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错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规矩是什么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出处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经》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 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 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 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 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原文如下: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规:指圆规,画圆形的工具。矩:曲尺,画方形的工具。

离娄,传说是黄帝时人,眼晴特别明亮。黄帝丢掉了一颗宝珠,派离楼找到了。公输子,即鲁班,古代技艺高明的木匠。师旷:古代音乐家。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离楼眼睛虽好,鲁班技艺再巧,不按规矩做不成器具。师旷虽然聪明,不按音律写不好曲子。帝王虽然高明,不依仁政治理不好天下。

世界上的事物无比复杂,在时空上又瞬息万变。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从个人的衣食居行,到社会的人际交往,到国家和国际的治理管控,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否则就要天下大乱。
工业生产,必须制定各种流程和标准。
农田耕作,必须严格遵守四时。
商业买卖,必须要有精确而统一的度量衡。
水陆交通,必须要有完备而具体的规则。
人际关系中,必须要有各种合同或契约。
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都必须要有规章和制度。
国家的治理,必须要有政策和法律。
以上种种,可以用一个词来代表,那就是两个字:“规矩”。

工厂没有规矩,就生产不出优质产品;
农业没有规矩,就不能多打粮食。
商业没有规矩,就没有公平的交易;
交通没有规矩,就没有车船的安全和畅通。
机关、学校、医院没有规矩,就没有效率和秩序;
人际关系没有规矩,就没有和谐与友谊;
国家没有规矩,百姓就没有安乐和幸福;
国际没不规矩,世界就没有安宁与和平。
规矩是国家的支柱,是社会的经络,是百姓生存的保障。

人类从最早没有规矩,到逐渐有了规矩,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从无规矩到有规矩;
从局部的、临时的规矩到全面的、长期的规矩;
从一个人或少数人制定规矩,到多数人共同制定规矩;
从虽有规矩但不认真执行规矩,到必须认真执行规矩;
从一部分人遵守规矩、一部分人不遵守规矩,到全社会人人遵守规矩;
从强迫人们遵守规矩,到全社会人人自觉遵守规矩。
以上每一次对规矩的制定和执行状况的变化,都是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般说来,规矩都具有时代的、地域的和阶级的特点。
不同的规矩,以及规矩不同的制定状况和不同的执行状况,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先进的规矩,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和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反映的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它可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落后的规矩则相反,它代表了少数人的意志,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阻挡社会的发展进步。
落后野蛮的史前社会,基本没有规矩,人们也不必遵守规矩。
专制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制定规矩,但他们不必遵守规矩;普通百姓不能参与制定规矩,但他们必须遵守王公贵族制定的规矩。
现代发达社会,发动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制定规矩;并动员尽可能多的人自觉遵守规矩。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总是与规矩的兴废与变化伴随而行。
历代的统治者、反动派、保皇派,总是竭力保护有利于他们的旧规矩,抵制不利于他们的新规矩。
历代的革命家、改革家、革新者们,终生矢志追求的就是废除旧规矩,建立新规矩,不断地用新规矩代替旧规矩。

新旧规矩之间的兴亡废立,一般都要经过激烈的斗争,这就是革命。革命就需要付出代价,有时还要流血。
新规矩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新规矩的执行,又会推动社会更大的进步。

规矩的天敌是特权。特权的存在,就要破坏规矩。有特权就没有规矩。
有规矩就必须消除特权。全社会,一切人,都必须生活在规矩之中。人人参加制定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
权力不是特权。为了办好众人之事,必须要赋于一些人以管理的权力。但权力必须服从规矩,在规矩的规范下行使权力。

拥有管理权力的人,必须无例外地服从规矩,按规矩办事,接受规矩的监督。拥有权力的人首先遵守规矩,普通百姓才都会遵守规矩。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建立起全复盖、全流程、全天候、全体百姓参与的、无所不包的、公平合理的、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矩。
事事有规矩,人人守规矩。规矩管理一切,一切服从现矩。到了这一天,我们就进入到了高度的文明社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中原本指的是圆规和曲尺,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圆规和曲尺,就没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被人引申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是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而且这个施行仁政要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首先,法先王,就是要求当政者要效法历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历来对尧舜禹等古代圣贤君王都抱有很深的敬意,言传身教,对弟子谆谆教导。但是推崇尧舜之道,对于施政者来说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毕竟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制度可能已经不合适,所以不能墨守成规的生搬。

其次是选贤才,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也需要有贤臣辅佐,不然就算你有再好的思想和政策都难以落实到实处。孟子希望君主能充分尊重和信任贤能之才,做到用人不疑。但孟子的选贤主要集中于“世臣”与“亲臣”之间,就是这些贤能者要累世为官,与君王也是故交,可以是亲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德行兼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辅佐君王。

其实对于孟子所处的时代来说,当时世卿世禄制度逐渐解体,官学下移、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除了王公贵族,庶民参与社会政治的能力和机会也在逐步提升。面对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孟子强调君主要重视世臣、亲臣,其实是对传统宗法礼制的坚持,这也是其推行仁政理论中的保守部分。



应该是尺子的意思,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尺子,意思就是说没有标准的话,不可能好的结果。

指的就是规章制度,而且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家庭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无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出现违背法律的事情。

这里的规矩指的是,木工的器具,规指的是圆规,矩指的是曲尺,所以在做木工活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两样工具的话,那么就做不出优秀的家具。

这里的规矩指的是圆规,曲尺,是用于画方形和画圆形的工具,并没有延伸到现在的“规则”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前一句是什么
答: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下一句是无五音难正六律。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比喻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大...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下一句是无五音难正六律。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谁说的
答:“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是孟子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解释: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 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

不成规矩 无以方圆是什么意思?
答: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是: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原文节选: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中“规矩”的意思是?
答:“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中“规矩”的意思是:圆规曲尺。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理解:“没有规矩不能成...

规矩不成方圆谁说的
答:“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是孟子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解释: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 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答:意思是:规矩:规,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曲尺,是画方的工具。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是什么?
答: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2、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3、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