特·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
3. 表现派(Expressivism):表现派的表演方法强调演员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导演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和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恩斯特·贝克(Ernst Busch)。
总体来说,这三种表演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演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表演需求选择合适的表演方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
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是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主张演员要沉浸于角色的情感之中,去感受角色,以角色的方式生活在舞台上,表演不是凭想象做出来的,不是模仿,而是真切的“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里,并要求在创作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学习表演的都知道《演员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体验派和表现派在表演中总是难以统一?
答:1.体验派和表现派对表演艺术各自有其正确的观点和精辟见解,也各自有其偏执一面,趋于极端的问题,不过,在争论的基本点上,体验派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正如俄国演员什迁普金说...

什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

刘诗诗属于表现派演员还是体验派方法派演员
答:开玩笑,杨幂刘诗诗这些演员如果碰到体验派鼻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保证会把他们踢下舞台,因为他痛恨奴役艺术!这些人就是那种演技一般但是有个性,所以通过宣传公司美化包装出名的!看演技有时候要全方面看的,像梁朝伟绝对是一个好演员。至于体验派吗,张国荣就是!

京剧中的角色各有什么特点?
答:并以他们的艺术才华,使京剧舞台熠熠生辉。在各种艺术中形成不同的学派是很自然的。诸如表现派、体验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识流等。而京剧中的学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等。这是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 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

什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还有布莱希特戏剧体系
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演剧理论摘要》
答:四、戏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间离”是布氏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针对斯坦尼所创立的“体验派”体系而提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核心就是强调演员应该全身心地“生活在角色之中”,从而使观众也随之迷醉于角色之中。而布莱希特则主张演员、观众和角色之间都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

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法?
答:你说的技术法是什么概念?如果是派别我可以告诉你,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现派,中国的梅兰芳——程式化。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的介绍
答:在与演员的合作上,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体验派。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

世界演剧文化体系
答:布莱希特主张表现,主张第一自我监督第二自我,主张间离和陌生感,使观众深入思考。他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主张宣传与艺术相结合,提出“史诗戏剧”和“问离效果”,强调演出中的理性因素。斯氏体系(即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 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