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4.2好男不怀居,当志在四方!

作者&投稿:东郭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2章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士”字是象形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士”字构型与“王”字构形相类似。“士”的金文字形看起来像是一把斧钺。也有人认为“士”像一顶官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甲骨卜辞中牡字所从“丄”,就是“士”字。郭沫若也有同样的看法,并认为“士”像男性生殖器官。所以“士”指成年男子。商周考古学家林沄先生认为甲骨金文中“士”与“王”两字同形,像横放的斧钺之形。

“士”的称谓经历过许多的变化。据古籍记载,早在“五帝”时代,“士”是治狱的刑官。《尚书》中说“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说的也就是刑官之义。这也是“士”的本义。在本义中包含了理刑狱的司法官。故用像斧钺的字符来记录。

典籍中的“士”也指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谓。《字汇·士部》说“士,未娶亦曰士。”这里的士说的便是此义。后也引申指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许慎的《说文解字·士部》:“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一合十为士。”意思是士是会办事的人,能力强的人。数目从一开始,到十结束。由一、十会意。孔子说:“能够从众多的事物中推演归纳出一个简要道理来的人就是士。”

从古文字字形来看,“士”并非从一、从十,因为甲骨金文中“十”作“丨”形。甲骨文中没有出现单独的“士”字,两周金文“士”字与现在楷书的写法一致。对“士”字的本义解释其说不一。

    也有人认为,“士”字型就像秧苗插在田里,“士”就是种田的人,后变成古代男子的通称。士女,指成年男女;也指美人图,这个意义也写作“仕女”。由男子义又引申出对男子的美称义,即指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和能力超群的男人。如现代汉语中有复合词力士、勇士、志士、国士。力士指力量超群的人,勇士指勇气、力量超群的人,志士指志向远大超群的人,国士指一国之中超群的人。自古及今,可以说学而优则仕。

    “士”又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社会阶层,属于最低级的贵族。在商周时期,天子之下分为三等,即诸侯、卿大夫、士。诸侯从天子那里接受封国,卿大夫从诸侯那里接受采邑,士从卿大夫那里接受俸禄。文献里常把“士大夫”连称,原本指的就是居官有爵禄的人。春秋之前的士多为武士,春秋以后的士多为文士,逐渐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知识分子的通称。

士林,泛指有文士身份的人。“士”又是古代四民之一。古代称士、农、工、商为四民。《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古代军制中,兵卒称士。后多指车上的兵卒,以区别步卒。《司马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士”又是现代军衔的一级,在尉之下,分上士、中士、下士。今有成语“士饱马胜”,意思是军中粮饷充足,士兵气势旺盛。“士”也指学位,如学士,博士。“士”也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人,如护士等。

怀:从心从褱,形声字,金文本作“褱”,后加义符“心”。怀的原意就是怀念,思念。后延伸为怀抱,胸部。如《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指胸怀,如“虚怀若谷。”也指心意,情意。如“正中下怀。”也有心里有,怀藏等意,如《战国策》:“怀怒未发”。

“怀”也有安抚的意思,如“怀敌附远。”也有依恋的意思。如“怀服”,“怀化”等,《国语-晋语》:“戎狄怀之”。

怀也是一个中华姓氏,如:怀素(公元737—799,唐代名僧,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一个‘士’人如果依恋安逸舒适的生活,不去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是不配称为‘士’的。”

    孔子的思想是积极的,入世的现实主义的思想,他认为,每个人都要修为自己,成为有志向,有理想的“士”,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士”,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感,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好逸恶劳,没有理想的人是有愧于“士”的称呼的。《左传》有云:“怀而安,实败名。”意为怀居者,感觉很安逸,其实名声被自己败坏了。

《论语》中之“士”,多与君子并称。通过弟子问、老师答的方式,记载了“士”多种品质:如子贡曾经问孔子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为“士”,孔子回答“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路亦常问此,孔子回答“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既能在一起切磋,又可以相处和悦。士有很好的道德修养,所谓“君子怀德”,且有一定的志向。

《礼记·内则》记载,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志在四方。若留恋当下安逸的现状,而忘却自己本来的目标,则“偷安而无意人世”,渐渐废弃“进德修业”。或贪恋非义之利而不觉,与“小人怀土”“怀惠”无别。

《管子》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就是说“士农工商”这四类人,是国家的柱石,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排在第一的“士”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他们有更高远的志向,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望夫成龙的齐姜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个盛产美女的地方,而且个个都极具魅力,影响着历史进程,比如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的庄姜。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由于庄姜无子,晚年比较凄凉。

除了庄姜还有夷姜,宣姜(有两个),文姜,哀姜(有两个),叔姜,棠姜,孟姜,齐姜(有两个)。

晋武公娶了个齐国公主叫齐姜为妾,这个齐姜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生性风流,她竟然和自己的非亲生儿子偷情,这个儿子后来成了晋献公。

晋武公去世后,晋献公就公开娶了齐姜。巧的是,重耳后来也娶了个齐国公主,也叫齐姜。

这个齐姜却是一个非常贤惠,有胆识的女人,如果没有她,晋国公子重耳可能坐不上国君的位置,历史上也就没有晋文公称霸的事件。烈女传中称赞她:“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北方游牧民族狄国国君狐突的女儿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另四个是夏朝的昆吾氏,商朝的大彭氏和豕韦氏,齐国的齐桓公)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献公曾攻打西边的犬戎部落,俘虏了部落首领的一个女儿叫骊姬,并把她当成了妾,生了个儿子叫奚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使用离间计让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去外地居住。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然被骊姬蛊惑成功,一一照办。然后骊姬又设计陷害他们,太子申生自杀,夷吾和重耳继续走上了逃亡之路。这段历史被称为“骊姬之乱”。

这年已经43岁的重耳带着一群亲信好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狐毛、介子推等人走上了长达19年的逃亡之路,他们逃亡的第一站就是母亲的祖国狄国,狄国国君是他的舅舅。为了让重耳长期生活在狄国,他的舅舅还把俘虏来的两个美女送给了重耳,其中一个又送给了赵衰。

重耳在狄国的日子过得非常安逸,白天逐狐射鸟,晚上有年轻貌美的美女相伴,不久,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他以为他们就这样在狄国终老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晋国内乱后,重耳的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继承了君位,由于他害怕重耳会回来争夺国君之位,所以派人来杀他。重耳得到情报后,准备继续逃亡,但看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后,犹豫了。随从们提醒他:我们之所以流亡,是为了国家大事,不是为了娶妻生子。重耳含泪告别了妻子,离开了这个生活了13年的狄国。

接下来该去哪里呢?赵衰认为,齐桓公喜好善行,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xi第一声)朋去世,齐桓公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我们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齐桓公是个非常大气的人,他不但好酒好菜款待重耳一行,还把公主齐姜嫁给了他,还陪嫁了很多金银珠宝,马匹车辆,重耳又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齐姜温柔漂亮,55岁的重耳早已厌倦了流亡生活,他准备终老在齐国。

不过,重耳的随从可都是有宏大志向的人,他们把荣华富贵寄托在了重耳身上,眼看着重耳在齐国住了五年,根本就没有要走的意思,他们开始策划如何让重耳回国。他们的讨论被齐姜的一个侍女听到了,齐姜唯恐这个侍女泄露秘密,所以杀了侍女,崔促重耳快点离开齐国。

可是重耳铁了心不走,齐姜劝他说:“男人怎么可以只图安逸?男人要有远大理想,要为天下人谋福祉。”不久,其妻再次劝告:“行也,怀与安,实败名”,齐姜是个有胸襟,深明大义的女人,她何尝不想自己的男人天天陪伴身边?她何尝不想有个安稳幸福的家庭?但是为了男人的事业,她宁肯牺牲自己。

无奈之下,齐姜和随从们商量,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背到事先准备好的车上,强行把他带有。随从们非常感激齐姜的所作所为,挥手和她告别,就这样,重耳还没有和齐姜约定归期,便在睡梦中踏上了继续流亡之路。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无礼,竟然想偷看重耳的骈胁(腋下手臂和肋骨之间有肉相连,像鸟的翅膀)。

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想称霸,他的“仁义之师”在泓水之战中刚刚被成得臣(字子玉,楚国名将,斗子文弟弟)领导的楚军打败,并负了伤,听说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关系很好,就对重耳他们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了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此间,重耳承诺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不得已而交战,晋国将“退避三舍”而表示对楚国国君的感激。

楚国大将子玉听后生气地对楚成王说:”君王您对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楚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子玉认为,晋国很可能会成为楚国争霸的最大障碍,事实上,子玉的预言是准确的。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夷吾)病重,太子圉急着要回去继位,所以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特别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远了,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很贤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秦穆公决定拥立重耳为晋国国君,并把太子圉的妻子改嫁给重耳,重耳觉得不妥,毕竟是侄媳妇,最终在随从们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这门婚事,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女婿。重耳的行为让秦穆公很高兴,于是立即出兵帮重耳回国,在晋国大夫栾枝、郤(xi第四声)谷等内应的帮助下,诛杀了太子圉,62岁的重耳终于登上了国君之位。

晋文公继位以后就在晋国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勤于修政,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能者,使得晋国在短短三年内便踏上了迅速发展之路。他认为晋惠公和晋怀公时代的某些政策得当,也会保留下来,有君主的容人之量,可贵。在位期间,晋文公有很高的政绩,受到了后世之人的高度评价。可是,晋文公只在位了九年时间,于公元前628年便因病去世了。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刘琨的《重赠卢谌》:“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意思就是重耳善于用人,小白敢于用人,他们才能成为春秋霸主。

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意思就是,孔子及其弟子们没有提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孔门不提倡霸道,主张行王道,我们还是聊聊王道吧。

有学者认为,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其子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

赖辉东《论语史鉴》12.17政者正也,上正则天下正!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12.17政者正也,上正则天下正!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天然槑17 2022-06-19 · TA获得超过10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十二篇第17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

赖辉东《论语史鉴》15.40道不同,不相为谋!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15.40道不同,不相为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星座家17 2022-06-22 · TA获得超过3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40章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道者,...

赖辉东《论语史鉴》5.13人性善恶辩论史!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5.13人性善恶辩论史!  我来答 1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亚浩科技 2022-07-24 · TA获得超过5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13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

赖辉东《论语史鉴》16.7孔子说:有些病需用“志气”来治!
答: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防止花天酒地;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防止好勇斗狠;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防止贪得无厌。” 《论语》一书被誉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它博大精深,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章内容是孔子从中医角度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

赖辉东《论语史鉴》1.8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答:交友!《孔子家语》中有记载:子夏“好与贤己者处”。意思很明确,子夏比较清高,交友面很窄,不善交友。孔子称他在这方面“不及也”。子张也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交朋友,《史记》中称其为“古之善交者”。他什么朋友都交,甚至不计较别人曾经伤害过他。《论语》中有记载子张的一句话:“...

赖辉东《论语史鉴》15.9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15.9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会哭的礼物17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10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9章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赖辉东《论语史鉴》12.2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答: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曾子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友:同志为友,会意字,从二又,“又”代表手,会相交为友之意。甲骨文和金文都是...

赖辉东《论语史鉴》12.4苏东坡骂他是“司马牛”!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12.4苏东坡骂他是“司马牛”!  我来答 1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刚阳文化 2022-07-26 · TA获得超过1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4章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赖辉东《论语史鉴》15.3既要多学识,也要一以贯之!
答:《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曾说的另外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当时的弟子们都不理解其意,曾参认为此“道”指“忠恕”,后人基本认同。 朱熹等先贤认为,孔子这里说的“一以贯之”,也指忠恕之道,这显然是不符合本文的语境的。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说的是“道”,属于德的范畴,而此时的“予一以贯之”说...

赖辉东《论语史鉴》17·26老将冯子材!
答:赖辉东《论语史鉴》17·26老将冯子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吃瓜群众1718 2022-07-06 · TA获得超过4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26章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