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的词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成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词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一、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释义: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出处:元・白珽《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个枣也。”

译文:客人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伤不到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二、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释义: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出处: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三、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释义: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译文:这个东西并非不可以尝试,如果是文人墨客稍微尝试一下,用来陶冶性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

笔顺



四、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释义: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出处: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译文:缕缕阳光轻轻浮在水面,随着时光会慢慢消去,个中的倒影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五、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指走过场。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地接受”是什么成语?
答: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地接受”的成语是“囫囵吞枣”1、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2、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3、出 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4、...

写成语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
答:囫囵吞枣。别具匠心

什么词语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比喻读书时不加分析,笼统的接受
答:囫囵吞枣

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不求理解,笼统接受是什么成语
答:不加思索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折地笼统接受 这个成语或词语是什么?
答: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囫囵吞枣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

读书不加分析思考笼统的接受是什么词语
答: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的词:囫囵吞枣。囫囵吞枣_成语解释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答:囫囵吞枣。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的成语市有哪些
答:囫囵吞枣 掉书袋 照本宣科

比喻读书不做细致的分析,知识笼统地接受。 (成语)
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知半解都是比喻读书不做细致的分析,知识笼统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