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领域与方法

作者&投稿:尉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领域与方法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领域与方法多种多样。就小说文体而言,包括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在时间维度上,分唐至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同时,古代小说历来是古代文学重要一支,而相对于古代诗词研究而言,对古代小说的研究稍显薄弱。

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立足于古代小说,借鉴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小说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有研究者力图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来重新评价传统的小说研究方法,同时以小说研究的实践来检验现代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

1、文化储备:

读者步入欣赏领域之前,对欣赏对象——文本,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这种选择,既决定于接受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修养,也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还有审美态度。文化积淀主要指读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储量。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读者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2、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由接受理论家姚斯提出,是指欣赏之前,读者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表现为文体期待、意向期待和意蕴期待3个层次。它决定着阅读的选着、重点和效果。

问题期待即读者对文学体裁样式的期待指向。意向期待即读者对文学形象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较为深沉的情感、意义的期待指向。

3、发生阶段:

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即“言”、“象”阶段。

4、欣赏注意:

把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动力过程,其发动伊始就要注重“欣赏注意”的形成。

5、感知形象:

文学创作是一个创造形象的过程,而文学欣赏则是一个在现形象的过程。

6、发展阶段:

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对意蕴的深入把握,其间伴随着两种心理现象——联想、想象的展开和情感反应的持续。

7、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想象。广义的想象包括初级形态的联想和高级形态的联想。狭义的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又可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8、情感反应:

共鸣和净化是两种常见的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高潮来临的重要标志。

共鸣是一种心灵感应现象。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沟通,交流融会,并同忧同喜。二是欣赏同一部作品时,不同的读者产生的心理趋同。

净化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是指读者通过欣赏活动,实现去除杂念、提升人格、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过程。

9、延留阶段:

延留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为主的飞跃,是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延留的表现之一是回味;另一种表现是溶入。



陈桂声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内容是什么?
答:陈教授专注于明清小说研究,特别是话本小说领域。他在教学上经验丰富,曾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料学》、《中国小说史料学道教与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以及《明清小说》等高级课程。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国内外已有二十多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学业。在学术研究上,他著作颇丰,论文发表数量...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史论》不仅将文化学方法带进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并且,文化有着传承的生命过程,小说范式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发生大幅度的实质性的转型,通过对小说创作历史的研究,渗透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中国文化在小说中的张力和表现。再加上论著的从点到面,再到发展脉络的网状构图的...

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作者简介
答: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等,以及《文学遗产》、《学术月刊》等,还有在《中语中文学》、《国际中国学研究》、《复旦学报》和《江海学刊》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达近百篇。他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论文,还涵盖了14部学术著作的出版,为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
答: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 1 课题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的两大世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学术热点。被称为中国第1奇书的《金瓶梅》从106世纪末问世后,研究者1开始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学术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随着小说价值观念的变革与...

古典文献与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内容简介
答:这本书名为《古典文献与古代小说理论研究》,是作者近年来在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晶。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专注于文学史料的考据和梳理,旨在挖掘和呈现古代文献的丰富内涵。下卷则侧重于古代小说理论史的研究,探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作者的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一系列权威学术...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内容简介
答: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疏识》是一本备受学术界推崇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经典,这部作品以其详尽的梳理和深入研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作者以疏识的方式,凭借大量真实且可信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原著中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诸多议题,特别是那些存在争议和难点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作者采用微观研究的...

中国文学史理论体系
答:过去我们把研究的领域统称之为“文学批评史”,仅仅只是从历史发展梳理了历代诗文论作家作品。后来,又把“文学批评”的概念改称为“中国古代文论”,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直到现在,多数学者已都采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去涵盖诗论、文论、戏曲理论、小说理论以至于一些相关的史论、画论。这些...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章回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的分期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小说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2、成熟期(魏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答: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

刘晓明华东师范大学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简介
答:2、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中山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3、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与与小说图像、近代中国的文学与教育。4、出版专著《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归有光与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